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自19世纪以来,西方水彩技法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水彩画技法可以概括地分为湿画法与干画法两大类,并发展出了很多具有特色的技法,介绍水彩画技法的著作也层出不穷。
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作为与水彩画使用相同媒介的画种,其对于水的运用与水彩画有许多相通之处。在水墨画的研究中,早在唐代就出现了很多善于用水的大画家。
五代画家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到:“水晕墨章,兴吾唐代。”水因为其无形无色的特性,与墨结合可以产生很多不同的层次,一代代的中国水墨画家对用水方法的探索与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水墨画的表现力。
20世纪以来的中国水彩画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在创作水彩画时借鉴了水墨画的审美趣味,一些水彩画家发明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彩技法:他们在画面中利用水与色自然的流动,制作出水彩画特殊的表现效果,营造出类似于写意画的意境。
这些画家在画面上用水时游离于可控和不可控之间,表达画家内心美的追求,画面时常呈现出令人遐想的戏剧性的效果,但是并未将这种手法与西方传统水彩画技法区分开。
水彩画在传入中国之前已经发展出了很多较为成熟的技法,例如缝合法、重叠法、渲染法等。我们在使用渲染法时可以利用水与吸水材料调节画面中水的浓度与分布,利用水彩颜料与纸张相融不紧密的特点,制作出特殊的色彩痕迹,利用水分在纸上自由流动、变化的特点,能够使画面产生朦胧、虚幻的效果。
戏水画法与渲染法类似,同样是利用水与颜料在画面中的流动营造画面效果,不同之处在于戏水画法中主要利用水在画面中不确定的痕迹来组成画面结构,而不仅仅满足于利用水的效果增添画面情趣。所以戏水画法虽然制作过程与渲染法有相似的地方,但是最终呈现的结果有明显的差别。
一、戏水画法之洒水法
戏水画法充分开发了水与颜料与纸面三者的关系。正如前文所述,在水彩纸上颜料的附着效果可以有较为明显的改变,所以就有了在纸面完全被打湿的情况下让水与颜料互相碰撞露出痕迹的画法。这种画法与泼墨法类似,是对画面偶然性的控制,来追求画家心中的美。
比如柳新生先生的这幅《雨后(山魂之三)》创作于1984年,描绘了雨后的山、湖、白鹤。画家十分大胆地直接用水与色的渗化效果表现了雨后的山,并巧妙地用挤压后的深色表现出了岸边的树,又用干练的笔法留出了前景作为点缀的白鹤,整张画面雄浑大气,浑然天成,层次分明的同时给人梦幻般的感受。
在画家笔下,山雨后的气息扑面而来,使人仿佛身处雨后的山前,能闻得到空气的湿润。画面中大片的利用水色的留白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大面积的冷色又让人内心沉静,遨游在画家描绘出的内心世界中,随着白鹤在画面中徜徉。
也有画家使用水泼色的画法进行具体的形象塑造,比如胡钜湛先生在1983年创作的作品《热带鱼》,画家利用洒水的方法,在画面张制作水色淋漓的感觉,使人仿佛置身于水族馆的玻璃前,面前就是正在游动的热带鱼。
画家还使用蘸水的毛笔在未干透的底色上画出线条,洗出了热带鱼身上的花纹,统一画面整体效果的同时也加强了画面的现场感,仿佛鱼一直在游动,在水中嬉戏,画家也与水交流、嬉戏。画家将自己的爱好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喜爱的鱼与喜爱的水彩相得益彰,形成了双重享受。
我们在使用戏水画法进行创作的时候,画面的黑白层次关系既可以通过在画好的底色上加水完成,也可以通过预留空白完成。我们可以设计完画面之后,先画好底稿,总结出画面中哪些地方需要留白,稍微扩大留白的距离,通过两块颜色的相互挤压而留出需要的空白。
在此期间可以使用倾斜画板增加颜料流动的痕迹,制作出更有肌理的效果。同时可以蘸水擦抹空白的部分,使两种颜色衔接得更为自然。
根据水彩纸的特性,刚上的颜料可以被纸巾吸取的相对比较干净,可以用来制作画面中最白的部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画面整体打湿,需要完全留白的部分不论是否上色都需要用纸吸干水分,才能留出边界明显的白。
洒水画法的画面更写意抒情,沉稳镇定,这是因为洒水画法有着破开原有色层的特性,是在原有的画面中作减法,留下的画面色彩效果较为纯净的同时也会显得单一,所以更适合表现美好的事物。洒水画法的画面概括,单纯,抒情,用水灵动的特性赋予笔下的造物生命,让描绘的形象活灵活现,使观者身临其境。
二、戏水画法之积水法
积水画法是在一块湿的纸面重复叠加不同颜色的画法,显然借鉴于中国画中的积墨法,戏水画法的积水用法效果也类似于积墨法。但是水彩颜料的透明性又使水彩画与中国画的表现效果有差别,使得水彩的积水画法呈现出别样的美。
柳新生先生的《春意》,通过不同浓淡的色彩的重叠,将水彩透明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得大量绘画的痕迹得以留下,同时还不显得杂乱,因为画家通过在深色的色块之间制造出空白,黑白对比使画面中深色之间有空间,观者不但不会感觉深色突兀,反而很好地衬托了紫色的花。
虽然画面中没有画出植物的具体形态,但是画家灵动的笔触与层叠的色彩,让人强烈地感受到春天植物旺盛的生命力,画面中无论是花还是草,叶都迸发着生机,使观者哪怕在寒冬也能感受到生命的蓬勃朝气。
乌密风先生的这张《昙花》创作于1992年,画家通过对背景的不断叠加,突出主体昙花的纯净无暇。昙花开放时间极短,但是开的极大极美,画家使用这种强烈的对比让观者能够感受到昙花生命的绚烂。画家手法洗练,表现传神,充分利用色块的价值,使得水彩也表现出了不输油画的厚重感。
我们可以看到,积水画法所能塑造的画面效果相对更为丰富,因为积水是“加”的画法,无论是颜色的种类还是画面的层次都能更加多样化,能够表现复杂的事物,浓厚的情感。由于画面比较复杂,所以缺少了洒水画法的清新灵动。作为戏水画法的双翼,两种画法各有优点,画家可以在画面中将二者结合,形成兼容之美。
戏水画法中的形象几乎都是经过高度概括的,经过一定变形的,画面中具体的形象经常会与实际存在的事物有很大的差别。
但是经过水与颜料的扩散作用,我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与惯性思维,可以很明确地辨识出画面中的形象,虽然将他们单独抽出来似乎只是颜料中间化了一摊水。但是这种模糊的形象反而更能表现出朦胧的感觉,丝毫不会造成观者的不便。
三、戏水画法中的其他手法
如果觉得光是水色淋漓的画面给人的抽象的美感有些单调,我们也可以与线条结合形成不同的氛围感,给画面中增加更多的层次。有多种不同的手法能够在画面中留下稳定的痕迹。比如油性材料,可以在画面中留下无法被冲淡的明显痕迹,但是油性材料可能界限过于明显,也无法跟水彩进行结合,所以使用效果比较单一。
同样是水性材料的液体丙烯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液体丙烯与水彩纸的结合方式与水彩颜料不同,扩散效率也不同,相较而言丙烯与纸的结合更为紧密,扩散更为均匀,而且稳定性更好,画上纸面后比较难以通过加水或用纸巾吸水减淡,所以丙烯更适合作为底色,在干之后可以保持住原来的颜色。
而且由于丙烯干透之后不会再溶于水,即使之后在上面进行处理也不会受到影响。液体丙烯的好处是已经制作成了液体,能够直接与水彩颜料进行调和,而且液体丙烯的滴管可以一定程度上代替笔,直接在画面作画。
通过制作丙烯的底色,可以在之后上色的时候放心地使用戏水画法的所有技巧,通过留白加水等方法露出制作的丙烯底,不断加水洗掉水彩颜料,露出想要的部分,使画面更加丰富。
戏水画法由于对水的重视与对内心的强调,画面中呈现的形象都与现实中客观实在的形象有比较大的差别,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运用想象力识别这种形象,人在观看画面时会将自己已有的认知投射到画面中。
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的时候,总是从无到有,总要在画面中画下第一笔,并不能像印刷品一样一下子把物体所有的细节全都反映出来。所以绘画作品总是先制作出一个图像,然后再对图像不断进行修正,一直到艺术家认同这个形象为止。一个好的艺术家总是能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停止。
总结
每一种绘画方式的选择都是画家认知世界的反映。所以我们能通过画家的作品看出画家的内心追求。水与颜料在画面中相互碰撞,相互侵蚀,形成痕迹,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的状态很接近庄子描绘的逍遥自在的状态。
庄子以“游”来描述处于这种行为。“游”是游戏,是情意我的观赏,是以一种超然的状态面对自己的生命,在虚静中观照万物,身与物化的方式。创作是自由的活动,艺术是无用的,精神上是安放不下人世所谓的有用的。在庄子的审美观照下,艺术得以以它最纯粹的形态存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5 21: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