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今年,北京朝阳区四得公园于春天和秋天分别举办了名为“花开四得 艺享春光”“月过山河 艺趣四得”等两场公园艺术节,吸引了不少北京市民前来游览打卡,也在北京艺术界和公园界产生了轰动效应。主策划人徐娟表示,该活动是从四得公园的“土壤里挖出来的”,为的就是把公园真正打造成为一个老人、年轻人和儿童三代人都喜欢的城市“生活空间”。该范例在建立北京乃至全国的“公园商业”模式、拓展“公园+”等层面具有前瞻性和积极的实践意义。
“打开公园的大门”
作为“花园城市 美丽朝阳”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得公园的这两场艺术节融合了游园、赏花、艺术、市集、音乐、美育、手作、闲鱼市集、公益等多种元素。在小红书等年轻人聚集的平台上,不少人晒出了逛四得公园的打卡攻略,包括怎么买买买、怎么找到最好喝的精酿、怎么遛娃等,今年,四得公园扎扎实实火了两把。
“现在年轻人都很渴望户外活动,然而在国内,其实人们的活动空间是比较单调和狭窄的。我认为,公园就是要打开门,成为现代城市人的一个真正的生活空间”,谈到策划理念时,两次艺术节主策划人,资深艺文架构人,美博文化、西乘恩文化创始人,美的历程美学生活学院创始人徐娟说。
在现场,你可以逛展,有绘画、雕塑、版画、手作、艺术文创等,还有正版IP周边,看到喜欢的作品也可以带回家;你还可以品尝美食,不少老人和孩子们来吃吃喝喝,周边十多家米其林黑珍珠级别的餐饮组合,以平时点不到的“小份”售卖,单价不高,还可以一次性尝个遍;小朋友们还可以来摆市集,一起体验交换玩具的快乐。
徐娟认为:“公园不仅有花有草,还要有足够好的内容吸引大家过来。我是做艺术的,所以我认为里面要有艺术;现在很多年轻人也很喜欢市集,美好的市集也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我的目标是做一个三代人都待得住的公园,因此我还会提炼其他元素,来满足所有这些人群的需求。”
“买得起的艺术博览会”
外界对此次公园艺术节的评价是“找到了一个商业和艺术的最佳平衡点“。走进四得公园,你会发现这里好像一个“露天的、买得起的艺术博览会”。一些平时很少走进画廊的人,把一幅幅的画作搬回了家,一位消费者说:“专业的画廊不敢进,网上的又不符合我的审美。这些公园里的艺术品深得我心,价格也合适。”
其实,现场的艺术品都是从一些专业画廊里搬出来的,从几十元的衍生品到十几、二十万的原作都有。有的人买下了奈良美智的版画,有的抱走了草间弥生的小南瓜,那些原来只能在日本博物馆里买到的精美小物,在公园里也能买到正版的了。
“北京有特别强的文化资源和受众群体,但其实其他地方也有相应的群体。这次,我的核心就是想办一个‘买得起的高品质生活节’。其实中国是有很大的市场的,但是观众和艺术品之间天然有一道鸿沟。这次艺术节也是把双方的距离拉近了,在公园里很放松,你可以看到一些平时似乎很‘高大上’的艺术品,可能就把他们带回家了”,徐娟说。
在艺术节的10多个板块中,最受欢迎的还是现场的市集,徐娟做过艺术品拍卖,她更懂得要把什么样的艺术品推荐给什么样的人。“许多现场商户反馈,他们的业绩出乎意料地好。比如有一家卖vintage首饰的小摊,4天卖了6万多,超过他们在SKP专柜的日销售额;还有一个独立设计师的服装品牌,衣服两三千元一件,来之前质疑这么贵的衣服在公园里能卖得出吗?结果来之后卖了4、5万块,他们十分惊喜”,徐娟说,这些做艺术相关领域的朋友也十分喜欢这样的公园艺术节,认为在这里会遇到真正同频的客户。
实际上,在公园里策划艺术生活节,只是徐娟的偶然所得。19年前从中央美院毕业后,她就一直从事艺术相关的工作,从艺术品经纪、艺术媒体、艺术出海,到做美育教育App、线下艺术课程与游学以及“艺术+文旅”项目等等,她说自己就像一个圆规,“一只脚插在艺术里,另一只脚的范围越画越大”。
“从土壤里挖出来”
“这次艺术节的成功,非常感谢四得公园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我们共同把公园艺术节做成功后,收到了各界好评,荣誉感是我们共同的”,徐娟说。
四得公园位于酒仙桥地区,是个公益性的免费公园,占地面积16.7公顷,其中水面超过7000平方米,是个“小而美”的公园。徐娟说:“我觉得四得公园的审美特别好,尤其是它的园林景观设计和硬件设计。后来才知道是北京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的严伟老师做的。而且我看到,公园的园长也非常有追求、有责任感,因此这个公园是有灵魂有感情的。”
徐娟说,自己是带着感情、带着人文关怀去做公园艺术节的,“我很重视帮他们发掘在地的文化资源和内容,再进一步扩大这种感觉。四得公园它周边居住的人群、他们所接受和喜爱的东西跟其他公园肯定就不一样“,徐娟说,“其实每个地方都有它的深度和特点,这就考验一个团队是否有水平能把它挖掘出来?就像给人做高级定制的服饰一样,这是我的强项。”
为全国“公园+”提供了样本
活动成功举办后,不少人问徐娟“下次什么时候还做?”为何这样的艺术节不能天天做?徐娟说,这与气候有关,在北方,户外的气候限制了这种公园艺术节的时间。不过这一理念却可以推广到全国。“把艺术节推广到全国,并不是千篇一律地复制,场所也不局限于公园内。比如泉州簪花、香格里拉茶马古道、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等等,都是利用了当地的特点因地制宜,让观众有沉浸感。
业内人士认为,公园作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急切需求,人们对公园有了更高、更多的需求:除亲近自然、散步赏景、进行体育休闲活动之外,他们更喜欢于公园之中,于大自然中享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生活,实现身心与精神的多重滋养。
四得公园两次艺术节的尝试,在公园这个“生态容器”中,引入艺术与创意的元素,打造艺术、商业、生态多元融合的新场景、新消费、新体验:从“花开四得 艺享春光”到“月过山河 艺趣四得”,通过深耕区域文化,联动区域优质文旅资源,整合和引入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艺术与生活美学资源,以文化创意为驱动,以艺术赋能,打造“公园里的新美学生活方式”,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发展路径,为全国拓展“公园+”提供了有意义、可探讨的样本。
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25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