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袁崇焕:明末抗清名将的悲壮人生与自我毁灭之路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20 05:09: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明朝崇祯后期,虽然整个王朝已经摇摇欲坠,但仍然涌现出一大批爱国将领,他们浴血奋战,誓死保卫着大明江山的每一寸土地。其中一位,就是今天的主人公,袁崇焕。

袁崇焕是明末著名的抗清将领,然而他最后却是以通敌之罪被处死的。很多人都认为,袁崇焕是败在皇太极的反间计上,但笔者认为,袁崇焕是死在自己手上。因为他做了四件事,把自己给害死了,那么是哪些事呢?

袁崇焕:明末抗清名将的悲壮人生与自我毁灭之路

第一、夸下海口

天启朝时,袁崇焕先后在宁远大战、宁锦大战中威名远播,就连努尔哈赤、皇太极都对他忌惮万分。可是他后来却遭到魏忠贤的排挤,一气之下,袁崇焕辞官回乡。

崇祯皇帝即位后,立刻就启用了袁崇焕,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后来他回到京城,崇祯又找他商议辽东问题。不知是对于自己能力的自信,还是为了感谢崇祯的知遇之恩,袁崇焕竟然向皇帝承诺:

“计五年,全辽可复。”

辽东的问题积压已久,要解决并非易事,五年时间全面解决,显然不太现实。当说完这句话的时候,袁崇焕也有些后悔,于是他又主动说,五年复辽并非易事,还需要朝中各部的配合。崇祯虽然也有些怀疑,但看到袁崇焕信誓旦旦,便命令六部全力配合他,还赐了袁崇焕尚方宝剑和玉带蟒袍。

结果崇祯二年,皇太极绕过宁锦防线,取道蒙古科尔沁,率军入关大肆抢掠。这五年之期才过了一年,后金就已经快杀到紫禁城了,袁崇焕还说要全面复辽。显然这令崇祯帝很不高兴,瞬间就对他失去信心。

袁崇焕:明末抗清名将的悲壮人生与自我毁灭之路

第二、擅杀大将

袁崇焕承诺的复辽还没有做到,敌人就已经打到家门口了,而后金军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还得益于袁崇焕的“帮助”。

毛文龙这个人虽然有很多缺点,但他无疑是对付后金的一把利剑。当初努尔哈赤明明已经占领广宁,却突然下令退回沈阳,就是因为毛文龙在后方骚扰。在宁远大战中,努尔哈赤下令撤兵,同样是顾虑毛文龙从后攻击。当时宁远已经弹尽粮绝,如果努尔哈赤不退,袁崇焕恐怕也撑不到最后。

然而崇祯二年,袁崇焕却以阅兵为由,来到毛文龙军营,列了对方十二项大罪,便拿出尚方宝剑将其斩首。毛文龙死后,其部下要不无心再战,要不干脆投降了后金。其中就包括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三人,他们不仅投降了后金,还为其带去了经验丰富的炮兵和筑炮工匠。

而毛文龙死后,皇太极再无后顾之忧,所以他才敢率军入关,因为不用再担心毛文龙从后袭击。袁崇焕自己人杀自己人,这很难不让崇祯怀疑他。

袁崇焕:明末抗清名将的悲壮人生与自我毁灭之路

第三、私自议和

史书记载:

“崇焕欲议和,以书附使者还报。”

就是说袁崇焕打算和后金议和,并与皇太极互通书信。这件事在《明史》和《清史稿》中都有记载,而且还是在明朝皇帝不知情的情况下。

袁崇焕第一次打算和后金议和,还是在天启朝,到了崇祯朝,他更是打着“平复辽东”的幌子,再次向皇太极提出议和。据《满洲秘档》里记载,袁崇焕与皇太极的往来书信,就多达10封左右。虽然最后因后金狮子大开口,导致双方没有谈妥,但这无疑成为袁崇焕“通敌卖国”的罪证之一。

袁崇焕:明末抗清名将的悲壮人生与自我毁灭之路

第四、市米资敌

“市米资敌”是袁崇焕最终被处死的罪名之一,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袁崇焕曾用明朝的粮食,去跟蒙古人换马匹。蒙古人的马匹好,但他们正好却粮食,所以袁崇焕想出了这个办法。最重要的是,这件事崇祯帝原本是不同意的,只是袁崇焕坚持说这样有助于打仗,他才不得已同意。

然而众所周知“满蒙一家亲”,满蒙向来都以通婚维持关系,就比如后来的顺治皇帝,他的父亲是满人皇太极,母亲是蒙古人布木布泰(孝庄),身上同时流着满人和蒙古人的血,两家关系别提多好了。蒙古人和袁崇焕换来粮食后,立马就分了一半给后金,这下后金更没什么担忧了。

袁崇焕:明末抗清名将的悲壮人生与自我毁灭之路

袁崇焕最后是怎么死的呢?是皇太极率军入关后,朝中大臣弹劾他通敌。这时皇太极顺水推舟,来了招反间计,坐实了袁崇焕“通敌卖国”的罪名。于是崇祯下令将其下狱,之后将他处死。

皇太极是明朝的死敌,为什么崇祯会相信他说的话,说白了,他这是对袁崇焕不信任。他为什么会不信任袁崇焕,全因袁崇焕自己做的这四件事,实在太难让人相信他是清白的了。

其一,自己明明承诺五年复辽,却在此期间让后金打到紫禁城门口。

其二,在大敌当前之际,袁崇焕却擅自做主,杀了大将毛文龙,等于是替后金除去隐患。

其三,皇帝派他去打后金,他却私下与后金议和,这是几个意思?

其四,自家粮食都不够用,袁崇焕却用粮食去换马匹,换就换吧,还和与后金最亲的蒙古换。这每件事说起来,都像是在帮助后金,也难怪崇祯不相信他。

袁崇焕:明末抗清名将的悲壮人生与自我毁灭之路

在皇太极使出反间计之前,朝中大臣已经开始弹劾袁崇焕了,而崇祯已经对他产生疑心。就算皇太极不推这一把,袁崇焕也迟早会被清算,反间计只是加剧袁崇焕的死亡罢了。

所以说袁崇焕之死,完全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要说他忠心为国,但他的所作所为,实在很难让人相信他没有异心。要说他通敌卖国,可他想要这样做的机会太多了,完全没必要这么费力。

对于袁崇焕是否通敌叛国这一点,后世也一直存在争议。在你心中,他是爱国将领,还是通敌叛徒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0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抗清名将袁崇焕,为何会被崇祯定为卖国贼呢?
...所以袁崇焕并没有再取得大捷。反而在崇祯二年十一月,皇太极率后金大军进入龙井关,不久后直逼京师,好在袁崇焕亲率大军才将后金击退。虽然此时击退后金的人是袁崇焕,但是当初袁崇焕可是
2023-05-10 19:00:00
他为明朝鞠躬尽瘁抗清数载,却蒙受冤屈惨遭杀害
...大炮所伤,受伤之后不久便离开了人世。后来袁崇焕又与皇太极多次作战,解救明朝都城于危难之中。但就是这样一个赫赫战功的大将军,最后却因遭受到千刀万剐这样的酷刑而死。造成这种结果的
2023-05-02 19:54:00
清朝无法招降的五位明军将领,其中一位差点活捉皇太极
皇太极时期,清军五次绕道入寇中原,前锋居然直抵黄河沿岸,深入山东境内,而明军却丝毫不敢抵抗,简直是得了“恐清”症。如此一来,诸如李永芳、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洪承畴明将等纷纷向
2023-01-06 11:49:00
祖大寿为何抗清多年却又两次降清
...东宁远(今辽宁兴城)人因袁崇焕被冤愤然独走1629年,皇太极另辟蹊径,率领后金主力绕过关宁防线,直接突破蓟门长城来到北京近郊。明军后知后觉,直到赵率教率领的数千关宁军被打得全
2023-03-01 10:57:00
揭秘中国历史上死的最惨的武将
...屡战屡败,未进山海关一寸土地,抱憾而死。崇祯二年,皇太极率兵入关,直抵北京,袁崇焕奉命护卫京师,所率部队,作战勇猛,多有斩获,崇祯欣喜,下令嘉奖,袁崇焕以军队长途奔袭,且刚刚
2024-04-07 11:19:00
此人曾碾压皇太极,若不死明朝定能反败为胜
...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公元1629年,袁崇焕击败了皇太极,解除了京城的危机,只不过朝中是非多,魏忠贤和袁崇焕本身就不合,魏忠贤以袁崇焕“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
2023-04-29 11:58:00
明末名将刘肇基坚守扬州,最后与清军力战而亡
...与蒙古、清军作战,经验丰富,意志力也坚定。1634年,皇太极出兵攻打河套,追击蒙古林丹汗,顺便进攻宣府。刘肇基奉命出击,与后金在关外厮杀,让皇太极大开眼界。1635年,刘肇基
2023-06-02 05:17:00
袁崇焕:藏在北京闹市小区里的古墓,被人诬陷惨死,改写明清历史
...的情况下,私自派遣亲信去吊唁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借机派遣使者,试图与大清议和。1627年的正月,皇太极派遣阿敏带领满洲骑兵攻打当时尚为大明属国的朝鲜,史称“丁卯胡乱”
2024-11-15 04:17:00
明末重臣洪承畴投降满清沦为叛臣,最终结局如何
...畴在清初的崎岖之路投降清军后,洪承畴并没有立即获得皇太极的重用。相反,皇太极对他保持戒备和防范的态度,只把他当作一个咨询对象,并未赋予任何正式的官职。这一时期,洪承畴充满了内
2024-05-29 15:1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