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程晓
“你能不能大声点”“我听不清楚”“人老了耳朵不中用了”……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老年人这样说。然而,人老了,耳朵就会不中用吗?耳聋是年龄大的正常表现吗?近日,滨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携手南京明基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联合举办“关爱听力健康”义诊宣教活动。专家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个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听力功能自然会逐渐下降,但是这并不说明年龄大了必定会耳聋。科学护耳可以有效延缓听力衰退,问题在于,很多人并没有重视听力受损问题。
WHO报告显示,约1/3的65岁以上老年人存在中度或重度以上听力损失。80-85岁之间的老年人听力下降比例甚至高达80%。南京明基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倪书华表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双耳同时出现缓慢加重的听力损失,在医学上将其称为老年性聋。除了生理性退化外,老年性聋还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环境因素比如病毒感染、接触噪音、接触耳毒性药物或化学试剂等。此外一些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三高、肝肾功能不全等,也会导致听力下降。
虽然听力损失是一种老年人身体功能逐渐衰退的常见表现,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放任不管。当听不清或者听不见时一定要当心。倪书华指出,同样是老年听力损失,可能因为病因不同而出现不同性质的听力损失。其中,与年龄相关的听力损失,可能是以高频下降为主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慢性疾病、噪声性耳聋也会首先影响高频听力;中耳炎引起的可能是全频率下降的传导性听力损失。高频开始的神经性聋在初期很难被发现,所以老年人会“理所当然”地拖一拖,直到听力下降到低频从而影响了与他人的交流时,才意识到听力损伤对生活造成的影响,而这时治疗往往为时已晚。
建邺区滨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耳鼻喉科邱晓宏医生提醒,与年龄增长相关的听力损失不能逆转,但可以用一些康复方案去改善听力,比如佩戴助听器等。而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如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老年人,平时就应注意预防听力损失。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应警惕可能发生听力损失,建议及早就医检查:1.与他人交流时,经常听不清楚,需要重复强调或只能听到呢喃声;2.平时说话声音很大,看电视或听音乐时音量开得很高,但自己感觉不到;3.对于门铃声、电话铃声、汽车鸣笛等高频声音,很难清楚感知;4.开始口齿不清、言语交流困难,还时不时出现耳鸣现象。
很多老年人“不在乎”听力损失,认为仅仅是听不见而已。其实听力损失后果比想象中严重很多。因为听觉是人感知周边环境、与他人交流、获得外界信息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方式,一旦出现听力障碍,会对生活的方方面面造成不利影响。邱晓宏表示,长期听不清,会让老年人言语交流能力下降,缺乏情感和社会交流,导致性格孤僻或抑郁。久而久之,认知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增加了罹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因此,我们应当重视耳聋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即使老人自己不在意,家属也应督促其尽早就医,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此次义诊宣教活动提高了辖区内老年群众听力疾病预防和康复知识的知晓率,使更多居民了解了爱护耳朵、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后面滨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耳鼻喉科还将和明基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联手开展更多活动,为居民把好“护耳”第一道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6 06: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