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公元前209年,落雨纷飞的秋季,两个人的呐喊响彻了大泽乡的土地,中国历史上第一场农民起义在蕲县大泽乡拉开序幕。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如此豪言就此成了无数枭雄心中所念的人生最高峰。
当皇帝是什么?当皇帝就如下雨抢的士,上去的人松口气,在车外的人急的要上去,僧多粥少的士不够,大家都眼巴巴的看着。
(当皇帝如拼车)
看着的人多了,难免要想办法,于是,有人选择了拼车。
而这群迫不及待要拼车的就是那些手握大权的权臣们。
有的人拼车成功,最后鸠占鹊巢,有的拼车失败,灰溜溜下场,至于那车其实就是天下万民,驾驶员吗,则是权贵阶级。
其中要说拼车频率最高的朝代为哪个朝代,当属延续400多年的汉朝。
拼车者可谓不少,有三个。
第一个:西汉权臣霍光。
出生高贵的霍光,依靠冠军侯霍去病的余荫成了辅政大臣,最后自己也算给力。
摄政辅国数十年,先后扶持三个帝王刘弗陵、刘贺、刘询。自己隐隐有代替乘客意思在内,摄政时,甚至还行了出废立。却因为种种原因束缚没有走出最后一步,结局也不算好,即便霍家党羽遍朝野,全家依然在霍光死后被一网打尽。
(王莽霍光故事)
第二个:代汉建新王莽。
这货也算人杰,充分吸取霍光的教训。
先以儒家正统为口号,营造口碑。随后又在更始(更替汉朝)政治环境需要下,步步紧逼不付的士费(失去民心)的汉朝。
最后通过一出禅让故事,让自己从拼车的变成了坐车的。
但上台后,野心太大动静也太大,想抢司机方向盘(复古改制触犯世家豪族),最后被司机丢下车,还让原本的乘客(刘秀东汉)回来了。因为光武帝刘秀高呼:“复业五铢钱”,言外之意就是我不欠车费,就此稳住了底盘。
第三个:名不副实的“汉贼”曹操。
今日主题写曹操。就写写他是如何修的士,抢的士,最后留方向盘给子孙,顺带让原来乘客安然下车的故事。
(褒贬不一曹操)
曹操其人,应算正反两级评价非常突出人物。
正面讲:其人与华夏民族有大功,荡平北方,建曹魏雏形,平羌胡、扫乌桓、压鲜卑匈奴,令四夷臣服彰华夏神威,即便没统一天下,也算得上雄才伟略帝王。
反面讲:其人托汉相之名,行权臣之事,屠城与残杀士子之事不绝史书。徐州数十万百姓,官渡近十万降卒,皆死于其手。就连肃容高雅崔琰,娄圭,故交好友许攸,知心国士荀彧,也都因其而死。
总评就是:对下鱼肉苍生,对中惩处名士,对上欺压君王,上中下看,曹操皆值得大肆批驳。
正反论证后,我们见到了一个充满矛盾的曹操。
仁慈时他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残暴时他会为一己私利向无数人举起屠刀。
这仁慈和残暴为何会如此无缝转变,就和这修的士,抢的士,最后当驾驶员有关。
实事求是说,曹操一生对不起很多人,但对汉献帝这个上一任乘客算是非常厚道的。要不是曹操,汉朝这破车早没了,原因也很简单,汉献帝刘协这第一乘客难堪大任。
刘协其人按生平看,算标准深宫子弟,行事毫无担当,临阵怯懦,可谓血性全无的主。这样的人格特点,注定了他是个郁郁不得志人物,这样的人在乱世又如何担的起天下?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却成了道学家们对曹操喊打喊杀的原罪,因为汉献帝就是汉朝末帝,正统皇权代表。如此身份的认同,来自礼教的驯化和长久思维定势的影响,延续数千年的东西,早已深入骨髓。
面对如此弱势甚至无用的君主,曹操的“奉天子以讨不臣”就不仅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智者的思索了。这破车对第一乘客(汉献帝)依然有感情,那我就当第二乘客,先用尽全力修好这破车吧。
(汉献帝)
曹操就以这样的身份,上位拼车变成了权臣。
借助皇室招牌还有大义身份,将一个四分五裂、天下大乱、四夷进犯岌岌可危的时代,安抚压制下来。
北方统一,四夷臣服,汉朝延续都是曹操的功劳,不过这功劳,在无数人看来却成了曹操的原罪!
而这无数人都自诩为汉室忠臣。
他们借汉天子名头,将皇帝权利时刻放在嘴边,可是这皇帝又有那一刻尽到过帝王的责任?按照责权一致原则,汉献帝名不副实,指望用宗庙统御万民不过道学家的虚幻梦想而已。
既然是虚幻的梦想,那他们争的是什么?
不过是权贵阶级的特殊利益而已,也就是方向盘的行使权归谁所有问题。
这群人以忠实于汉室做自己的招牌,寻求自己阶级的利益,最后逼迫重用寒门,甚至喊出唯才是举的曹操表态。
哥们啊,到底谁才是这方向盘的掌控者?
(霸王也有无奈)
面对咄咄逼人的利益集团,曹操能如何做?只能分段妥协加抗争。
这妥协和抗争也条理分明,逻辑严谨。
第一步:衣带诏事件前,奉迎天子之初,行臣下之礼尊重无比,这是安抚天下士子人心。可这样举动,却让人以为曹操软弱可欺,于是有了衣带诏事件。
第二步:赤壁之战以前:因为衣带诏事件出现,曹操发现一味的逢迎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于是他开始了分化举动。
对皇权,他不断嫁自己女儿给皇帝,将皇帝和自己绑在一起,成了利益共同体,也给了皇帝定心丸,你是我一堆女儿的老公,我怎么会让你死?
对世家,他选择了拉拢和打压同步,和支持自己的世家打的火热,对反对自己的世家横眉冷对。
后续的曹操,做起了丞相和魏国公是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杀孔融立威则是杀鸡儆猴之举而已。
第三步:赤壁之战之后:随着赤壁战败,朝堂之中无数曹操的反对派都开始了庆祝,不可一世的曹操居然败了。
面对幸灾乐祸的世家们,曹操的依然不愿意妥协,而是开始言明自己的志向!
一个“让县自明本志令”和“唯才是举”政策颁布,让曹操成功的渡过这次危机。
通过唯才是举扩大利益集团的阶层,通过“让县自明本志令”缓和与皇权的关系,拉拢和打压之后,曹操也错过了取得天下机会。只能将机会留给子孙。
第四步:则是属于子孙们表演的舞台:在曹操牢牢把持了大权之后,却也面对了最后的阻力。
那就是,这皇帝换还是不换?
(曹操的初心)
这抉择让曹操纠结了,纠结的原因也很简单,初心而已。
曹操的初心是什么?
就如他自己所言,墓志铭上有个“汉征西将军”就是他的初心,你说他欺压君父也好,说他专横跋扈也好,可是曹操却从未忘记过自己的初心。这一切的专权之举还有跋扈之行,都是自身势力不断壮大,步步被推着走的过程,时候的曹操,看到了无数前车之鉴。
他不想做霍光,保全了身前身后名,却断子绝孙。
他不愿做王莽,在时机不成熟时逼汉帝禅让,就如他所言“不想被至于火上炙烤”。
这一切让曹操,不能放权,只能死死抓住权柄,最后留给后人。
作为后人的曹丕没有曹操那有的心里负担,也没有初心的束缚,更没有唯才是举之后和世家针尖对麦芒的矛盾。由他完成自己心愿,保全家族,成就帝业也就成了必然。
(子孙福)
于是曹操妥妥当当的安排了自己的身后事。
他将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这是保全汉家火种,将魏王的权柄交给继承人曹丕,这是让他完成自己不好做,没办法做的大业。
最后自己则尘归尘土归土,
逃离了他奋斗一辈子的乱世,成了历史上声名鹊起的一代雄主。
唯一的遗憾就是,继承了曹操位置的曹丕,位了权柄稳固妥协太甚,最后让世家大族尾大不掉,进而在跟随曹操的老伙计一个个故去之后,在宗室被不断打压之后,失去了曹魏政权的控制权。
一场腥风血雨的高平陵政变,让曹操的王图霸业转瞬空,最后居然便宜了一直在自己面前装孙子的司马懿。
(躲在幕后的司马懿)
其实公允的说,司马懿成了新的士的主人也算物归原主,因为历史的趋势在那一刻就是世家天下,逆时代而动的曹操就是个逆行者,旋起了风浪却败给了时代。
可惜可叹之余,只能说生不逢阶级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7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