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唐玄宗在危难过后未敢踏足都城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7 15:3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前言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安史之乱是一段令人揪心的篇章,而唐朝肃宗在平定了这场动荡后登上了皇位。然而,就在战火平息、国家渐趋安定之际,人们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谜团:唐玄宗,肃宗的父亲,却选择了远离都城,不敢回京。

这不禁让人产生无尽的猜想和思考,为何唐玄宗在危难过后未敢踏足都城?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皇帝在胜利的背后选择了远离权谋的宁静?在这个历史的交汇点上,我们将深入挖掘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秘辛,解开唐玄宗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为何唐玄宗在危难过后未敢踏足都城

太上皇形同虚设

安史之乱爆发时,唐玄宗已是风烛残年,他选择南逃成都避祸。当时正值壮年的太子李亨继位为唐肃宗,立誓北伐讨逆。天宝十五年八月,玄宗正式下诏确认了肃宗的皇位,并自称太上皇。然而,这道诏书并未给予玄宗太多实权,作为太上皇的他仅保留部分礼仪性职责,实权已然旁落。

至德元年,安史之乱基本平定,玄宗重返长安。然而,此时的他名为太上皇,实际上却成了肃宗手中的傀儡。他不再参与朝政,深居简出,终日被软禁在长安兴庆宫内。

为何唐玄宗在危难过后未敢踏足都城

作为太上皇,玄宗名义上地位崇高,但却没有任何实权。他不能处理政事,不能召见大臣,也不被允许与外界联系。兴庆宫中金碧辉煌,珍玩遍地,然而这都无法弥补玄宗内心的空虚与寂寞。

每当想起往日文治武功的盛世,玄宗心中便升起无限怅惘。他会独自在宫中游荡,回忆从前威风凛凛的岁月。看着镜中日渐消瘦的面容,玄宗不禁会流下老泪。他明白一去不复返的权力恩荣已成飘渺云烟,而他这副苍老身躯,终究难逃在儿子面前抬不起头的命运。

为何唐玄宗在危难过后未敢踏足都城

太上皇这个头衔,原本是隆重其事地设立,用以褒奖功绩卓著的退位皇帝。然而放在玄宗身上,这头衔不过是一层空壳,徒有虚名。形同被幽禁的玄宗,完全丧失了皇帝的尊严与威仪,沦为了肃宗眼中需要严密看管的罪犯。

一时间,太上皇的名号形同虚设,玄宗成为了权力斗争中的失败者。他的权力不复存在,仅余生命尚在;他的嘱咐无人聆听,他的要求无人遵从。这位晚年沦为阶下囚的老人,已然失去了人们对其的敬畏与爱戴。他从此过上了与世隔绝的深宫冷宫生活,成为自己儿子手中任人摆布的傀儡。

为何唐玄宗在危难过后未敢踏足都城

成亲人眼中钉

作为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唐肃宗一心想要巩固自己的皇权。在他眼中,那已失去实权的老人玄宗,似乎并不值得警惕。然而他错了——玄宗并非真的如同普通老人那般无害。76岁高龄的太上皇,依然保有着年轻时的锐气和雄心。他仍不时与地方将领密会,肃宗对此也心知肚明。这在肃宗看来,无疑是心头的一根钉子。

肃宗作为玄宗亲生儿子,自小便深知父亲的为人与脾性。玄宗这位老人家,是决不会就这样甘心做一个傀儡、黯然失势的。相反,他定然会寻找各种机会重掌大权。肃宗敏锐地意识到,这个在深宫中不受约束的太上皇,随时可能成为自己皇位的威胁。

为何唐玄宗在危难过后未敢踏足都城

于是肃宗命心腹李辅国严密监视玄宗的一举一动。据李辅国禀报,玄宗仍然频繁接见地方将领,对朝政颇有微词。这让肃宗大为光火,担心这位老谋深算的父亲会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私下活动。玄宗作为太上皇的身份来制衡皇帝的权力。于是在上元元年七月,肃宗终于忍无可忍,命李辅国强行迫使玄宗从兴庆宫迁往西内,加强了对太上皇的控制。

玄宗心腹陈玄礼和高力士也相继被肃宗贬斥,严令禁止其再接近玄宗。至此,玄宗沦为了更彻底的傀儡和阶下囚。转眼之间,昔日的英明神武的皇帝,已成为儿子手中任人摆布的棋子。他被严密看管,失去了所有自由。

为何唐玄宗在危难过后未敢踏足都城

肃宗此举无疑是为了剥夺玄宗与外界的联系,防止这个政治强敌继续活动,对自己不利。老谋深算的太上皇,在肃宗眼中已经成了心腹大患、亲眼中的钉子。只有将他严密控制住,肃宗的皇权才能够稳固和巩固。

如此强硬的做法无疑激怒了玄宗,太上皇心中对儿子的愤恨无以复加。然而面对死敌一般的肃宗,玄宗已经失去了还手的能力。他只能暗中咒骂,诅咒儿子尽早死去。然而这些怨毒的咒语,最终也只能无声消散,对肃宗毫无威胁。

为何唐玄宗在危难过后未敢踏足都城

太上皇郁郁而终

自从被软禁在西内开始,玄宗便郁郁寡欢、食不知味。明明还活着,却像是行尸走肉一般。先是辟谷绝食,后来干脆停止进食。终日清扫院落、除草树木,以消磨漫长而痛苦的深宫时光。

玄宗整日游荡于这座华丽却冰冷的宫殿,脸上淡漠的表情不时闪过自怨自艾的神色。他会看着墙上悬挂的往日盛世画卷出神,也会在御花园中独坐良久发呆。有时会抚琴弄墨自娱,却难以获得一丝快意。

为何唐玄宗在危难过后未敢踏足都城

夜深人静之时,玄宗也会偷偷躲在被褥中悄悄啜泣。他会想起昔日马嵬坡上逃命仓皇,悲叹自己一生的盛衰。如今这个曾让苍生景仰,曾与天地日月比翼的皇帝,已沦落到这等下场。

这一切都太让人难以接受了。玄宗心中的不甘、怨毒与悲痛无以复加。每每想到自己被亲生儿子软禁践踏人格的屈辱,他便咬牙切齿,恨不得将肃宗千刀万剐。然而终究都是徒劳无功,玄宗只感觉自己越活越没有尊严,如同行尸走肉。

为何唐玄宗在危难过后未敢踏足都城

就这样,在西内被严密控制软禁的两年间,玄宗的身体与精神每况愈下。这位在朝堂上呼风唤雨过的皇帝,此时此刻竟像个等待死亡的囚犯,在冰冷宫殿中等待最后一缕生机消散。

宝应元年四月的一个清晨,78岁高龄的唐玄宗在永泰宫中气绝身亡。他死在了当年自己软禁睿宗的宫殿内,毕生的荣辱盛衰尽在眼前。这似乎是玄宗命运的讽刺与安排。十三天后,他的儿子、昔日囚禁他的人——唐肃宗,也随之而去。真可谓宿命的落幕。

为何唐玄宗在危难过后未敢踏足都城

结语

玄宗被软禁一事,道出了权力的无常。人生盛极必衰,昔日那些高高在上的权贵,也许终会在命运的捉弄下跌入尘埃。玄宗的下场,再次印证了这个历史定理。

一个人的结局,往往取决于其人生的抉择。玄宗当初放逐睿宗、弑太子夺位的野心与残酷,最终导致他走上被自己儿子囚禁践踏尊严的悲惨人生。权力斗争的结果往往令人震惊,玄宗也难逃这个悲剧性结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7 18:45:3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唐玄宗登勤政楼,追念往昔繁华;宋徽宗赴白矾楼,密会李师师……这两栋古代著名的“高层建筑”,被野史轶闻渲染得令人神往。其实,故事也为我们探究唐宋城市的管理制度及其演变提供了线索,那
2023-10-22 09:41:00
聊聊唐朝盛世背后那些狼狈逃离都城的皇帝们
...知名度高一些,而后边大多数皇帝却是毫无建树,特别是唐玄宗后边的唐朝皇帝,甚至可以说是昏庸者居多,基本上都是在吃前人的''老本”。从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开始,到公元9
2024-06-22 19:56:00
唐玄宗李隆基的晚年:失去自由与尊严的岁月
唐玄宗的最后几年是怎样度过的?自从弃守长安以来,玄宗一直都在失去,失去都城,失去宰相,失去爱妃,失去皇位,直到失去自由。回到长安,太上皇李隆基被肃宗李亨安排住进了兴庆宫,这里是李
2023-11-05 22:27:00
历史上哪些城市曾叫“南京”
...南京”。 众所周知,唐朝定都于长安,以洛阳为东都。唐玄宗晚年,安史之乱爆发。安史叛军直逼长安。此时洛阳已经陷落,长安也是岌岌可危。唐玄宗出奔地势险要的川蜀之地(路上他还被迫
2024-02-10 10:28:00
他杀了杨贵妃,唐玄宗却对他感激不尽是为何?
...杨玄璬家收养。开元二十二年七月,杨玉环时来运转,被唐玄宗的皇子寿王李瑁纳为王妃,从此一步登天。她与李瑁情投意合,本是神仙佳偶。但天有不测风云,开元二十五年,唐玄宗李隆基被杨玉
2023-03-05 14:34:00
从明君到囚徒:唐玄宗的人生传奇
...入怀,有滔天的权势掌管天下,但是开辟唐朝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在晚年的时候尝尽生活的苦楚,没有女人、没有权力被囚禁在荒僻的宫殿中,任由宦官李宰辅摆布。唐朝的盛世通过史书记载以
2023-10-21 08:52:00
唐肃宗李亨:被逼无奈的篡位者
唐肃宗李亨之所以在安史之乱中,篡夺了其父唐玄宗李隆基的皇位,可以用两个看似相反的词来形容“被逼无奈”,“顺势而为”。其中的关键人物,杨国忠差点害死李亨,但是,他也成就了李亨。安史
2023-12-29 05:24:00
唐玄宗李隆基在甘露殿的凄凉晚年,失去自由与尊严的悲剧人生
前言在盛唐的光辉之下,唐玄宗李隆基曾是一位英明神武的帝王,他的统治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是唐朝最为繁荣的时代。正是这样一位曾站在权力巅峰的君主,在晚年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痛
2024-02-20 06:19:00
太子难当,唐朝皇位的争夺与背叛
...太子也并不是毫无道理,就比如唐代太子李亨,直接就把唐玄宗李隆基给赶下了皇位,让李隆基当起了太上皇,这时候的李隆基身在蜀地,而太子李亨则不再他的身边。那么身为太子的李亨为什么没
2024-03-18 01: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