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夏庄村1620亩耕地产出1695亩的粮食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6-18 14:5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

推进土地规模化生产经营见实效

夏庄村1620亩耕地产出1695亩的粮食今年麦收,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夏庄村1620亩耕地却产出了1695亩的粮食。多出75亩地的粮食是怎么来的?

古邵镇地处峄城区西南部、京杭大运河北畔,拥有肥沃耕地13万亩,素有“鲁南粮仓”的美誉。夏庄村有1200口人,耕地面积1700亩,村里耕地超过10亩的就三户,孙晋平是其中一户。

“全村数我的地最多,总共17亩。”孙晋平说,过去种地是村里的难题,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老人又干不动,因为耕地多,十分辛苦。

2022年,为进一步推进农业生产过程现代化,创新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峄城区出台了《关于推进土地规模化生产经营工作的实施意见》,每个镇(街)以粮食种植面积为基数,2022年完成土地流转面积15%以上,2023年完成30%以上,2024年完成50%以上。

为了激励村集体和农民参与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峄城区利用财政部对产粮(油)大县的奖励资金,用于扶持土地规模化经营奖补。“对于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达到500亩、1000亩、2000亩以上的村集体,分别按照60元/亩、80/亩、100元/亩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峄城区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贺海舰说。

在这一背景下,夏庄村和枣庄台儿庄区种粮大户张宾达成合作协议,对方一次性流转全村1620亩耕地,流转费1000元/亩。

“土地集中流转后,原本户与户之间的田垄要全部去掉,一些不必要的沟渠和散林也要清除,全部变为耕地。”张宾说,由此多出耕地上的粮食,双方根据协议进行分成。

记者了解到,夏庄村耕地田垄宽度一般在30—45厘米,平均长度在170米,通过去垄,增加的有效种植面积非常可观。减少田间生产路、浇水沟渠后,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

“我们村集中流转的耕地有1620亩,去掉田垄、沟渠、散林后,一下子多出75亩耕地。”夏庄村党支部书记韩军建说,参与流转土地的村民不仅每亩地每年有1000元的收入,空闲时间还可以外出打工,“多出的耕地,每年给村集体带来7万多元的收入。”

“我们计划明年全部安装新型喷灌设备,这样一两个人就能管上千亩地,既省心又省力,最重要的是节省人工成本。”张宾说。

“目前,我们正在全区探索整村入股、股权联盟、两区管理、全托管、联合体经营等五种模式,进一步增加农户和村集体收益。”峄城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万峰说,通过引导推动分散经营农户将土地租赁给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赚取土地租赁收入,经营主体发展规模经营。他们还成立了区级农业投资发展公司,整合社会化服务组织,为经营主体提供耕、种、收、销全程托管服务,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8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峄城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筑牢粮食安全底线”新闻发布会召开
大众网记者 孟祥新 枣庄报道7月13日,峄城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筑牢粮食安全底线”新闻发布会召开,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上半年共开展各类自然资源执法巡查80次,夜间巡查
2023-07-14 11:46:00
推广深耕技术,改善耕地质量
...善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个秋季,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组织农机、农技等农业部门,从增强土壤肥力入手,推广深耕技术,助力群众增产增收。“你看这个深度28厘米,达到深耕标
2023-10-30 16:26:00
...费中所占比重日益降低,副食比重逐渐上升。主食主要从耕地中产出,而副食则可以从森林、草原、江河湖海中获取,其来源更多样。近期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
2023-01-07 05:15:00
...头走出强村富民路□ 本报记者 张环泽去年以来,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积极探索“党支部引领+社企合作+全程托管”模式,走出了一条“党支部有作为、农业增效益、集体有收益、群众得实惠
2023-03-17 09:57:00
打造为农服务“国家队”,峄城积极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
记者 韩微 刘臣7月25日,峄城区召开“满意峄城”创建主题系列供销社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2020年9月22日,山东省供销社与峄城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战略
2023-07-26 20:48:00
河南:严守耕地红线   筑牢中原粮食
...顶山宝丰县闹店镇周营村党支部书记、四级田长陈录峰在耕地巡查时,发现村民老赵几个人在自己的地里边拉尺子边讨论。老赵说,麦收完了,想外出打工,把庄稼地栽成树”。“这么好的耕地不种
2023-06-15 11:49:00
毫不放松抓好粮食安全重点任务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面积,意味着既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又要加强对非传统耕地资源开发利用。从生产空间布局来看,稳面积的一个关键在于让主产区、主销区、产
2024-04-17 06:47:00
粮食生产“命根子”如何守?
...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中央要和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2024-04-05 00:26:00
...农田提档升级?升级的方式又有哪些?为何升级稳定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出2011年,四川全面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迄今已有十余年。为何选择在此时对存量进行升级?“谷非地不生
2023-01-17 04:05: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人畜共患病防控系列——你所不知道的猪链球菌那些事
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胡志强 曾颖雪吃过猪肉,见过猪跑,但是处理生猪肉后发烧?可能是猪链球菌在作祟!烟台市疾控中心将带大家认识人感染猪链球菌病
2025-08-19 08:49:00
南方人自己的豆汁,五个字
作者:苏北老铁有人说,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异食癖人格”。“比如老北京没事儿就爱喝点豆汁,一口下去像舔了大爷的胳肢窝
2025-08-19 04:53: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韩峰:这些脊柱信号,可别当“小事儿”
韩峰,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针灸推拿学硕士,脊骨神经医学认证医师。从事针灸整脊工作10余年。通过陈朝晖教授脊骨神经医学教育脊柱及四肢关节技术认证
2025-08-18 14:10: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裴胜:孩子积食不用愁,这几招帮你轻松解决
裴胜,北京中研集团东城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出身中医世家,其师爷为四大名医孔伯华,其父为著名儿科专家裴学义,先后在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5-08-18 14:40:00
河北一洲肿瘤医院质子放疗临床研究招募肿瘤患者
为了评估质子放射治疗这一国际前沿技术在特定肿瘤患者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探索其控制肿瘤进展、减少治疗相关并发症的潜力,河北一洲肿瘤医院正式启动了一项针对肿瘤患者质子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
2025-08-18 16:53:00
三金西瓜霜 “喷一喷大口吃葱” 活动:药企在地域文化里的营销焕新实验
在中国中药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传统药企正面临品牌年轻化的时代课题。今年4月中国中药协会老字号企业发展专业委员会召开第二次工作会议
2025-08-18 16:56:00
杭州四惠医院科普:夏季正确喝水方式,很多人都做错了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人们常常被汗水浸透衣衫,此时一杯冰凉的饮料或一大壶白开水似乎成了“救命稻草”。但你可能不知道,夏季喝水
2025-08-18 16:56:00
合规与便捷并行 医百福重构跨境药品供应链的创新实践
在全球化与数字化浪潮交织的当下,跨境药品需求正以年均超20%的速度持续增长。政策红利与技术革新双重驱动下,医百福Ebefit Health跨境药服务平台凭借创新的SBBC模式
2025-08-18 16:57:00
素问中医常妤婷主任:穴位埋线激活“易瘦体质”
在健康与美的双重追求下,肥胖已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数据显示
2025-08-18 17:29:00
高压氧舱:济南南郊医院康复科心脑血管病患者的“供氧修复师”
对于济南南郊医院康复科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高压氧治疗是重要的康复辅助手段。它通过在高压环境下让患者吸入纯氧,借助物理学与生理学双重作用
2025-08-18 17:30:00
精准监测守护“药匣子”!青智赋能硕博团科技赋能百尺河镇中药材产业
盛夏时节,百尺河镇千亩中药材基地绿意蓬勃。2025年暑期,“青智赋能”硕博实践团深入山东诸城百尺河镇,依“党建+药企+农户”特色产业模式
2025-08-18 17:31:00
库拉索芦荟: 秋天晒不黑的秘密武器,敏肌都爱它!
烈日当空,骄阳似火,紫外线,这无形的“外邪”,侵袭肌肤,带来燥热、晒伤、暗沉与光老化之忧。芦荟一直被誉为天然美容品,以保湿
2025-08-18 17:31:00
2025年十大护肝片品牌排行榜 全方位测评与指南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熬夜、应酬、久坐等因素不断对肝脏造成压力。面对转氨酶升高、肝区隐痛或体检报告异常,许多人开始将目光投向护肝补充剂
2025-08-18 17:33:00
告别减重困境!济南南郊医院消化内科胃转流支架助你科学减重
在追求健康与美的道路上,肥胖成为众多人难以跨越的障碍。传统减重方式往往效果不佳,而济南南郊医院消化内科带来的胃转流支架技术
2025-08-18 17:33:00
一碗牛肉面 十一年两岸情
东南网8月18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张晴晴)“来,您试试这样吃。”在位于福州仓山区的熊饱包台湾牛肉面店里,台胞翁文雄正俯身向客人示范台湾牛肉面的地道吃法
2025-08-18 17: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