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小小白姜咋成“金字招牌”?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4-12 10:5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铜陵日报

你见过白姜吗?当年乾隆曾赞其“有冰玉之美”,如今成为文化遗产,更成为“金字招牌”。2023年11月10日,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经过严格的申报、答辩、专家评审等环节,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传承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农业界的特色文化遗产。

姜农们得知铜陵白姜种植系统获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十分兴奋,表示一定要传承好种姜制姜手艺,用好这块“金字招牌”。

得天独厚的种植系统

铜陵白姜块大皮薄、肉质脆嫩、汁多渣少、营养丰富。经中国科学院检测,铜陵白姜富含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及多种微量元素,其姜醇、姜醛、姜酯的化学成分含量分别高出黄姜7.49%、27.20%、32.34%。

铜陵白姜研究会会长李敬明介绍,铜陵白姜种植的系统协作孕育了白姜的优越特性。“系统”,指的是独特的姜阁保种催芽、高畦高垄栽培、芭茅搭棚遮阴种植技艺,是种植历史、技艺、文化多种元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复合统一体。姜阁土墙瓦顶,高约6米,占地不足10平方米,为四方形建筑,是铜陵先辈姜民们经长期实践总结发明的姜种保存方式,已有千余年历史。每年立冬前后,收获的姜种经过严格挑选集中上阁,以芭茅为燃料,早晚各烧半小时,姜阁温度迅速上升到50摄氏度左右,使生姜脱去多余水分防止腐烂,同时保种和催芽。经过40天的“发汗期”,迎来90天的“保温期”,以文火慢烧,姜种在13摄氏度的姜阁里度过冬天。开春时节,再提高姜阁温度至22—25摄氏度催芽,在清明节前长出0.5—1厘米、玉米粒大小的姜芽。届时,当地的姜农们举办特有的出阁仪式,迎接在冬季坚韧生长、充分累积的姜种。

承载白姜生长的土地也在冬天蓄势待发,经过冻垡晒垡,去除了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来年春季“踩姜垄”,进行两次深翻,整做高畦,在畦面上开沟起垄,如此才算营造好白姜生长环境,这便是高畦高垄栽培。沟垄交替的栽培技术可保证在多雨时节及时排水防涝,也保证了生长期的养分需求,铜陵农谚“栽在沟里,收在垄上”由此而来。

白姜喜阴,对光照要求“苗期三分太阳七分阴,后期七分太阳三分阴”。姜农就地取材,在播种以后,利用芭茅等茅草为原材料搭棚遮阴,形成了一道独特农业景观。初期,芭茅叶片完好舒展,透光率低;随着日晒雨淋,芭茅叶片卷缩,渐次凋落,透光率也越来越高,正好满足白姜整个生长期不同的光照需求。

在白姜生长过程中,为了保证品质,姜农们坚持只施有机肥,不追求产量。在他们的悉心照料和时间的催化下,铜陵白姜长成了如佛手般表皮光滑、香味浓郁的果实。

“老”姜发新芽 姜田变金田

铜陵种植白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已有2000多年。北宋典籍《本草图经》记载:“姜,今处处有之,以汉、温、池州者为良。”当时铜陵属池州府。清朝乾隆皇帝1766年微服私访下江南,品尝铜陵大院村糖冰姜,称赞其“白如雪、亮如冰、甘辣醇和,有冰玉之美”,食后有“隔夜留香”之感,从此大院白姜成为岁贡。

90后胡婷婷从小成长在赫赫有名的大院村,是铜陵白姜制姜技艺非遗传承人。古法种姜是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收入也少,很多人不愿意种姜。更令人揪心的是,会姜阁保种育苗技术的“姜把式”越来越少,传承了2000余年的白姜古法种植技术面临失传的巨大风险。大学毕业后,经过反复思考,胡婷婷回到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大院村,成为年轻一代继承制姜技艺的传承人。她对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一是年轻人不愿从事古法制姜工作,制姜成了“夕阳产业”;二是市场上的铜陵白姜包装简陋,缺少“卖相”,附加值低;三是传统的加工方式简单粗陋,产品品种单一,缺乏销售途径。

为了保证制姜手艺不失传,胡婷婷将村里制姜技艺较好、仍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请回工坊,虚心请教,严格遵循手工制姜技艺,传承古法;同时开设研学课程,让年轻人来工坊体验学习,将古法制姜技艺普及,姜文化也传播了出去。留老人、引新人,双管齐下把她的“山礼乡村会客厅”变成了当地的热门打卡地。为解决白姜附加值低的问题,她将白姜产业链延长,着力开发新产品,研发出更符合现代人口味的糖醋白姜、酱汁白姜、黑醋白姜、姜米酒、白姜香水喷雾等周边产品,再进行升级设计,打造具备社交属性的铜陵白姜品牌,将铜陵白姜升级成好看、好吃的礼品,带动50余户村民就业。

在她的示范带领下,姜田里种出了“金果实”,姜农们口袋富了,积极性更高了,越来越多年轻人也来到大院村了解老祖宗留下来的农业文化。将农业文化遗产融入乡村振兴,激发了农民对白姜种植的热情和推动农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带动了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美味的白姜和新潮的白姜产品犒劳了辛苦劳作的姜农,也向远方客人发出味觉邀请。备受欢迎的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第一季第六集《香料歧路》中隆重推荐了铜陵白姜,单集播放量超9.8亿次,展现了铜陵白姜的潜力。让铜陵白姜走向全国各个城市,改变大家对姜的固有认知,把白姜打造成像山西老陈醋、西湖龙井一样受大家喜爱、有地域特色和悠久历史文化的优质美食,是胡婷婷的目标。

铜陵白姜种植系统不仅是农业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铜陵白姜获得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不仅能更好地引起人们对铜陵白姜传统技艺的重视,弘扬铜陵白姜文化,还能有效增强地域文化自信,提升地方知名度、美誉度。

“我们将利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品牌助力乡村振兴,让传统技法在新时代发扬光大。同时加强技术推广和品牌保护,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吸引更多年轻的高科技人才投身农业领域,助力铜陵白姜事业做强做大,带动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李敬明会长对白姜未来发展许下了美好的愿望。

人民周刊记者 赵丽岳

(载《人民周刊》2024年第1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2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看到传承 遇见创新
...产值3000余万元的产业规模,真正实现了把特色做精、把招牌擦亮。一片风景,“无中生有”生机勃勃盆景产业在大院村虽属“无中生有”,但也与大院村的自然条件、大院人的勇于尝试有关。
2024-04-19 03:01:00
走进中华白姜文化园
本文转自:铜陵日报身为铜陵人,相信白姜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说到白姜的种植技术,还真是大有学问。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建安小学校园小记者来到中华白姜文化园,实地了解白姜的种植过程
2024-05-17 09:59:00
本文转自:铜陵日报本报讯(记者 方盼亮)2月1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农耕文明的“活”化石》为题,对铜陵白姜种植系统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独特性进行了细致解读,并阐
2024-02-03 17:18:00
铜陵市郊区:田间管理忙 “姜”来更美好
...、再起垄、通风便是近期白姜田间管理的关键。连日来,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姜农们趁着晴好天气给生姜进行浇水、起垄等管护工作,一派农事催人忙的热闹景象,连片的生姜绿波荡漾,长势喜
2024-08-12 11:39:00
国元保险铜陵中支:保险助力 “姜”来可期
...农业保险 护航产业振兴”系列报道。近年来, 国元保险铜陵中支围绕当地政府要求和农业保险发展需要,当好政府助手,充分发挥专业农保公司优势,找准市场定位,扩面增品提标,为本市农业
2024-11-26 16:30:00
焦点访谈:农耕文明的“活”化石
...系统的项目。去年底,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和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截至目前,我国已
2024-02-05 18:13:00
...何发挥安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擦亮徽风皖韵的“金字招牌”,加快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围绕这一命题,纷纷建言献策。发掘文化遗产,树立文化标识安徽,中
2024-01-28 03:05:00
白姜销售到田间
本文转自:铜陵日报日前,在义安区天门镇境内的一块姜田里,姜农正在给顾客购买的白姜称重。据了解,铜陵白姜种植历史悠久,每年在白姜销售季,许多本市和周边市的顾客专程来到田间地头,购买
2023-09-15 09:59:00
铜陵白姜有了“科技味”
本文转自:铜陵日报一排排姜苗在培养皿里茁壮成长。种植人员悉心照料实验田里的“皖白姜1号”。技术人员展示培育的姜苗。技术人员将成熟的姜苗移栽到培养土中。5月9日,铜陵国家农业科技园
2024-05-11 10:06: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