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政在家门”首次复出,为何终究还是昙花一现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06 16:1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政在家门”,最早见于《左氏春秋·晏子如晋》。齐国晏婴与晋国叔向私下讨论齐晋两国诸侯王日渐式微,政权旁落士大夫的政局,二人对此深表忧虑,进而发出“权去公室,政在家门”的感慨。晏婴和叔向所处的先秦时代,“政在家门”只是停留在一种“心照不宣”的状态,虽然兵强马壮的士大夫人人皆可为之,却没有人敢冒天下之大讳,公然宣示。

“政在家门”首次复出,为何终究还是昙花一现

至东汉末年,自黄巾军起义搅得天下大乱。旧有的汉家刘氏政权土崩瓦解,一批崛起的新晋士大夫阶层各自为政,跃跃欲试意图逐鹿中原。其中,最有号召力、拥有“四世三公”身份的袁氏政权(袁绍、袁术为家族代表)重新提出“政在家门”的口号。参见《三国志·袁术传》,记载如下:

汉之失天下久矣,天子提挈,政在家门;豪雄角逐,分裂疆宇,此与周之末年七国分势无异,卒强者兼之耳。加袁氏受命当王。

此段文献是袁术上书兄长袁绍,认为汉朝已经大势已去,皇帝成为傀儡,朝政皆出于权臣士大夫。此时与周朝末年没有任何差别,唯有兵强马壮者才能进行攻伐兼并完成大一统,袁氏家族正好符合“天命所归”,必须取汉朝刘氏而代之。

“政在家门”首次复出,为何终究还是昙花一现

以袁氏兄弟为代表的汉末军阀与晏婴、叔向不同。晏婴和叔向是站在忧国忧民忧社稷的角度将先秦时局归纳为“政在家门”,袁氏家族则是依托强有力的家族政权优势企图完成称王的武统大业。所以说,袁氏政权“政在家门”观念的复出成为汉末三国政治最重要的变迁主线。

“政在家门”得以复出的原因

马克吐温有句名言“历史总是惊人相似,但不会简单重复”。汉末时期的“政在家门”口号与周朝末年的确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妙,也有着自身出现的必然的条件。

①社会失衡导致朝廷权力下放,权臣通过“权力截流”成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东汉末年与周朝末年一样,经历数百年的发展,特别是自汉和帝以来,养母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权臣、宦官相继粉墨登场,开启东汉“君弱臣强”政治局面。以张角为代表的黄巾军起义,捅破社会矛盾的阀值,将原本已经离心离德的汉朝政权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政在家门”首次复出,为何终究还是昙花一现

东汉末年最大的社会危机是土地兼并。豪强贵族大肆地进行土地兼并,使得官府与百姓间的利益冲突越发尖锐。《文献通考·食货考》记载“富者有资可以买田,贵者有力可以占田”。

农耕文明时期,土地对于百姓的意义有着无可代替的作用。所谓的良田买卖已经沦为由有底线的合法“巧取”,变成明目张胆的“豪夺”。加上朝廷软弱无力,必须依靠地方豪强“勤王”来维持摇摇欲坠的汉室“虚名”。此时,权力俨然成为地方与朝廷谈判的筹码,朝廷无限度地下放权力,导致地方私人武装做大做强。

以袁绍兄弟、皇甫嵩等人为首的朝廷“肱骨”大臣,长期处于社会权力的顶层,面对朝廷权力下放的“政策”,他们成为这一轮权力截流最大的既得利益者。由此,过去朝廷依仗的重臣摇身一变成为收拢权力的“家族”势力。

“政在家门”首次复出,为何终究还是昙花一现

②世家崛起打破皇室贵族的先天优势,面对残破不堪的时局,萌生革故鼎新之意。

“政在家门”绝非士大夫简单地自下而上窃取“老东家”的政权。其中包含着士大夫面对历史潮流,对于社会发展趋势的思考。像东汉末年首个具备取代汉室条件的权臣皇甫嵩,犹豫再三最终放弃“倒戈”汉室的想法,《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

阎忠说嵩,韩信不忍一餐之遇,而弃三分之业……今主上势弱于刘、项,将军权重于淮阴,指捴足以振风云,叱咤可以兴雷电。嵩惧曰,非常之谋,不施于有常之势。创图大功,岂庸才所致。

那么到袁绍这里,为什么可以“冒天下之大不讳”提出“政在家门”。首先汉室衰微,政权早已经旁落权臣是基础条件;其次前有董卓祸乱朝纲,曹操欲以一己之力兴复汉室,结果以失败告终;最后士大夫清醒地看到,此时的汉朝和彼时的周朝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即处在历史“进化”的节骨眼,表面上看皇权经过各方势力的“玩弄”已经彻底失去神圣的光环,沦为人人觊觎之物。实际上,是士大夫阶层企图对于历史潮流去向的深入思考。

“政在家门”首次复出,为何终究还是昙花一现

且看以下三段记载

《三国志·袁术传》

曹搡欲扶衰拯弱,安能续绝命救已灭乎?绍阴然之。

裴松之《献帝起居注》

从弟济阴太守叙袁叙与袁绍书云,今海内丧败,天意实在我家。

《后汉书·孔融传》记载

窃闻领荆州牧刘表桀逆放恣,所为不轨,至乃郊祭天地,拟仪社稷。

由此不难发现,以袁绍为首的袁氏“政在家门”的政治看法绝不仅仅代表“袁家”一己之见,包括刘表这样的正牌汉室宗亲都已经跃跃欲试。各路权臣豪强的言论和行动,纷纷表明他们都在摩掌擦拳,做好代汉自立的准备。“政在家门”由一句政治见解变成政治口号最后成为豪强地主阶级进行私人地下组织的形式,构成东汉末年鲜有特色的家族式政治时局。

“政在家门”首次复出,为何终究还是昙花一现

“政在家门”的概况

“政在家门”算得上一股“政治清流”,历史存在非常之短,大致自黄巾军起义失败后(公元184-188年)至三足鼎立之势成形(公元220年),不过四五十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是华夏大地家族式政治最为密集的时期。包括汉家刘氏家族、曹操曹氏家族、孙权孙氏家族、袁绍袁氏家族、司马懿司马家族,另外以荀彧、荀攸为代表的荀氏;以公孙瓒为代表的辽西令支公孙氏;以杨奉、杨修为代表的弘农杨氏等等。从《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中,古风叙事篇也能看出些许端倪,节选如下:

孙坚孙策起江左,袁绍袁术兴河梁;刘焉父子据巴蜀,刘表军旅屯荆襄;张燕张鲁霸南郑,马腾韩遂守西凉;陶谦张绣公孙瓒,各逞雄才占一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演变,以“政在家门”为组织形式的家族式割据势力相互攻伐兼并,这些旧有的地主阶级逐渐地被新兴的地主阶级所取代,比如曹操取代袁绍北方一哥的地位;刘备接管刘表的荆襄。各路割据势力或是明示或是暧昧地释放意图自立的政治信号。军阀之所以冒僭越之嫌、行非常之举,抛开所谓的“君权神授”天人论和天命观不说,还是主要依仗家族自身的历史地位和政治影响。封建皇权发展至此,面临着自己所扶植的贵族地主阶级“政在家门”式的挑战。

“政在家门”首次复出,为何终究还是昙花一现

虽然“政在家门”昙花一现,但它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结束已是满目疮痍的腐朽汉朝,将华夏文明带入一个社会格局“重新洗牌”的阶段,此时各路有为之士纷纷登上政治舞台,联袂上演一场极富“汉末三国”特色的政治大戏。形形色色的人才集聚各氏家门,一方面“政在家门”带来阳谋阴谋、远交近伐等等政治手段“纷呈不断”,从宏观上看给整体社会发展制造一些不利因素;另一方面各个家族精心经营自己的势力范围,从微观上看又给局部地区的社会发展带来推动作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6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袁术称帝真的是愚蠢之举吗
...“术归帝号于绍曰:‘汉之失天下久矣,天子提挈,政在家门,豪雄角逐,分裂疆宇,此与周之末年七国分势无异,卒强者兼之耳。加袁氏受命当王,符瑞炳然。今君拥有四州,民户百万,以强则无
2024-06-02 15:26:00
​ 不杀袁绍后患无穷,董卓为啥不动手?因为不敢动
...的时候大多是贬词居多,不过能成为天下之霸主,尽管是昙花一现,也说明董卓的身上有很多的闪光点。
2022-12-17 12:36:00
东汉时期的袁氏家族是怎样强盛的?
...大了袁氏家族在经学界的影响力。因此无论是在朝的袁逢还是在野的袁闳,他们其实都是在不同的层面为袁氏家族的发展而做出努力。袁闳虽然不接受袁逢的馈赠,但是他却依然是袁氏家族中的一员
2023-01-23 00:21:00
揭秘郭躬与袁氏家族的兴衰荣辱
...也很难。然而,相比许多靠权术得志的世家,袁氏的作为还是较为值得肯定的。 可以说,汝南袁氏在东汉的发迹,是世家大族兴盛的典型写照。他们代表的不仅是门第荣耀,也体现了当时士大夫
2024-03-03 02:35:00
三国初期袁氏家族的覆灭与其对天下格局的影响
...除了袁氏家族还有谁?那为什么这个家族后来在三国时代还是黯然退场了? 兄弟相争,渔人得利第一个原因就是袁氏家族的拳头没有捏到一起去。在当时袁氏家族的继承人问题上,有个快乐的烦
2023-10-04 14:04:00
曝霍启山和何超欣联姻,差三辈被质疑,三大因素注定霍家门不易进
...很在意的,看霍启刚现在的地位就知道。三大因素注定霍家门不易进 不过有网友称何超欣注定不容易进霍家门,主要有三大因素。第一,何超欣是赌王的私生女,也可以说是庶出的女儿,在家庭
2023-09-21 10:00:00
论汝南士人在汉末三国的兴衰
...域势力开始频繁出现,不过对于地域势力和大家族影响的还是当时的官员选拔制度。汉朝时期还没有出现科举制,官员选拔的方式为察举制,简单来说就是地方官员在当地通过多方面因素考察和推举
2023-02-15 19:22:00
他们是东汉最强势的一对兄弟,却被曹操锤爆
...就不会有三国后来这么多精彩的故事了,因为不论是刘备还是曹操,这些人在袁家的实力面前都只不过是一张白纸。曹操拿下双杀权谋虽然很重要,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的权谋都显得苍白可笑
2023-01-18 22:49:00
同宗同族的袁绍和袁术,为何会反目成仇
...个人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其实不管袁绍和袁术是堂兄弟还是亲兄弟,袁绍和袁术的血缘关系都非常近,在东汉末年群雄争霸中,两兄弟都应该携手共进,一起为袁氏家族谋取天下。然而在反董联军
2024-04-25 11:3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