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连云港日报
1995年,研究生毕业的徐大勇,有着更多的选择,但是他果断放弃了那些更赚钱的行业,再一次选择了土地,回到了家乡——当时不管是业务水平还是经济实力都不强的市种子站,并将目标定在了更难的水稻育种。
“国家对粮食安全一直特别重视,而品种是农业的根基,身为农业科技工作者,肯定得在主粮上有所作为,才能对得起国家的培养。”回忆起当年的决定,徐大勇的神情毅然而又坚定。
20世纪90年代中期,粳稻条纹叶枯病开始在我国黄淮稻区出现,它被称为“水稻癌症”。徐大勇预测此病在未来几年会大面积暴发,便立即着手“治未病”——培育抗病新品种。
“从那时起,我们每年都会在黄淮平原上奔波,就坐在车上看哪家的水稻长得好,看到好的,就下车去仔细了解,问清楚是什么品种,广泛收集资源。一天跑个一千多公里是常有的事。”
拿到各种资源,徐大勇和团队就回到连云港进行杂交培育。水稻在连云港进行杂交配组后,必须送到海南岛进行加代繁殖,多代后选出稳定的优良单株,这个过程需要6年。
从事育种的人都熟悉两个字:“南繁”,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光热等热带农业资源,海南岛具有发展育种繁殖无可比拟的优势,每年吸引数以千计的南繁科研工作者前来开展育种、制种等农业科研工作。
为了加快水稻育种的选育速度,徐大勇和团队每年都要去海南的育种基地工作很长时间。但是那时候,从连云港去海南,只能坐火车。好在连云港是陇海铁路的东部起点,有一趟火车可以到武汉。到了武汉怎么办?徐大勇摸索出了一条经验:见到南下的火车就上,能到广州最好,到南宁也行,千万不能等。因为要是遇到风浪,在湛江过琼州海峡有时真得等上几天。从连云港到海南,走上一个星期算是快的,返程也是一样。
行程艰难,在海南育种的条件更是艰辛。因为试验基地比较偏僻,晚上就住在农民家里,一间小屋住三四个人,一堵透风的墙的隔壁,就是农民家的猪圈。在做杂交培育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每天天一亮就要去田里工作,中午11点到下午2点这段最热的时间里,是一定要在田地里授粉的,中午饭要挨到下午3点以后才能吃,最常吃的就是米饭配酱油和辣椒。
正如徐大勇的预测,到了2005年前后,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粳稻种植区,条纹叶枯病大规模蔓延,一般稻田减产20%~30%,严重的达80%,许多农民严重亏损。
幸好徐大勇团队早有准备,利用窗口期培育出了“连粳4号”“连粳6号”“连粳7号”等多个抗病粳稻新品种,先后大面积推广。特别是“连粳7号”,不仅抗病性好,而且产量高,亩产超800公斤。
2011年,徐大勇作为主要完成人的《抗条纹叶枯病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及应用》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9 12: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