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随着暑气渐退,秋意渐浓,“贴秋膘”的传统说法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民间素有秋季进补吃肉的习惯,但面对琳琅满目的肉类选择,究竟哪一种更适合秋季食用?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经典科副主任医师钟黎
“如果非要推荐一种‘入秋第一肉’,我首推鸭肉。”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经典科副主任医师钟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解释说,中医认为鸭肉性凉、味甘咸,归脾、胃、肺、肾经,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特别适合秋季气候干燥、易伤津液的特点。
与羊肉相比,鸭肉不易引发“上火”症状,反而可以中和秋燥,补充人体消耗的津液,同时又不会过于油腻导致脾胃负担过重。
从现代营养学角度看,鸭肉富含优质蛋白质,脂肪分布均匀,是一种营养丰富又相对健康的肉类选择。
对于鸭肉的食用方式,钟黎建议以“煲汤”为主,既能保留其滋阴润燥之效,又易于消化吸收。
她特别推荐两款秋季养生汤品:
老鸭冬瓜汤:老鸭滋阴,冬瓜利湿,两者搭配,可有效清除夏末残留的湿热,缓解秋初的燥热不适。
山药枸杞炖鸭肉:山药健脾益气,枸杞滋补肝肾,与鸭肉同炖,增强滋阴补虚的效果。
“烹饪时注意清淡少盐,避免过多使用辛辣香料,以免掩盖鸭肉本身的润燥功效。”钟黎提醒,最好采用小火慢炖的方式,能让鸭肉中的营养成分充分溶解到汤里,更利于吸收。
针对高血脂、痛风等慢性病人群,钟黎特别强调:“贴秋膘”并非“大吃大喝”,必须科学进补。她提出三点建议:
控制摄入量:避免过量食用肉类,防止加重代谢负担;
优选食材部位:推荐选择去皮鸭胸肉等低脂部位,减少脂肪和嘌呤摄入;
注意喝汤方式:痛风患者应少喝或不喝长时间炖煮的浓肉汤,以防尿酸升高;高血脂人群喝汤前建议撇去浮油,减少脂肪摄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飞羽
编辑 郑康宁
二审 刘娟
三审 周文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24 0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