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历数古代有多少功勋卓著的将军,西汉的李广一定会上榜,唐朝武庙六十四将和宋朝武庙七十二将都有李广的名字,无论其历史功绩还是个人传记常被后人津津乐道。
但是,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李广的官职并不高,在他初出茅庐时随汉文帝打猎,无比勇猛,射杀许多狮子老虎等猛兽,汉文帝随后发出一声意味深长地感叹,说李广生不逢时,如果生在汉高祖刘邦的时代,至少是一个万户侯!
汉文帝当时只是想表达他重文轻武的态度,却没想到一语成谶,在后来的汉景帝、汉武帝两朝,金戈铁马,李广虽表现神勇,可依然没得到应有的封赏,最高职务不过是骁骑将军、前将军,也就是个中等级别的将军。
李广
简单说就是始终没当过主帅,青年时期在周亚夫帐下听令,中年时随韩安国出征,到了晚年又要听命于卫青、霍去病,最后的结局是因为一场失利含恨身亡,咱们今天就来聊聊李广精彩却又悲剧的一生。
李广是一员虎将,单兵作战能力极强,善于肉搏,跟西楚霸王项羽风格类似,当然李广最厉害的还属射箭,虽说射箭是古代习武之人的基本功,但李广的箭法应该是天花板了,之前有个养由基,之后再无人可以超越。
但李广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要求自己每次射出的箭必须一箭致命,否则宁可不发,这就给自己带来很多安全隐患,因此也被猛虎咬伤过,倘若在战场就会给敌人以反击的机会。
基于这一点,有一个叫公孙昆邪的大臣不知道和李广什么关系,他哭着提醒汉景帝,李广上阵打仗总喜欢一对一肉搏,这样恐怕会要了他的命!
汉景帝表示认同,让李广去做几座边关城市的太守,就是行政长官,即便如此,李广依旧取得很多战绩,让那些入侵者觉得这个市长很能打,不好惹。
如果你认为李广是一介武夫,缺少智谋,那你就错了,他还玩过一次空城计,在他的履历上书下辉煌的一笔。
那天李广正在城内训练士兵,汉景帝派来的宦官带着几十名骑兵去城外遛马,遭遇了匈奴的三名职业射雕手,这几十人可惨了,几乎全被射死。
李广知道后,怒发冲冠,带着一百骑兵追出三四十里,终于追上三个人,射雕手再厉害毕竟不如李广,李广射死俩,活捉一个。
然而,对面却出现了几千人的匈奴军队,此时迎战等于以卵击石,逃跑会被射成筛子,李广下令将马鞍卸下来,所有人躺在地上,让匈奴人误以为有埋伏不敢进攻。这一计果然奏效,匈奴熬到半夜怕汉军突袭撤军了,随后李广带人跑回城内,估计有一半的士兵吓尿裤子了。
到了汉武帝一朝,李广被调到京城做了四年的卫尉,相当于皇宫的保安队长。不过汉武帝雄才大略,开疆拓土,不会埋没李广这样的人才,他派李广为将去雁门关迎击匈奴。
汉武帝
这本是一个非常好的展示机会,可惜李广时运不济,也许久疏战阵,打了败仗,还被匈奴活捉,放在两匹马中间系的网上。
此时又是李广的高光时刻,他没有甘愿受辱,装死以迷惑对方,看准时机突然抢过一匹好马疯狂逃跑几十里,匈奴几百人愣是没追上,还被李广射死几十人。不得不承认,一代名将却有过人之处。
逃回来的李广要接受败军之将的惩罚,从给国家造成的损失来看,应该斩首,可是当时的法律允许花钱赎罪,具体数字是多少不清楚,总之李广没死,官职一撸到底,回家成为一个普通百姓。
人生的大起大落没有消磨他的意志,在家待着的时候整日习武练箭,也经常去城外打猎。有一天李广带着几个人在外面玩得很嗨,又喝了不少酒,忘记回城的时间了,那时的规定是夜间城门紧闭,任何人不得出入。
李广
李广以为规定是给老百姓定的,他不是一般人,来到城下叫门。事也凑巧,守城的士兵也喝了点酒,态度特别蛮横,坚决不给开门。
李广身边人对士兵说,这是前任李将军,请你让我们进去。这位士兵肯定是喝高了,酒壮怂人胆,不假思索的来一句:现任将军都不好使,别说你是个前任了!
士兵忠于职守没毛病,但如此说话分明带有强烈的侮辱性,他也许认识李广,就是要落井下石羞辱李广一番。
李广终究还是没能进入城门,在城门外蹲了一宿,身材中的怒火燃烧到了极点。
其实这种事很常见,当有的人命运突然发生改变风光不再的时候,就会有一部分与之毫不相干的人,心里觉得特别爽,甚至会兴奋的一宿睡不着觉,更有甚者会去当面奚落你,这是一种典型的仇富心理,小人嘴脸,守城的士兵就属于这种人。
不过,古往今来士兵拦截首长的事例很多,但通常都有正面的教育意义,一方面赞同士兵遵守军纪,另一方面歌颂首长身材怀宽广,大人不记小人过。
当年汉文帝视察周亚夫的军队,不但被挡在门外,而且不跪不拜,理由是只遵守周亚夫的将令。汉文帝什么也没说,表示理解和认同,才成就了周亚夫和威震匈奴的细柳营。
韩信年少时遭遇胯下之辱,当了大将军以后不仅没有寻仇,反而厚待那个人,因此被后人赞颂。
按照常理,李广的故事也应该有相同的结局,可事实却恰恰相反。没过几天李广的前任领导韩安国在与匈奴交战中阵亡,汉武帝派李广去接任。
李广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那位士兵调入自己的军中,那哥们还以为自己遇到了第二个韩信,心里想见到李广后先道个歉,以后争取立功赎罪,没准还可以升迁,哪曾想刚到营中就被斩了。
这位士兵固然可恨,但李广身为一名将军心眼也太小了点,睚眦必报非是君子所为。当然他也知道惩罚的有点过,杀人的理由也不充分,随即向汉武帝请罪。
汉武帝是一代雄主,此刻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剿灭匈奴,开疆拓土。他了解事情经过后,没有怪罪李广,还赞扬李广有将军虎威,有仇则报,有贼必除,正是他想看到的。
汉武帝告诉李广不必为这件小事挂牵,马上奔赴前线杀敌吧!其实就是特事特办,此时急需李广替他办大事,错杀一个小兵无所谓了。
李广没有辜负汉武帝厚望,打的匈奴几年不敢来犯,因此得到“汉飞将军”的美名。
此后年轻将领卫青、霍去病迅速崛起,成为西汉历史上有名的绝对双骄,而李广已上了年纪,各方面都大不如前,尤其汉武帝喜欢重用年轻人,李广只能在卫青帐下做一员将领。偏偏又遭遇了一次惨败,看在以往的军功没有惩罚他,也可以说李广巅峰期已过,正在走下坡路。
卫青
又过了几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由卫青和霍去病领衔,已经六十多岁的李广几次要求出战,汉武帝勉强答应在卫青手下做一名前将军,并且暗中警告卫青不能让李广与匈奴首领单于正面交锋,说是他年老运气又不好,可能会失败。
这个理由着实好笑,也许汉武帝也看出李广的一生没交过几次好运。卫青当然要按照皇帝吩咐去做,故意调李广去后方。
李广立功心切,没有听从卫青的命令,私自带队出发了,结果迷了路,卫青的捕获单于计划因此落空。
卫青还是比较尊重这位老将军,先是给予一些鼓励和安慰,然后让他交代迷路的原因,并且要上报给汉武帝。
这是卫青的职责,也是必须走的程序,李广觉得自己征战一生,立功无数,到老了还要写检查,面子实在过不去,一激动身亡了,飞将军李广在一片唏嘘声中黯然收场。
李广
李广做过七个郡的太守,征战四十多年,打过七十余仗,却始终没有封侯,许多比他官职低功劳的人都超过了他,他很苦恼,后来通过一个算命的人找到了原因所在,那就是他曾经杀过已投降的八百多羌人。
所谓祸莫大于杀降,前有白起、项羽,后又常遇春都是杀降的代表,他们的下场都不太好,李广除了杀降以外,还要加上一条妄杀士兵的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1 17: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