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绿色外债试点首周融资规模超2亿元
风电光伏、新型材料等绿色产业率先受益
南报网讯(记者曹丽珍)为更好助力江苏绿色低碳产业转型升级,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绿色外债试点政策今年11月1日正式落地江苏。记者9日获悉,试点落地首周,省内17家企业成功办理试点业务,融资规模合计2.06亿元。
据悉,绿色外债试点是国家外汇管理局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支持实体经济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此次全国共有16个省市纳入首批试点,江苏位列其中。
为推进试点实施,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苏省分局印发绿色外债试点相关业务指引,并指导辖内银行完善内控制度、健全绿色电子系统,围绕“新能源、新材料、光伏发电、热电联产、节能改造”等重点绿色低碳转型项目,实施“一对一”精准政策辅导。
记者了解到,此次试点政策的核心优势在于扩大了企业绿色低碳转型项目的跨境融资规模上限,同时,外债登记由银行直接办理,提升企业的跨境融资便利化水平。试点落地首周,风电光伏、新型材料等绿色产业率先受益,政策红利快速释放。
试点政策落地首日,省内一家新材料企业顺利借入绿色外债4000万元人民币,用于年产5000吨的超强塑性材料项目。“从申请到办结绿色外债签约登记,前前后后总共花费不到半天时间,外债通道融资业务的办理效率特别高。”对试点落地后带来的跨境资金调度的灵活性,企业负责人竖起了大拇指。
“绿色外债及时扩大了公司的跨境融资规模上限,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持续投入绿色发展项目的信心。”省内一家太阳能光伏企业负责人介绍,他们因研究开发叠层电池组项目需要跨境资金支持,在试点政策落地前,有限的剩余跨境融资额度已经无法满足项目所需。借助绿色外债试点政策,企业日前顺利地从境外子公司借入2000万元人民币。
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苏省分局相关人士介绍,聚焦“双碳”目标战略,统筹开放与安全,江苏将密切跟踪试点业务开展情况和实施效果,并进一步打通政策传导链条,充分释放试点政策对绿色低碳转型项目、零碳产业园区建设等的支持力度,为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金融新动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1-10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