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05年福建一男子整理母亲遗物,发现神秘图纸,专家:来历不一般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5-27 15:2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2005年,在福建东山县的图书馆里,退休教师林如东从他随身携带的小包里拿出一张略显陈旧的折叠纸,摊开后邀请图书馆馆长与他共同研究。那张纸泛黄,似乎已经存放了很多年。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各种汉字,字形有大有小,排成了几个规律的菱形图案。

“这是我在我母亲的遗物中发现的,看上去像是一封旧信。我数过了,总共441个汉字,虽然我认得这些字,但我却不知道该从哪儿读起,也无法理解它们的含义。”林老师说到此,馆长的兴趣被激起了。林老师曾是中学语文教师,竟然有语文老师看不懂的信件,这让馆长感到十分好奇。他将注意力集中在那张发黄的纸上,仔细端详。

这些小字按一定的规律排列成41个菱形,每个菱形中都有一个大字。馆长尝试着寻找这些文字之间的关联,但不管是大字还是小字,都显得不那么通顺。

“这写法,难道……”馆长眉头一皱,似乎想到了一种可能性,又似乎不太相信。

“馆长,您想到什么了?无论是不是,您都可以说出来,我们一起琢磨琢磨。”林老师问道。

“嗯,我是想到了天地会的暗语……你看,这些字之间的排列有的是正向的,有的是反向的,这很像天地会的暗号。”馆长将自己的思路告诉了林老师。

林老师听到这话,立刻笑了:“天地会?影视剧里那个‘左脚反复,右脚清明’的天地会?”他开玩笑地问道。“馆长,您不会是觉得这张纸上隐藏的是天地会的藏宝图吧?”林老师笑着说。他从未听说过母亲与天地会有任何关系,更何况天地会在明末清初时就已存在,如今都已经是21世纪,这种可能性几乎可以排除。

“但也不完全没有可能哦……”游馆长微微一笑,显得颇为认真。因为天地会曾经在福建东山一带活动过,那里有不少天地会的成员。如果是别人这么说,林老师肯定会一笑而过,但游馆长了解历史文化,既然他这么说,林老师决定认真研究一下天地会的暗语规则,看看是否能揭开纸上文字的谜团。

对于天地会,许多人对其的认识,往往来源于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鹿鼎记》。在小说里,郑成功是天地会的创始人,而陈近南则是总舵主。实际上,历史上并没有陈近南这一人物,金庸为小说虚构了这个角色。真正的天地会创始人是郑洪二,一个僧人。最初,天地会的成员大多是社会底层人物,如破产农民、流浪商人、无业游民等。天地会当时并没有大规模的财富或金银,他们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实际上更多的是为了生存。关于天地会的宝藏传说,实际上是后代活动过程中积累起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地会的口号不断变化,从“反清复明”到“顺天行道”,再到“剔除贪官”……这种变化说明天地会并无固定教义,其组织也相对松散,成员们为了生存和壮大,不乏参与过一些劫富济贫的活动。

到了辛亥革命,天地会与洪门等组织建立了联系,获得了海外的支持。此后,天地会加入同盟会,也因此成了有钱有势的团体。也正是从这一时期起,有关天地会藏宝的故事开始流传开来。

而在金庸的小说《鹿鼎记》中,有一段故事,讲的是韦小宝登上蛇岛,救出沐小郡主等人。这段情节或许是金庸先生根据历史上天地会与洪门的纠葛所构思出来的。

然而,林老师的母亲与天地会到底有什么关系呢?难道她也曾是天地会的一员?天地会的创始地就在福建,且其成员曾在林老师的家乡东山县活动过。虽然林老师的母亲去世后无人知晓她是否与天地会有关,但或许她曾偶遇天地会的成员,并得到了这张藏宝图。这个猜测,或许并不无道理。

然而,林老师的母亲识字不多,也不知这张纸背后隐藏了什么秘密。她把它当作一件普通的旧物,默默地保存了下来,直到她去世,林老师才在整理遗物时偶然发现了这张纸。出于好奇,林老师便开始研究它,试图解读这些文字,然而无论他怎么努力,始终无法理解它们的含义。

作为一名退休语文教师,林老师的好奇心愈加强烈。于是,他开始翻阅相关的古籍,甚至每天都泡在县图书馆里查阅资料。馆长也开始关注他,提出了天地会的暗语切口及藏宝图的可能性。于是,林老师便开始研究天地会的暗语切口,希望能找到解密的钥匙。

虽然林老师并没有抱太大希望,但有关天地会藏宝图的传言却渐渐在东山县传开了。许多人开始琢磨起藏宝图的事,甚至有人跑去实地寻找宝藏,这让林老师又哭又笑,更加渴望尽快揭开谜底。

按照天地会暗语的排列规律,林老师反复尝试将纸上的441个汉字进行各种组合,但无论如何都无法形成有意义的句子。经过几天的努力,他依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林老师并不气馁,他决定改变思路,寻求新的方法。

既然找不到相关资料,他想,不如多向人请教,或许能获得一些线索。于是,他拿着纸张,开始走访母亲生前的好友和一些当地老人。

他注意到纸上有“贱妾陈氏”等字样,推测这可能与某位女性有关。于是,他主要询问了与母亲同年代的老妇人,但大多数人并不识字,或者文化水平较低,无法解答他的问题。然而,在与她们交谈时,有人提到了“江永女书”。

江永女书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文字,它只在女性之间使用,通常刻在扇子或帕子上,字形简单易学。它的字符表音而非表意,通过唱和的方式进行解读。然而,林老师很快排除了这一可能性:他手中的文字是汉字,而江永女书的字形并不相同。而且江永女书主要流传于湖南江永县,而林老师和母亲都来自福建东山县。

于是,林老师又扩大了调查范围,继续询问他母亲的朋友们。有一位老妇人告诉林老师,纸上的小字分成四个一组,似乎有些像东山歌册的歌仔簿。

东山歌册是一种传统民歌,林老师曾经听过老一辈人唱过。然而,东山歌册的歌词多为潮州方言,且通常是长篇叙事诗,林老师当时并没有完全理解。于是,林老师决定顺着这个思路再去查找答案。

他来到一所古民居,听到了歌声。歌声朗朗上口,但歌词依然难以理解。林老师轻轻走了进去,等到一曲唱完后,他便拿出纸张向她们请教。

歌唱队的一位负责人看过纸张后告诉他:“东山歌册的歌词多为潮州方言,采用的文言文结构更偏向古汉语。虽然其具体出处无法考证,但从纸上的排列来看,应该不是东山歌册。”

这番话让林老师再次失去方向:这既不是天地会的藏宝图,也不是江永女书,更不是东山歌册。那么这张纸究竟是什么呢?难道只是某个人随意写下的纸张,恰好被林老师的母亲保存了起来?

正当林老师感到失望,准备放弃时,歌唱队中的一位阿婆突然起身,拉住纸张的一角,开始讲述一个故事:

有一个女子生于清朝末年,婚后丈夫去南洋,却音信全无。多年后,女子得知丈夫在南洋另有新欢,便写了一封信,诉说旧情,期盼丈夫回心转意。然而,信件却被丈夫的情人看见,并在信末添上几句字,明确告诉女子:丈夫再也不会回来了。

听着这个故事,林老师突然意识到,纸上的文字就是这封家书的内容。他按纸上的菱形排列方式,将文字拼接成了通顺的句子。原来这张纸就是一位陈姓女子写给丈夫的一封信,诉说她的失望与心痛。

这封信是如何流落到林老师母亲手中的呢?历史的偶然性让这封信经历了许多曲折,最终被林老师发现,成为一个谜题的终结。

这不仅是一封普通的家书,更是一个女人用心写下的期望与无奈。而那些曾经的谜团,也终于有了答案。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27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男子带一龙袍鉴宝,这件龙袍究竟是什么来历呢
...是在一档鉴宝节目中,一男子带一龙袍鉴宝,自称是母亲遗物,专家鉴定后激动的说,敢问您祖上何人?那么这件龙袍究竟是什么来历呢?其实现存于世界上的文物,除了那些从地下挖掘出来的之外
2023-02-13 14:10:00
我整理遗物时翻出玉琵琶卖了八万,几天后,发现在老师抽屉里
...的玩笑,父母相继离世,留下我孤身一人。在整理父母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把玉制的琵琶。它静静地躺在父亲的书房里,仿佛等待着我的发现。那把玉琵琶造型古朴典雅,玉质温润通透,一
2024-03-11 06:26:00
...出国时应办理过亲属关系公证,她经过多方打听,最终在福建省闽江公证处找到了这份亲属关系公证。小蒋随后又从父亲遗物中找到一份其父在姐姐出国两年后去美国探亲向单位提交的申请报告。亲
2023-07-10 18:03:00
我国古代有三个死后被“封神”的女人是谁呢
...话题。妈祖林默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一个生活在福建的人欠了别人的钱不还,欠款人还当着法官的面撒谎说自冤。然而,法官让他当着妈祖的面发誓,结果欠钱的人突然间改口和法官说出了
2023-02-24 14:34:00
江苏一男子发现亡母600万存单,到银行兑现,银行:假的!没收!
...况下存下这笔钱。可是,2015年,江苏一男子在收拾亡母遗物的时候就发现了一笔600万的存单。他到银行想要将钱取出来,银行不仅不兑换,还没收了这张存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1、
2023-04-21 16:25:00
一女子烧婆婆遗物,包括一把梳子,几天后有人上门:三十万卖给我
女子名叫向利仙,一直在内蒙古包头一家皮革厂担任会计。某天,在结算皮毛贩子的货款时,向利仙算错了数目,引起了贩子的不满。贩子进入会计室,要求立即重新核算。向利仙却不愿意立刻重新处理
2024-02-07 15:48:00
2015年,江苏男子在母亲遗物中找到一张巨额存款单,自此官司缠身
...碌,竟忘记了。于是他连忙往家赶,想找到母亲给他留的遗物。只是两年前的铁盒还能找得到吗?赶回家的刘海斌将家里大大小小的角落都翻了个遍,愣是没发现铁盒的踪迹。就在他精疲力尽地坐在
2025-02-28 15:56:00
长辈过世家人在老房子整理遗物时意外翻出两件东西
整理爷爷遗物时他们有惊人发现随即直奔派出所近日一对母子来到平湖市公安局广陈派出所上缴了家里过世老人的“遗物”民警一看立即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原来姚女士家中几天前有长辈过世家人在老房
2023-02-14 12:13:00
海盐一男子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把气枪
整理父亲遗物时无意间有惊人发现男子直奔派出所……“我有东西要上交!”7月31日海盐县公安局通元派出所潘先生匆匆推门而入从蛇皮袋里拿出了一把气枪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潘先生在家整理父亲的
2023-08-13 11:2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