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05年福建一男子整理母亲遗物,发现神秘图纸,专家:来历不一般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5-27 15:2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2005年,在福建东山县的图书馆里,退休教师林如东从他随身携带的小包里拿出一张略显陈旧的折叠纸,摊开后邀请图书馆馆长与他共同研究。那张纸泛黄,似乎已经存放了很多年。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各种汉字,字形有大有小,排成了几个规律的菱形图案。

“这是我在我母亲的遗物中发现的,看上去像是一封旧信。我数过了,总共441个汉字,虽然我认得这些字,但我却不知道该从哪儿读起,也无法理解它们的含义。”林老师说到此,馆长的兴趣被激起了。林老师曾是中学语文教师,竟然有语文老师看不懂的信件,这让馆长感到十分好奇。他将注意力集中在那张发黄的纸上,仔细端详。

这些小字按一定的规律排列成41个菱形,每个菱形中都有一个大字。馆长尝试着寻找这些文字之间的关联,但不管是大字还是小字,都显得不那么通顺。

“这写法,难道……”馆长眉头一皱,似乎想到了一种可能性,又似乎不太相信。

“馆长,您想到什么了?无论是不是,您都可以说出来,我们一起琢磨琢磨。”林老师问道。

“嗯,我是想到了天地会的暗语……你看,这些字之间的排列有的是正向的,有的是反向的,这很像天地会的暗号。”馆长将自己的思路告诉了林老师。

林老师听到这话,立刻笑了:“天地会?影视剧里那个‘左脚反复,右脚清明’的天地会?”他开玩笑地问道。“馆长,您不会是觉得这张纸上隐藏的是天地会的藏宝图吧?”林老师笑着说。他从未听说过母亲与天地会有任何关系,更何况天地会在明末清初时就已存在,如今都已经是21世纪,这种可能性几乎可以排除。

“但也不完全没有可能哦……”游馆长微微一笑,显得颇为认真。因为天地会曾经在福建东山一带活动过,那里有不少天地会的成员。如果是别人这么说,林老师肯定会一笑而过,但游馆长了解历史文化,既然他这么说,林老师决定认真研究一下天地会的暗语规则,看看是否能揭开纸上文字的谜团。

对于天地会,许多人对其的认识,往往来源于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鹿鼎记》。在小说里,郑成功是天地会的创始人,而陈近南则是总舵主。实际上,历史上并没有陈近南这一人物,金庸为小说虚构了这个角色。真正的天地会创始人是郑洪二,一个僧人。最初,天地会的成员大多是社会底层人物,如破产农民、流浪商人、无业游民等。天地会当时并没有大规模的财富或金银,他们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实际上更多的是为了生存。关于天地会的宝藏传说,实际上是后代活动过程中积累起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地会的口号不断变化,从“反清复明”到“顺天行道”,再到“剔除贪官”……这种变化说明天地会并无固定教义,其组织也相对松散,成员们为了生存和壮大,不乏参与过一些劫富济贫的活动。

到了辛亥革命,天地会与洪门等组织建立了联系,获得了海外的支持。此后,天地会加入同盟会,也因此成了有钱有势的团体。也正是从这一时期起,有关天地会藏宝的故事开始流传开来。

而在金庸的小说《鹿鼎记》中,有一段故事,讲的是韦小宝登上蛇岛,救出沐小郡主等人。这段情节或许是金庸先生根据历史上天地会与洪门的纠葛所构思出来的。

然而,林老师的母亲与天地会到底有什么关系呢?难道她也曾是天地会的一员?天地会的创始地就在福建,且其成员曾在林老师的家乡东山县活动过。虽然林老师的母亲去世后无人知晓她是否与天地会有关,但或许她曾偶遇天地会的成员,并得到了这张藏宝图。这个猜测,或许并不无道理。

然而,林老师的母亲识字不多,也不知这张纸背后隐藏了什么秘密。她把它当作一件普通的旧物,默默地保存了下来,直到她去世,林老师才在整理遗物时偶然发现了这张纸。出于好奇,林老师便开始研究它,试图解读这些文字,然而无论他怎么努力,始终无法理解它们的含义。

作为一名退休语文教师,林老师的好奇心愈加强烈。于是,他开始翻阅相关的古籍,甚至每天都泡在县图书馆里查阅资料。馆长也开始关注他,提出了天地会的暗语切口及藏宝图的可能性。于是,林老师便开始研究天地会的暗语切口,希望能找到解密的钥匙。

虽然林老师并没有抱太大希望,但有关天地会藏宝图的传言却渐渐在东山县传开了。许多人开始琢磨起藏宝图的事,甚至有人跑去实地寻找宝藏,这让林老师又哭又笑,更加渴望尽快揭开谜底。

按照天地会暗语的排列规律,林老师反复尝试将纸上的441个汉字进行各种组合,但无论如何都无法形成有意义的句子。经过几天的努力,他依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林老师并不气馁,他决定改变思路,寻求新的方法。

既然找不到相关资料,他想,不如多向人请教,或许能获得一些线索。于是,他拿着纸张,开始走访母亲生前的好友和一些当地老人。

他注意到纸上有“贱妾陈氏”等字样,推测这可能与某位女性有关。于是,他主要询问了与母亲同年代的老妇人,但大多数人并不识字,或者文化水平较低,无法解答他的问题。然而,在与她们交谈时,有人提到了“江永女书”。

江永女书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文字,它只在女性之间使用,通常刻在扇子或帕子上,字形简单易学。它的字符表音而非表意,通过唱和的方式进行解读。然而,林老师很快排除了这一可能性:他手中的文字是汉字,而江永女书的字形并不相同。而且江永女书主要流传于湖南江永县,而林老师和母亲都来自福建东山县。

于是,林老师又扩大了调查范围,继续询问他母亲的朋友们。有一位老妇人告诉林老师,纸上的小字分成四个一组,似乎有些像东山歌册的歌仔簿。

东山歌册是一种传统民歌,林老师曾经听过老一辈人唱过。然而,东山歌册的歌词多为潮州方言,且通常是长篇叙事诗,林老师当时并没有完全理解。于是,林老师决定顺着这个思路再去查找答案。

他来到一所古民居,听到了歌声。歌声朗朗上口,但歌词依然难以理解。林老师轻轻走了进去,等到一曲唱完后,他便拿出纸张向她们请教。

歌唱队的一位负责人看过纸张后告诉他:“东山歌册的歌词多为潮州方言,采用的文言文结构更偏向古汉语。虽然其具体出处无法考证,但从纸上的排列来看,应该不是东山歌册。”

这番话让林老师再次失去方向:这既不是天地会的藏宝图,也不是江永女书,更不是东山歌册。那么这张纸究竟是什么呢?难道只是某个人随意写下的纸张,恰好被林老师的母亲保存了起来?

正当林老师感到失望,准备放弃时,歌唱队中的一位阿婆突然起身,拉住纸张的一角,开始讲述一个故事:

有一个女子生于清朝末年,婚后丈夫去南洋,却音信全无。多年后,女子得知丈夫在南洋另有新欢,便写了一封信,诉说旧情,期盼丈夫回心转意。然而,信件却被丈夫的情人看见,并在信末添上几句字,明确告诉女子:丈夫再也不会回来了。

听着这个故事,林老师突然意识到,纸上的文字就是这封家书的内容。他按纸上的菱形排列方式,将文字拼接成了通顺的句子。原来这张纸就是一位陈姓女子写给丈夫的一封信,诉说她的失望与心痛。

这封信是如何流落到林老师母亲手中的呢?历史的偶然性让这封信经历了许多曲折,最终被林老师发现,成为一个谜题的终结。

这不仅是一封普通的家书,更是一个女人用心写下的期望与无奈。而那些曾经的谜团,也终于有了答案。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27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男子带一龙袍鉴宝,这件龙袍究竟是什么来历呢
...是在一档鉴宝节目中,一男子带一龙袍鉴宝,自称是母亲遗物,专家鉴定后激动的说,敢问您祖上何人?那么这件龙袍究竟是什么来历呢?其实现存于世界上的文物,除了那些从地下挖掘出来的之外
2023-02-13 14:10:00
我整理遗物时翻出玉琵琶卖了八万,几天后,发现在老师抽屉里
...的玩笑,父母相继离世,留下我孤身一人。在整理父母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把玉制的琵琶。它静静地躺在父亲的书房里,仿佛等待着我的发现。那把玉琵琶造型古朴典雅,玉质温润通透,一
2024-03-11 06:26:00
...出国时应办理过亲属关系公证,她经过多方打听,最终在福建省闽江公证处找到了这份亲属关系公证。小蒋随后又从父亲遗物中找到一份其父在姐姐出国两年后去美国探亲向单位提交的申请报告。亲
2023-07-10 18:03:00
我国古代有三个死后被“封神”的女人是谁呢
...话题。妈祖林默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一个生活在福建的人欠了别人的钱不还,欠款人还当着法官的面撒谎说自冤。然而,法官让他当着妈祖的面发誓,结果欠钱的人突然间改口和法官说出了
2023-02-24 14:34:00
江苏一男子发现亡母600万存单,到银行兑现,银行:假的!没收!
...况下存下这笔钱。可是,2015年,江苏一男子在收拾亡母遗物的时候就发现了一笔600万的存单。他到银行想要将钱取出来,银行不仅不兑换,还没收了这张存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1、
2023-04-21 16:25:00
一女子烧婆婆遗物,包括一把梳子,几天后有人上门:三十万卖给我
女子名叫向利仙,一直在内蒙古包头一家皮革厂担任会计。某天,在结算皮毛贩子的货款时,向利仙算错了数目,引起了贩子的不满。贩子进入会计室,要求立即重新核算。向利仙却不愿意立刻重新处理
2024-02-07 15:48:00
2015年,江苏男子在母亲遗物中找到一张巨额存款单,自此官司缠身
...碌,竟忘记了。于是他连忙往家赶,想找到母亲给他留的遗物。只是两年前的铁盒还能找得到吗?赶回家的刘海斌将家里大大小小的角落都翻了个遍,愣是没发现铁盒的踪迹。就在他精疲力尽地坐在
2025-02-28 15:56:00
长辈过世家人在老房子整理遗物时意外翻出两件东西
整理爷爷遗物时他们有惊人发现随即直奔派出所近日一对母子来到平湖市公安局广陈派出所上缴了家里过世老人的“遗物”民警一看立即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原来姚女士家中几天前有长辈过世家人在老房
2023-02-14 12:13:00
海盐一男子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把气枪
整理父亲遗物时无意间有惊人发现男子直奔派出所……“我有东西要上交!”7月31日海盐县公安局通元派出所潘先生匆匆推门而入从蛇皮袋里拿出了一把气枪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潘先生在家整理父亲的
2023-08-13 11:2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