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公元前196年,35岁的韩信被吕后诛杀,夷三族。
消息传到刘邦耳中,他如释重负,长舒了一口气,心中暗喜:“他可总算死了!”
然而,这份暗自庆幸的情绪不过是昙花一现,刘邦很快就浑身一震,悲从中来。
他沉默良久,不禁感慨道:“韩信啊韩信……”
“吕后,韩信临终前有无遗言?”刘邦突然间感到了一阵强烈的不安,问道。
吕后如实回答:“陛下,那逆贼韩信曾言,早知今日,何不听从蒯通之言,早早另起炉灶,也不至于落得死在一个女人手里的下场。”
听到这里,刘邦不禁轻蔑一笑:“这孩子,还是太年轻了!”
在刘邦的心中,即便是给予韩信再次选择的机会,他认为韩信仍旧不会选择造反。因为韩信那犹豫不决的性格,在复杂的政治局面下显得过于稚嫩。
回想起当年,正是因为萧何月下追韩信,自己才得以重用这位将才。韩信为自己打下了大半个江山,曾一度让项羽的楚军望风而逃。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刘邦渐渐发现,韩信对于仅仅担任大将军的地位感到不满。特别是在荥阳之战时,当刘邦被项羽重重围困,急需援助之际,韩信却没有派兵相助,反而趁机索要封王。这让已经焦头烂额的刘邦感到极度愤怒:“这臭小子,竟然想趁火打劫!”
此时,陈平和张良及时出谋划策,向刘邦解释道,与其让局势更加不稳,不如趁机封韩信为王,让他自守一方,以免内部生乱。刘邦虽然不情不愿,但还是同意了这一提议,这也让他对韩信心生芥蒂。
不过韩信却浑然未觉,在他看来,自己只是争取了应得的东西,在对刘邦的忠诚上从未有过半点动摇。后来项羽派使者武涉前去规劝韩信,要他跟楚军联手共剿汉军,韩信斩钉截铁地拒绝了,称刘邦昔日有恩于他,绝不会负恩背义。
武涉离去后,谋士蒯通也来劝谏韩信,以他的面相只能封侯,但必将时刻处境危险,不如自立为王,三分天下,那才是太平之路。但韩信固执己见,依旧坚持要报答刘邦的知遇之恩。
尽管韩信对刘邦的确很忠诚,可这忠诚常带条件,让刘邦颇为不快,刘邦和项羽达成“鸿沟协议”之后,刘邦欲撕毁与项羽的协约,消灭楚军,便命人请韩信和彭越一同前来商议。
不料两人竟如同事先商量好了一样,一个也没有现身。这一举动,令刘邦勃然大怒,但与往日的怒骂不同,刘邦这次选择了向张良咨询,显露出了对韩信的重视与无奈。
张良的建议是巧妙的,目前项羽仍是头号大敌,不如把陈县及其以东至海一带广阔地带,暂且拨给韩信,争取他的支持。刘邦依计而行,最终也确实击败了项羽,基本上坐稳了江山。
随后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策略的成功。刘邦终于在垓下之战后击败了项羽,稳固了自己的王位。但在他心中,新的威胁已经浮现——那就是韩信。
刘邦深知,韩信的才能和野心,若不加以控制,必将成为自己王位的最大威胁。因此,刘邦开始筹划限制韩信的权力。
一个晚上,刘邦亲自潜入韩信的营帐,偷走了其兵符,一月之后,刘邦登基称帝,刘邦再以各种借口,收回了韩信齐王的大印,将其改封为楚王。韩信虽然心有不甘,但考虑到能够衣锦还乡,也只能勉强接受。
可即便如此,刘邦的心中依旧不安。韩信的威望和影响力,仍然让他夜难安寝。
很快,他从线人处得知,韩信出行时的阵仗规模,已经媲美皇帝出巡,难道这就是即将造反的前兆?还未等刘邦追查,更有线人传来消息,说韩信竟然私自留下了项羽旧部钟离昧。
钟离昧乃是刘邦头号人犯,看来韩信的胆子是又大了一分。于是刘邦勃然大怒,立即下令要韩信亲自拿下钟离昧人头请罪。可韩信左右为难,面对刘邦无从违抗,但钟离昧昔日于他确有救命之恩。
看着韩信犹疑不决的神情,钟离昧叹了口气,干脆一口喝尽杯中之酒,选择了自尽,临死前对韩信说:"下一次就轮到你了!"
韩信痛心疾首,但还是提着钟离昧的人头前往云梦谒见刘邦。谁知这一来,却正中了刘邦和陈平精心布下的圈套。一伙武士倏地包围上前,将韩信五花大绑。
刘邦派人将韩信押解到京城,撤了他的楚王爵位,改为淮阴侯,并将他软禁在京畿,再无自由。
四年后,有人向吕后秘密告密,说韩信正谋划杀害吕后和太子。吕后得讯后,立即唤萧何共同哄骗,将韩信诓入宫中,最终在长乐宫,以莫须有的谋反之罪将韩信诛杀,并命人夷其满门三族……
尽管历史上有诸多为韩信平反的声音,认为他并未真正谋反,但从政治的角度看,韩信的结局似乎已是注定。
韩信,一个天纵奇才,却落得如此下场,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31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