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文|古史迹
1996年的清晨,山西省金灯寺,一个男子夺门而出,在当时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又是山路,他只能一路狂奔,一路冲到了25里之外的派出所,报了案。
寺庙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位冲下山的人又是谁呢?
孤独的守寺人
金灯寺是山西省的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坐落在山崖上,所以在上个世纪,鲜少有游客前来。
这里跟很多的寺庙不太一样,寺庙中已经没有什么僧人了,所以寺庙中不会有敲钟念经的声音,除了佛像,就只有一位守寺人在这里。
他的职责不是敲钟念经,而是作为一名守护者,守卫这座坐落在山崖上,悬崖边的寺庙。
冯开平就是1995年在上一任守寺人去世之后,被调到这里来的。一开始这个工作,家人不想要冯开平去,毕竟是长时间在山上,对家人的陪伴一定会少。
但冯开平还是觉得,既然领导对他信任,认为他能够承担起这个职责,还是决定来到了孤苦的山中,成为了新一任的守寺人。
物质匮乏的年代,山中更是清苦,道路崎岖不平,夜晚孤独难熬。
崎岖的山路,让很多基本的生活设施都无法运输到山上来,物质上的缺乏,对人的磨难是很大的,冯开平曾经也很多次在夜深人静中怀疑自己当年的选择到底是不是正确的。
他心中最为愧疚的,是自己做了这份工作之后,很难兼顾自己的家庭,长时间缺席陪伴,妻子最开始也有怨言。尤其他们的孩子还处在成长期,长时间见不到自己的父亲,一定会想念。
冯开平在山上的工作很简单,每天洒扫一番,山中偶尔有香客前来上香,他就会跟着介绍一番,如果没有人前来,他只需要负责自己的一日三餐,工作很清闲。
唯一需要克服的就是心理上的畏惧,毕竟在山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只有一个人没有人陪伴,还是挺吓人的。
尤其山中设施差,当时山上甚至连个电灯都没有,他在夜间外出巡逻的时候,只能提着一盏煤油灯,火苗散发出的黑烟,与黑夜融为一体,除了火光这唯一的光亮,周围一片漆黑,让人不寒而栗。
哪怕冯开平是个成年男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也会有心理上的畏惧,他也不是没有想过放弃,辗转反侧睡不着的时候,就会想着放弃,然后第二天醒来再去做一样的工作。
对家人的亏欠
冯开平其实心中最觉得亏欠的就是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当时他成为守寺人的时候,家里人并不同意,尤其是他的妻子跟他吵了很大的一架,这也很能让人理解,毕竟当时他们两个人的孩子连走路都不会。
但最终,他的妻子还是尊重了他的决定,冯开平带着妻子的千叮咛万嘱咐自己一个人上了山。
因为山上的环境以及他工作的特殊性,他的妻子格外珍惜他偶尔归家的时光,有什么糟心的事情也都不愿意告诉冯开平,只跟他说一些高兴的事情。
她总跟冯开平说自己和孩子在家里一切都好,孩子最近的成绩又有了提高,家里人身体都很健康。
在这些善意的谎言之下,很多让人忧心的事情总是不会传到冯开平的耳朵里,或者是过了一段时间冯开平才会知道。
比如自己的妻子住了院,他第一时间不知道,也没有陪伴在自己的妻子身边,等到他下山的时候,他的妻子已经住院好几天了。
他看着病床上的妻子,很多话说不出口,心中的愧疚却是不断加深。
他的工作并不是什么高薪的工作,又不能时时刻刻照顾到家里人,冯开平难免会心生退意,但这时候,以往不喜欢他这份工作的妻子,反而反过来劝导他,让他不要为家里人的事情忧心。
当然并不只是这一件事,家里人出了车祸这样大的事情,他的妻子都会让家里人瞒着,暂时不要告诉他,让他徒增忧心。
要不是后来有亲戚上山探望,冯开平甚至可能一直不知道这件事,他得知消息之后,立即飞奔下山,没有人责怪他,但他觉得自己心里实在不是滋味。
他恪尽职守,时时刻刻守护着偏远山中的这座寺庙,独独忽略了自己的家人,而这是没有办法两全的事情,除了增加他的愧疚,没有任何的好处,这也是他的妻子一直将家里发生的坏事都瞒着他的原因。
当时的环境,没有现在这么便利,他也不能及时跟家里人通信,自己一个人守在山上,没有人上山烧香的时候,连个动静都听不到。
后来有了个收音机,能够收到点外界来的声音,才勉强让这里的生活不那么单调,也能让他跟山外的生活有点接轨的迹象。
可这些孤寂,害怕等等情绪,在涉及个人的人身安全的时候,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很多人会有疑惑,他的职责不就是守护这座寺庙吗,工作怎么可能会有危险呢?
作为一名守寺人,他的职责并不只是这么简单,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工作,也是他这个职位必须要完成的需求,他需要守护寺庙中的各种文物,保证这些文物的安全。
珍贵文物藏身处
这里之所以是重点保护单位,也是因为这些文物。
金灯寺修建完成于明朝嘉靖年间,因为时间久远,再加上环境的各种原因,金灯寺中藏了很多的重点文物,没有办法移到山下,只能进行就地保护。
最开始的时候,冯开平完全对这些文物没有任何的兴趣,甚至于他本身就并不了解这些东西,但他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需要看管好这里的文物。
除了每天夜晚,来自黑夜和深山老林这样外部环境给人带来的恐怖感,冯开平最害怕的,还是有人觊觎这些珍贵的文物,趁着夜色偷摸进寺庙中,将这些文物偷盗走。
他在山上工作的时候,不是没有碰到盗贼,他们想要走歪路,知道这里有文物,就想着偷回家,再将文物变卖钱财。
尤其他刚来到山上的时候,其实还是有几个同伴的,但接连发生的盗窃事件,以及各方面的压力,让除了冯开平之外的人全都离开了。
就连独自守在山上的冯开平,都萌生过很多次退意,但每次想到他离开之后,山上就真的没有人看护那些珍贵的文物了,他心里又放心不下,他也有他的两难。
这也让他变得有些过于敏感,看着那些结伴上山来烧香的人,总会偶尔升起一些邪恶的念头,怀疑这些人是不是不是来拜佛的,而是打着拜佛的名义来山上偷文物的。
长时间在极度寂静的环境中,他练就了一副好耳力,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能立刻反应过来,这项技能,也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那些藏在寺庙中的文物。
但让冯开平没想到的是,他还是大意了。
1996年,有两位女香客千里迢迢来到了金灯寺烧香拜佛。
因为是两名女香客,再加上之前金灯寺就有过留香客过夜的先例,所以冯开平也一度放松了警惕,答应了两名香客留宿的请求。
但让冯开平没想到的是,这两名女香客并不是像其他人那样目的单纯,她们的目的就是藏在金灯寺中的文物。
在冯开平不注意的时候,她们二人在冯开平的饭中下了药,在夜晚冯开平锁好所有的门,完成所有的巡视之后,偷偷摸出了门,用手中的工具将冯开平上的锁撬开了。
而当时的冯开平正腹痛难忍,无暇顾及这边的事情。
随后,二人进入殿内,将佛像上的浮雕给撬了下来,这些浮雕都是珍贵的文物,她们打的就是这些文物的主意,偷下山之后便会将这些浮雕变卖。
作案之后,二人也趁着夜色溜了出去,逃走了。第二天,冯开平醒来之后,想着叫留宿的二人吃饭,然后他再护送这两名女子下山,却没想到敲了半天门没有人应,推开门之后,房间内更是空无一人。
警惕的冯开平立即反应了过来这两人不对,当即去寺庙中查看,在看到浮雕被撬走了之后,心中又气又急。
急忙冲下山,往派出所去。因为交通不便,他一路跑下了山,跑了整整有二十五里地,这才到了派出所。
随后他立即报案,将事情说了个清楚,也就是这时候冯开平才明白了过来,自己昨晚根本不是吃坏了肚子,而是有心人刻意为之。
好在,冯开平报案及时,警方按照冯开平的描述,以及给出的关于这两个女子的线索,很快就锁定了嫌疑人,随后实施抓捕。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如果不是冯开平反应迅速,迅速报了案,可能这两个文物贩子就抓不到了,那时候又没有现在这么密集的监控探头,让这两个人逃走,可能真的无法锁定了。
这次的偷盗事件给了冯开平很大的警醒,也让他更加认真细致地对待自己的这份工作。
他在金灯寺里守了整整二十八年,从一个健壮的青年,变成了一个中年人。历经风霜,经历了很多事,他已经很习惯在寺庙中的生活了。
在守寺的这二十八年里,经历的偷盗事件并不止这一件,但当时年少的那份急切,想要追讨回文物的心境,自始至终都不曾有过改变。
人都是复杂的,当时经历这件事的时候,冯开平完全没有想到当时看上去平平无奇,前来上香的两位女香客,竟然藏着贼心。
他只是担心两个女孩的人身安全,担心二人晚上下山可能遭遇不测,但这两个人在偷到了文物之后,才不管白天黑夜都一样往山下走。
文物的价值是难以用金钱来估量的,最开始对文物一窍不通的冯开平,也在一天天地工作之中生出了使命感。
这些经历过历史变迁的文物,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水平,他那看上去平平无奇的工作,其实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2017年,凭借着多年的坚守,冯开平获得了
“中国网事·感动2017”
年度网络感动人物称号,他在山中这么多年,舍小家为大家,不计回报的事迹,确实是让人感动。
最让人欣喜的在于,如今的金灯寺也早已不再是以前那个夜晚看不见一点光亮的寺庙了,山上通了电,各处也都安装上了监控。
以往看不见香客前来的情况也早已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拜见,这里不再寂静,反而香火不断,人声鼎沸。
冯开平也不再孤独,寺庙进行了修建,一改之前破败的模样,他的家人也能够上山来跟他团聚,他也再不需要抱着收音机才能跟外界有上那么一丁点的交流。
时代在变化,文物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山中清苦的情况虽然得到了改变,但跟车水马龙的大都市比起来,还是差了很多。
冯开平即将到了退休的年纪,谁会来接替他的职务,成为金灯寺下一位守护者,暂时没有人知晓。
修建一个佛寺,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像金灯寺这样建造在山上的,本身的建筑就已经很具有历史价值了。
而在寺庙中又有着精美的佛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一定会有一代又一代的人坚守在这里,让这些历史文化古迹,发挥最大的价值。
而冯开平在退休之后,离开古寺一定会有不舍,在这里度过的第一个夜晚,夜黑风高,灯火摇曳,让他害怕,可真要离开自己待了这么久的地方,又怎么可能会舍得。
不过相信冯开平也一定很欣慰能够伴随着金灯寺变化,看着金灯寺由以前的人烟罕至,变成现在的香火不断。
游客更多了,当地的经济也能够更好,了解这里故事的人也就会越多,金灯寺的故事,才会一直流传下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12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