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深圳特区报
把脉民生诉求 擦亮幸福底色
市生态环境局南山管理局推动“一案一事整改”向“一类问题治理”拓展
从解决一个诉求到解决一类问题,市生态环境局南山管理局创新做法赢得了群众的点赞和认可,频频收到居民送来的锦旗。
市生态环境局南山管理局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夯实社区基层治理根基,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从解决一个诉求到解决一类问题,从“办理一案”到“治理一片”。
近年来,随着南山区城市建设向国际一流目标迈进,城市面貌实现“蝶变”,城市环境整洁优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期望不断提高,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容忍度更低,由噪声、油烟引发的群众烦恼日益凸显。
2023年,南山区共收到民生诉求案件上万宗,噪声、油烟投诉占投诉总量的95%。“我想静静”与“要烟火气不要油烟味”,日渐成为辖区居民最关注的环境民生诉求。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市生态环境局南山管理局聚焦高效能治理,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实践运用,针对不同的诉求案件矛盾特点,以“情、理、法”为抓手,创新施工噪声全链条整改、“三步走”“说理式”执法、“执法跟踪+商家自治”等工作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对每一宗诉求案件均高质高效办理,绝大部分扰民矛盾化解赢得了群众的点赞和认可,频频收到居民锦旗相谢。市生态环境局南山管理局持续推动“一案一事整改”向“一类问题治理”拓展,探索出“民有所呼、必有所应”基层治理新路。
创新全链条整改机制
探索南山施工噪声治理“同题共答”
施工噪音,一直困扰居民,如何来破解这个老大难问题?
“这几天在我家楼下开工,隆隆声持续到凌晨2、3点,让人怎么休息?”看着窗外的工地,陈先生心烦不已,“虽然有夜间施工许可,但噪声污染肯定超过了许可标准,我们都没有安稳觉睡,都要神经衰弱了”。
陈先生住在蔚蓝海岸小区,与小区相隔不远的建设项目施工工地全面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后,因施工工艺要求申请夜间施工许可证,通宵作业的混凝土浇筑噪声令小区居民不堪其扰。
建筑工程项目工期紧,施工噪声强度大,紧邻住宅区,一家工地一次夜间噪声施工就可影响上千人,因此夜间施工噪声扰民的情况屡见不鲜,投诉率居高难下,影响人群众多,导致周边居民白天难以精神饱满的工作、学习。
南山管理局高度重视此类问题投诉,不仅仅就事论事,而是针对居民反映施工噪声涉及面广、影响大的共性问题,创新提出“调研+管理+服务+监督”全链条整改机制,探索南山施工噪声治理“同题共答”,推动噪声扰民问题解决的规范化、制度化。
夜间施工许可证并非“夜间噪声扰民许可证”,更不是施工单位的“免责金牌”。南山管理局执法员接到诉求工单后立即赴现场核查,约谈施工单位负责人,在前期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整治调研工作的基础上,细致指导施工单位制定噪声防治方案,要求其借鉴工业污染源治理方法,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对混凝土浇筑等高噪声施工作业采用封闭消音棚降噪消声,并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将噪声较大的机械设备停工时间缩短到深夜前。
此外,执法员还采用优秀施工案例介绍、现场参观学习等方式,进一步服务指导施工单位按照自身施工条件,加大噪声防治设施投入,从源头拧紧“治噪阀”。
除了单纯的噪音扰民外,施工信息不透明,对外公开不及时,也是让居民产生抵触心理的原因之一。对此,南山管理局及时搭建监管部门、小区居民、施工单位三方参与的交流沟通群,由项目负责人在工作群主动公开施工影响时间、联系电话等信息,最大限度争取群众理解。
“感谢你们多次协调,现在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而且施工单位还经常在群里告知我们施工进度和防治措施,我们心里踏实多了。”感动的陈先生将锦旗送到南山管理局,感谢执法员积极主动回应诉求,千方百计为其排忧解难。
从“办理一案”到“治理一片”
找准“病灶”实现溯源治理
以便民服务“小切口”,解决油烟治理“大文章”。
珑御府的居民唐先生最近遇到了难题。坐落在小区楼下的滨福广场,一楼开满了牛肉面、猪脚饭、中式快餐、土菜馆等各色餐饮店,方便了居民饮食生活,但也带来油烟的困扰。“从上午9点到晚上9点,我们都无法开门开窗,希望环保部门能想想办法帮助解决一下”。
原来,珑御府的楼房底层普遍用于商业经营,其余楼层则为居民住宅,因此商家在经营过程中油烟扰民的问题较为突出。一边是居民诉求,一边是经营需要,如何兼顾?
居民的生活质量要有保障,小微餐饮企业的生存也不容忽视,南山管理局以人民为中心,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行动,通过探索“执法跟踪+商家自治”模式促进滨福广场餐饮油烟精细化治理,达到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半个月来,环保执法员采取不定时间、不定地点、突击检查的方式,深入油烟“一线”看实况,查实情,重点检查油烟净化器使用、清洗台账记录等情况,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派遣专人跟踪督促整改,开展回头看。
与此同时,为统筹好油烟治理与商业发展,南山管理局还积极召集滨福广场餐饮店业主召开法律法规宣讲会,告知商家关于油烟治理的相关规定,引导商家限期整改或自发转变经营模式,这样既解决了油烟问题,也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饮食需求。在严明法律的同时,执法队员也不忘主动服务,通过了解商家实际经营过程中的难点,帮忙出谋划策,解决实际困难,良苦用心得到了商家的理解,纷纷进行了餐饮油烟自查和整改。
“往常这个油烟味一起来,别提多闹心,现在恼人的油烟味没有了,可以放心地开窗透气。”唐先生每次路过楼下餐饮店都要感叹两句。
从“办理一案”到“治理一片”,换来的是辖区居民幸福的笑脸。
油烟治理奏响“三部曲”
“烟火气”不再“烦人心”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但过多的“烟火”,就让“人心烦”。近期,招东小区的居民就受其扰。“一到晚上餐馆烧烤的味道就特别大,油烟熏得我们整楼住户都受不了,给正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短短几天内,南山管理局就陆续收到招东小区居民42宗投诉烧烤店油烟扰民。对此,南山管理局总结运用“三步走”工作法,深入调查、精准施策,经过数月努力,妥善解决了油烟扰民问题。
望闻问切第一步。执法员先是对烧烤店后厨、油烟净化设施安装和运行情况详细摸排,查明了问题所在,随后又走访周边居民,听取居民合理建议,小区居民直观感受到自己反映的问题得到政府高度重视、处置迅速、整改及时。
对症下药第二步。为从根源上解决油烟味,南山管理局相继发函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山管理局、深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核实烧烤店所在的建筑物性质,固定好下一步执法处理的坚实依据。
巩固疗效第三步。通过街道办、社区工作站、物业管理处等多方力量参与调解,告知经营者如拒不改正,不但要被处以罚款,还将采取转变经营业态或搬迁等措施。经过执法员设身处地为经营者出谋划策,多次上门指导重新选址搬迁,最终妥善处理经营者和小区居民的矛盾纠纷。
得知该烧烤店已经停业并准备清理搬迁后,招东小区居民代表将题为“为民办实事,还民好空气”的锦旗送到南山管理局。
治理餐饮油烟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南山管理局坚持加大监管力度,重点解决餐饮企业油烟排放值超标、设施净化率不高、店铺选址不合法、达标排放扰民等问题,推动餐饮项目科学布局、合法选址、达标排放,既助力餐饮企业绿色发展、规范经营,又保障居民生活环境不被油烟污染破坏,让城市既有“烟火气”,也有“人情味”。
大力推行“说理式执法”
让商业噪声“无所遁形”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因为小区北面的餐馆总是发出尖锐的声音影响到孩子学习,也影响日常休息,所以经常不敢开窗户,现在噪声问题终于解决了,可以随时开窗透气,小朋友写作业也安静多了。太谢谢了!”家住锦绣花园的宋女士高兴地说。
锦绣花园北面原来是一家旧厂房,改造后做起了私房菜馆,餐馆油烟经楼顶排烟管道排出,同居民窗户的直线距离不足五十米,设备不间断运行产生的噪声格外刺耳。
由于商业活动噪声常常多点散发,监管困难,南山管理局便创新执法方式,大力推行“说理式”执法,让企业明白违法的“事理、法理、道理和情理”,以“理”服人让执法有温度更有力度。
执法员通过政策宣讲、答疑释惑、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餐馆负责人解读《噪声污染防治法》《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具体内容,以案说法,告知负责人如果检测到排放油烟浓度超标将面临罚款。在执法员的真诚指导下,企业打消了“磨一磨就过去”的消极想法,当日下午就调整了排风系统风量及使用时间,并加装隔声门帘,改正了噪声扰民问题。
从“连睡个安稳觉都是奢望”到“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动作”,执法员对餐馆设备噪声的处理结果,让宋女士感受到了切实的幸福感。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有了基层高效能治理,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带来居民高品质生活。这四宗民生诉求的成功化解,只是南山管理局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市生态环境局南山管理局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夯实社区基层治理根基,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不断提升居民品质幸福生活,为南山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典范贡献力量。
(韩锦 王志明 文/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0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