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帝国担得起“最有骨气”这个称呼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19 11:1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因为大明王朝有骨气这句话是个天大的笑话。

“骨气”这玩意儿只有在自然+社会的人身上才能体现,对于一个没有抽象实体、时空跨度不小的王朝而言,根本不可能具备人才有的精神属性。很简单,铁骨铮铮大明朝,究竟谁能真正代表这个王朝?朱元璋吗?朱棣吗?还是朱由校?朱由检?谁都代表不了。明朝的皇帝代表不了明朝,明朝的大臣更代表不了明朝,明朝的老百姓也无法代表明朝,是一切自然的、社会的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了这个叫“明朝”的实体,任何人,任何制度都不过是明朝时间或空间上的一部分,正如人的器官并不能代表人一样。

明帝国担得起“最有骨气”这个称呼吗

从理论上来讲,任何朝代都不可能具有“骨气”这种属性,自然明朝也不例外。

从事实角度而言,明朝皇帝、大臣干的那些事儿,也实在难以称得上有骨气。网络上盛传一句令人人血沸腾的中二口号“大明江山二百七十六年,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此话引无数人“粉”上了这个王朝,尤其是那句“天子守国门”,听起来实在是太硬气,太酷炫了!

然而,元明清三朝都定都北京,只有明朝将北京变成了“国门”,这居然是值得吹的点?这无异于把老人一把推倒老人,给人摔了个半死,然后再扶起,并对大众宣称:看看我多尊老爱幼!明朝的北京成为国门,完全是因为朱棣软禁宁王朱权、并在靖难之役中大力仰仗朵颜三卫的蒙古人,在靖难成功后,大宁防务空虚,朱棣为了“报恩”,而将大宁整个送给蒙古人当礼物。结果北京失去了北部的屏障,成为了“国门”。这种完全自讨苦吃的行为,居然能成为吹点,实在是奇怪。

明朝朱棣对外也十分拉胯,比如明朝使臣在帖木儿帝国之时,居然向帖木儿下跪。这时候明朝的骨气在何处?

明帝国担得起“最有骨气”这个称呼吗

再者,明英宗朱祁镇在被俘虏之后,为瓦剌人叫开明朝的边关,成为瓦剌抢劫明朝百姓的帮凶,大同郭登坚决不开城门,朱祁镇居然不解地说道“何外朕若此”,仿佛帮助瓦剌人抢劫自己的子民是天经地义的一般。也对,毕竟天下是老朱家的,明朝百姓都是老朱家的私有财产,送几个给蒙古人,也没啥大不了嘛!况且,这丝毫不妨碍如今网上某些人将朱祁镇吹捧为“仁义之君”。

嘉靖皇帝朱厚熜,则更为可笑放任蒙古鞑靼部落的俺达汗在北京城下大肆抢劫三天,并目送蒙古人离开,果然“有骨气”;朱厚熜更绝的在于,不允许任何人提起收复被蒙古夺取的河套地区,否则斩立决,名将曾铣和首辅夏言因此殒命。可能嘉靖的逻辑是这样的:只要我不收复河套,那河套就没有丢!

一向以“硬气”出名的崇祯皇帝,也曾给蒙古的林丹汗每年六万白银的“保护费”,换取其不侵犯边境。某年崇祯钱没到位,林丹汗一气之下进犯大同,搞得崇祯好不狼狈。不得不说,明朝果然“硬气”。至于别的,清军入关之后,明朝军队成建制投降,原本在明朝君主手下战五渣的明军,在摇身一变成为清军之后,居然战斗力暴增,所谓“嘉定三屠”中的主角,便是明朝投降的军队。这个时候,“骨气”在何处?

明帝国担得起“最有骨气”这个称呼吗

南明在时间维度上已经属于清朝,但很多人喜欢将这段历史算入明朝。南明皇帝也是个顶个儿的软骨头。弘光皇帝朱由崧在被俘之后,认罪态度非常好;而监国的潞王朱常淓在被清军抓住后,更是写下了一份“自白忏悔书”,极力撇清自己和南明朝廷的关系,如果朱元璋泉下有知,看到自己这个后代居然耻于姓朱,会作何感想。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为了复国,不惜向罗马教廷许诺让天主教成为明朝的国教,这在古代中国,可谓是数典忘祖。同时,永历皇帝的老婆,老娘和儿子都接受了洗礼,成为基督徒,尤其是他的太子,居然起了一个教名儿“康斯坦丁.朱”,可能永历皇帝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东罗马君士坦丁大帝那样,从日耳曼人手中收复罗马帝国故土。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自己成为了君士坦丁十二世,被清朝团灭。

综上,无论从何处来讲,明朝远远配不上“骨气”二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9 15:45:3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历史上唯一未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朝代是哪个
...好感。 大明的发家在于击败了蒙古人。大元朝作为蒙古帝国的继承者,具有十分雄厚的国力。而且蒙古帝国可是地球历史上国土面积第二大的国家,兵强马壮,国力强大,若不是大元朝实行过于
2024-03-20 15:15:00
明朝为什么被评为最有骨气的王朝
...是明成祖朱棣留下的遗诏。为什么后人给了明朝一个最有骨气王朝的评价呢?这就要从明朝迁都说起了,可以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平(今北京)的这一举动奠定了这个最有骨气王朝的基础。明初都城
2022-12-21 16:15:00
明朝的骨气与疆域变迁:从强盛到衰落的领土变化
纵观中国历代王朝,明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与其他王朝相比较,不管是面对少数民族或者是外国侵略者的侵略和无理要求,明朝历代君王都做到了“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2023-11-03 16:00:00
明朝:有骨气的王朝,拒绝妥协坚持到底
...乐大典》被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六、最有骨气的王朝明朝无汉之和亲、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当时明朝明英宗被俘之后,明朝断然拒绝了蒙古索要财物换明
2023-10-27 00:50:00
...不是历史上最强悍的,但明朝却是古代历史上超过百年的帝国中唯一一个没有跟其他国家或势力签定任何不平等条约的,唯一一个从不向任何势力屈服的王朝,哪怕在亡国之后,他们依旧坚持抗击清
2022-12-23 16:31:00
华夏最有骨气的王朝:破产之前,还打得让世界豪强签下不平等条约
...大崇祯皇帝,已经是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局面,不光有满清帝国这个外敌经常侵犯,在内部还要面对李自成和张献忠等农民军,这时东海海域上荷兰这群黄毛贼也开始耀武扬威,对于崇祯皇帝而言,这
2024-02-29 17:16:00
谁是最有骨气的帝王?揭秘中华历史上的铁血君主
...,她是一个崇洋媚外、丧权辱国的人,她屈服于洋人,使帝国主义可以随意脚踏中华大地,皇家园林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浩劫,她和帝国主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割地赔款,使原本强胜的
2024-04-14 19:21:00
明末和宋末的士大夫,哪个更有骨气一些?
...年那些士大夫说起来简直让人吐血,基本上都是一群没有骨气的人。但是我们不能说南宋的士大夫就一定比明朝末年的士大夫强。南宋有陆秀夫、文天祥这些以身殉国的士大夫,可是明朝也有史可法
2023-04-30 20:27:00
清朝最有骨气女人,一度主张采取手段废掉慈禧
...后宫当中还出了一个干政的女人,但这个女人要比慈禧有骨气的多。这个人就是光绪皇帝的珍妃他他拉氏。珍妃自幼就在广州长大,与西方世界接触较多,思维活跃机灵活泼,所以她13岁被选入后
2023-02-26 23:3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
1日,市文旅局发布跟着《黑神话:悟空》游太原主题旅游线路,邀请游客循着“悟空”足迹,漫步晋阳山水,品味市井烟火,触摸非遗匠心
2025-11-01 18:23:00
何以中国|邂逅千年荆风楚韵 ,古城中开启文化奇幻之旅
大皖新闻讯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这座承载着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2025-10-31 09:29:00
首都博物馆上新 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敏)“隶书源流”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10月30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主要采取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和面向会员定向邀请两种方式征稿
2025-10-31 16: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