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兵团日报
●尚新革
回顾我和《兵团日报》的缘分,仿佛都是安排好的,在不经意间相遇、相知、相守。
1985年,当时的我还是一名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政治课上安排了一堂模拟法庭课,老师要求每位同学根据课堂内容写一则关于模拟法庭的报道。
半个月后的一个下午,班主任拿着一份《新疆军垦》报走进教室,兴奋地说:尚新革同学的简讯在《新疆军垦》报上刊登了!一时间,同学们纷纷向我投来羡慕的眼光,不约而同为我鼓掌。这是我初次与《兵团日报》结缘。
高中毕业后,我先后种过棉花、干过工人、在学校当过代课教师。2008年,40岁的我成为一名连队政工员,那时距我与《兵团日报》初次结缘已过去了23年。
从事政工工作之初,我对新闻写作并不熟悉,看《兵团日报》成了我学习新闻写作的重要途径。2010年,我有幸参加了《兵团日报》签约通讯员培训班。课堂上,老师针对《兵团日报》的用稿要求,进行了详细讲解,让我获益匪浅。从那以后,我按照要求不停地向《兵团日报》投递作品,一篇篇作品频频出现在《兵团日报》上。
在我与《兵团日报》情谊延伸的岁月中,有一件事令我印象深刻。
2013年10月7日,一名来自吐鲁番的女孩拿着当年7月7日的《兵团日报》,自驾车400多公里找到二师三○团,并在热心群众的帮助下,与自己失散了35年的亲生父亲团聚。
原来,女孩的父母多年前离异,母亲独自带着7岁的女孩生活。此后,女孩再也没有过父亲的音信。时间来到2013年,女孩在饭馆吃饭时看见一张《兵团日报》,便随手翻阅起来,当看见我发表在7月7日《兵团日报》的一张新闻图片时,她认出画面中的人物像极了自己的父亲,由此便有了父女相认的一幕。
2018年,我退休了,但依然坚持阅读《兵团日报》,依然坚持不懈地投稿。《兵团日报》创刊70周年,我从事新闻写作也有15年了,每当自己思路不清晰或者内心烦躁时,我就会习惯地读一读报纸,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可以说,这么多年来,《兵团日报》给了我很多精神上的指引和鼓励。
今天,我作为《兵团日报》的一名作者和忠实读者,衷心祝愿她一如既往、砥砺奋进,在新的起点上更上一层楼,再创新辉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4 05: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