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官高吏低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清朝的吏有哪些类别?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04 14:14:00 来源:戏说三国

“官吏”原意都是指管理国家政务的官员,但经过时间的演变官与吏逐渐分离,形成了官高吏低的局面。时至清代,吏的地位更低,不入九品十八级,连未入流都算不上。

官高吏低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清朝的吏有哪些类别?

吏,本来也是官的称谓。在上古时期或是秦汉时期,吏其实也是官,这一概念到明清也仍然在沿用。比如管理文官铨选、晋升的部门就被称为“吏部”,地方督抚也称封疆大吏,称有才能政绩的官员为循吏。不过这都是在特殊语境下才用的概念性称呼,一般情况下则官、吏分明。

官与吏的区分是在魏晋以后,因为官吏划分品级等次,就把从事低级事务者划为等外的小吏了。这些吏一般由寒门来充任,身份地位也低,官和吏从此分流。后来吏成为佥派的役,地位更低。

这种现象在宋代最为典型,当时根据家族和家庭的情况来派役。元代有所变化,很多官都是由吏来选拔的。到了明前期仍实行佥丁派役,另外还有将府州县学生员,或是监生中考试低等者罚充为吏的。这种情况在清代就没有了,清代根本就不允许生员、监生当吏,所以清代吏的身份地位创历史新低。

官高吏低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清朝的吏有哪些类别?

明代后期曾实行纳银充吏,交一定数量的银子便可买个吏,这就类似于清代的捐纳。从中也可以看出,吏在当时不管身份多低,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还是一个不错的职业,所以需要向政府交纳一定的银两才能谋得这份职业。

清初沿袭明制,康熙二年以后改为招募,文吏的招募由用吏单位自行考选,究竟怎么个考法,也是各个单位自行决定。但是有一点,就是参加考选者,须由亲族、邻里出具保结。所谓的保结就类似于现在的担保,保结之人负有连带责任。

通常情况下,保结主要由本家族人和街坊四邻,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最了解情况,由他们出具这种证明最具说服力也最合适。另外由地方官出具印结,即将作保的情况上报地方官后,地方官确认以后盖上印,这就叫印结,据此再上报。

官高吏低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清朝的吏有哪些类别?

保结、印结中所证明的内容有:现居地、籍贯、三代职业,身家是否清白不属贱民,并非重役、并非假冒姓名等。清代,做吏的人五年以后必须离职,而且以后再也不能考吏,如果再考吏的话,不管采取什么手段,就叫重役,这是坚决禁止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吏在一个部门长期把持。

清代吏的名称有很多,吏统称为胥吏,分为文吏、胥役两种。文吏主要掌管文字、公文杂务,如抄写文件,查核档册,填造报表、簿册,收发公文等,都属于公文杂务。胥役也可称为衙役,主要供奔走驱使,跑腿站堂,随从外出、扈从,充仪仗人员,还有催征赋税、缉捕、看守、押解人犯等。

文吏一般叫书吏,各个机构中的名称不一样,中央有供事、经承、儒士,宗人府、内阁、翰林院、总理衙门等机构设有供事,供事比经承身份地位要高一些,出路也好一些,这些衙门里供职的吏,五年以后如果表现优秀还可以保送为低级职官。

官高吏低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清朝的吏有哪些类别?

经承的数量最大,是部院、内务府、寺监衙门文吏的统称。儒士只是礼部经承之外的文吏,比经承地位高。地方机构的文吏有书吏、承差、典吏、攒吏等名称。

这里所说的书吏是狭义的书吏,为督抚、学政、盐政及各税关监督、各仓下所设的文吏。其下为承差,是在督抚、学政、盐政衙门之下,于书吏之外所设的文吏,承差在职务上可能并非单纯的文职之事,还要任其他的差务。

典吏的数量最多,是布、按二司、道、府、州、县衙署,以及府的佐贰、盐运使、运同、运副、运判、提举、同知等官署下所设的文吏。攒吏是首领官、杂职官、儒学、州学佐贰官下所设的文吏。

胥役是地方长官衙署中三班六房在“三班”任职的吏,其名称有皂班、快班、壮班。这是从大类上分,各类名目繁多,与所从事的具体职务有关。如皂吏、堂吏、门子、更夫、仵作、马快、步快、捕快、禁卒、轿夫、鸣锣夫、狱卒、库丁、仓夫、巡丁等。

官高吏低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清朝的吏有哪些类别?

尽管吏的身份地位不高,但在清代这些为数众多的吏却是时刻影响国家政务的一个群体,嘉庆帝曾说“本朝与胥吏共天下”说得就是这个意思。事实上,地方乃至中央的很多事务名义上是官在领导,而实际上却都是吏在运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4 18:45:2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清朝时期,吏不是官但权利十分大,督抚对他们也忌惮三分
...。是说他对宵小之吏管制甚严。他担任吏部侍郎时,有个书吏张某,最擅长舞文弄墨,喜欢在文字上玩一些花样,把各级官僚们害得够呛,人称“张老虎”。 有一次,张某故伎重演,被张廷玉抓
2023-04-23 12:00:00
县衙里有三班六房,为何知县还要自己掏钱聘请师爷和长随?
...活照料,并作为心腹及私人代表辅助施政。长随涵盖诸多类别,一般包含“门上”、“签押”、“管事”、“办差”以及“跟班”这五类。门上亦称“门丁”“门房”,承担着监管县衙外署通向内署
2024-08-08 10:17:00
清朝总督与巡抚的角色与影响
...督、浙江总督等等。在顺治十八年形成了十五总督并设的局面。十五总督分别是:直隶总督(驻大名)、山东总督(驻济南)、江南总督(驻江宁)、山西总督(驻太原)、河南总督(驻开封)、陕
2023-11-10 08:52:00
清朝含金量最低的总督,即无军权也无行政权
...叉重复,实际上很难严格区别,导致两者出现明争暗斗的局面。特别是督抚同城、或同处一省者,更容易发生事端。为此很多官员曾不断上疏,要求改变这一局面,光绪时,清廷撤罢了督抚同城同省
2023-04-29 11:43:00
晚清督抚的权力,为大到可以抗衡中央?
...被提上了日程。清廷决定裁勇,根本原因是害怕外重内轻局面的形成。然而尽数裁勇不仅为带兵督抚所反对,而且客观形势也不允许。这就是:一方面,经过太平天国的扫荡,绿营已经崩溃,清廷决
2023-02-22 17:04:00
胡林翼为巴结上司 与其小妾结为兄妹 为何反受人们赞扬
...统一,下面官员们会无所适从,最终形成两派人马内斗的局面。但这其实是清廷有意为之,因清政府对地方大员存在戒备心理,所以需要他们之间互相掣肘。而且越是重要的省份,清廷越是希望当地
2023-01-05 16:44:00
从二品的布政使能管正三品的按察使吗?
...一样哦,前者是从二品,后者是正三品。那么,从权力和地位的角度来看,布政使和按察使又是什么关系呢?他们是不是上下级呢?【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布、按二司是朱元璋创立的,为了平
2024-10-10 15:17:00
清朝特有的行政机构“道”和“府”,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关大使、典吏等下属官员,没有府、州、县所设的六房书吏、官狱、皂吏等)、不属于亲民官,实际上是省(巡抚、布政使)的派出机构。但是从乾隆以后,“道”的职权不断被增强、从道员的权
2023-01-19 17:41:00
乾隆禅让前夕,封疆大吏之间的争斗引起腥风血雨
...是闽省库项亏空之多,不独仓储之非实贮也。随提讯藩司书吏严光、曾元吉、罗嘉信等,称:‘闽省仓库亏款,以前所奏非实数,现在又有续亏,前后约共二百五十万两以上。仓谷,计府城两厅、两
2023-01-23 18:0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