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
向 勇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是数字中国和文化强国两大国家战略的交叉战略,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新时代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的顶层规划,包括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战略和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两个方面。
纵观人类社会200多年的文化产业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正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塑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业态。机械技术催生了印刷出版、新闻报刊等文化业态,电子技术催生了唱片、电影、广播电视等文化业态,数字技术催生了网络游戏、短视频直播等文化业态,智能技术催生了文化元宇宙、超级文娱场景等文化业态。
按照文化产业的技术路径和表现形态不同,我们可以将文化产业分为在地型传统文化产业、在场型现代文化产业和在线型新兴文化产业。新兴文化产业是数字科技与文化创意深度融合的最新形态,大致可以分为4种。第一种是内容型文化新业态,包括数字影像、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表演、网络视频、数字动漫、数字艺术、数字娱乐等;第二种是传播型文化新业态,包括数字出版、数字演播、数字印刷等;第三种是交叉型文化新业态,包括数字设计、数字展览、数字演艺、数字旅游等;第四种是技术型文化新业态,包括智能终端、体感装置、高清显屏等数字文化装备。
传统文化产业具有物质资源消耗、劳动密集和消费聚集等基本特征,现代文化产业面临新旧媒体融合的技术困境和大众消费的升级压力。这些特质和因素导致了近年来传统文化产业和现代文化产业增长乏力,在全部文化产业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持续走低,而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兴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赛道。
文化新业态的创意、生产、传播、流通和消费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满足了人民群众高品质、多元化的文化新需求,有利于提高文化生产效率、降低文化生产成本、重组文化生产关系、重构文化产业体系、重塑文化生态体系。文化新业态的发展需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文化扎根、技术适用、自由创意和良性竞争的生态环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城市、文化与创造力计划”,从空间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维度提出六大助推要素。这些助推要素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和宜居性,技能和创新,社交网络、推动因素、支助和融资,包容的制度、法规和伙伴关系,独特性,以及数字环境。依靠这些助推要素的建立和完善,可以促使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字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增长。
当前,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在于以数字技术为运用载体,积极推动文化产业高品质、高内涵和高感知的创新发展。培育文化新业态、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铸魂、塑形与强体的辩证统一。
所谓“铸魂”,即要搭建智能创意赋能的内容共创平台,坚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要服务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传递、认知和理解,要充分展示中华文明连续性、统一性、创新性、包容性与和平性的突出特性;所谓“塑形”,即要高度重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数字化技术的作用,推动文化数字化技术创新、标准建设,加强文化大数据管理与运营,营造沉浸式业态体验;所谓“强体”,即充分发挥数字版权的价值和创意扩散的效应,推动全链全域价值升级,实现一、二、三产的协同发展和跨界融合,培育满足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相协调的生活产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2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