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看看两个北洋小兵的真实故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23 14:1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看两个北洋小兵的真实故事。

故事一

冯元堂是北洋时期的一个普通小兵,20多岁,山东泰安人,父母健在,有三个哥哥两个弟弟一个姐姐一个妹妹。

冯家本是自耕农,家里有8亩田地,价值约1000大洋。8亩土地生产的粮食,远不够一家10口人吃,冯元堂一家过得很艰难。

1928年,张宗昌任山东督办期间,为筹集军费对抗北伐军,大肆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山东局势动荡不安,土匪兵痞横行,加之田地收成不好,冯元堂家陷入绝境。

冯元堂的老父亲纠结良久,最终狠心卖掉了家里的田地。

那个时代,田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绝不会卖地的。

失去土地,意味着今后成了流民,如没有别的出路,只能给地主做雇工、佃农,或者去乞讨,后代很难再翻身做回自耕农。

卖田的钱,交完捐税,还完欠债,还剩500多块。

坐吃山空,10口人的大家庭,500多块大洋维持不了多久。

为节省开支,老父亲匆匆把两个女儿许配给了别人,然后要求冯元堂和三个哥哥尽快离家,去外面谋生,剩下的两个弟弟,因为还没有成年,只得养在家里,但老父亲已经在托关系,给两个弟弟寻找当学徒的机会,一旦有合适的,两个弟弟也得离家。

兄弟四人拜别父母,踏上了外出谋生之路。时值晚秋,寒气渐浓,万物萧瑟,四人满怀惆怅,如群雁分离,洒泪各奔一方。

冯元堂来到济南,经亲友介绍,加入了张宗昌的部队。

1928年4月,蒋介石启动二次北伐,北伐军势如破竹,张宗昌战败,狼狈撤离山东,冯元堂被俘,后被北伐军方振武部收编。

1934年,冯元堂到济南齐鲁大学医院看病,遇到了在医院进行社会调查的大学生赵子祥。交谈之间,冯元堂吐露了自己的经历,表示自己现在27岁了,仍在当兵,不知何年何月是个头,他很想离开军队,改行干点别的,但没有本钱,没有技能,没有关系,没有机会,对前途很迷茫。

冯元堂的故事不是个例,赵子祥在医院搜集了40个兵(样本)进行分析研究。

这40个兵中,只有5个人是自愿当兵的,剩下的人大多是因为走投无路了才入伍,至于走投无路的原因,有天灾,兵灾,匪灾,做小生意失败,与家人不和睦,被人引诱等等。

原因虽然五花八门,但可以用一个字概括——穷。

为什么穷?一方面是天灾人祸,时代不好。

另一方面,晚清以来,农村土地对人口的承载能力已到达极限,工商业又不发达,无法吸纳剩余劳动力,农村青壮年想打工都没地方去,一大家子守着那一亩三分地,风调雨顺也只能勉强混个温饱,否则很容易破产,陷入绝境。

总之,那个年代人太多而生存资源有限,又没有向外拓展空间或者内部产业升级的可能,大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为了生存,很多农村青年被迫当兵,参加军阀混战。

当兵并不是一条好出路,危险倒是其次,主要的问题是薪响微薄,毫无保障,毫无前途。

从底层小兵混到将军的人,毕竟只是极少数,绝大多人进去的时候是小兵,出来的时候还是小兵,一个月七八块大洋的工资,还要省两三块出来接济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一旦负伤,患病,或者队伍打败了被解散,那就只能自谋生路。

所以,但凡有点想法的小兵,都不甘于在军队混日子,而是想攒点钱,离开军营去做小生意。

故事二

山东曹州人曹润田就是一个有想法的小兵。

24岁的曹润田曾读过初小,是少有的读过书的人,曹润田父母死的早,没有兄弟,一个姐姐已嫁人,他没有积蓄,没有田地,没有职业,一贫如洗,靠给别人做短工勉强度日。

在家乡做短工工资太低了,辛辛苦苦一年,毫无结余,曹润田决定去外面闯一闯。

1928年春,曹润田到泰安投奔亲友,请求亲友给他找份工作,乱世找工作并不容易,他只得在亲友家暂住下来,时间一长,他觉得不好意思,没脸待下去,于是去了济南,恰逢张宗昌招兵,他加入了直鲁联军。

曹润田到底是读过书的,有想法,他认为富贵虽然在于天,但也要靠人谋,想要功名利禄,想要发达,必须努力牺牲,当兵虽然危险,但也有很多人没死,混成了军官。

努力吧,后浪。

有了理想驱动,曹润田努力表现,不怕苦不嫌累,无视老兵油子的冷嘲热讽,一心想凭自己的努力往上爬。

很快,二次北伐打响,大老板张宗昌失败跑路,曹润田当了北伐军的俘虏,他的梦想随着直鲁联军的战败,瞬间枯萎,满腔热情,被冰冷的现实浇了个透心凉,吱吱冒响。

与冯元堂一样,曹润田也被方振武收编了,但他只干了大半年就退伍了,用攒下的钱去批发市场进了点杂货,挑着担子走街窜巷卖货,成了一个自由职业者,或者说灵活就业人员。

冯元堂家里人口多,可想而知他的工资要接济家人,几乎0存款,所以他不敢退伍。

曹润田孤身一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能攒下一些本钱,所有他有炒单位的底气。

我讲的这两个普通小兵的故事,与北洋军阀混战的宏大叙事风格,格格不入。

军阀混战哪次不是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人马厮杀,段总理纵横捭阖,吴大帅运筹帷幄,张大帅鹰视狼顾。大手一挥,风云变色,分裂天下,宰割河山。

大丈夫当如此,快哉快哉!

​看看两个北洋小兵的真实故事

《直奉大战》剧照

换个角度,如果问这两个小兵参加军阀混战爽不爽,是否与有荣焉,猜他们会怎么回答?

曹润田:我可以说脏话吗?

不能。

曹润田:我就想顺顺利利做生意,努力赚钱,攒钱,成个家,老子才不关心什么狗屁大帅。

冯元堂:我找一份能养活自己和家人的工作,安安生生过日子,此外别无所求,谢谢。

回到主题,为什么要少谈点皇图霸业,多看看底层蝼蚁?

因为绝大部分人都成不了大帅,反而大概率会成为冯元堂、曹润田。

时代在进步,最大的进步是曹润田的杂货担变成了三轮车,冯元堂的破步枪变成了螺丝刀,键盘,或者别的什么工具。

本质上,又有什么区别?

干的不爽又不敢辞职,欲摆脱现状又很无力,想干点事又瞻前顾后,在患得患失中耗尽最好的年华,终成一堆灰烬。

我这么说或许太悲观了——当然,如果身体硬朗点,也是有别的可能的,比如光荣地成为低老龄化人群的一员,继续发光发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3 15:45:3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乱拳打死老师傅”陈仕保,7000兵马北上增援曾立昌挂帅
...年就抵达天津城下,威震京师,吓坏了咸丰皇帝。此时,北伐军已经增加到4万人,且僧格林沁与胜保尚未组建出军团,形势对北伐军十分有利。从战斗力量上看,北伐军优势明显,但缺点也不少。
2023-08-22 21:09:00
...,刚出道的袁崇焕将其击败,郁郁而终。僧格林沁:横扫北伐军,林凤祥、李开芳都不是我对手。高楼寨之战,僧格林沁被小兵张皮绠杀死。吕思勉:李世民不过中等之才,还不如梁武帝厉害。侯景
2024-07-13 21:07:00
北洋军阀覆灭后,有四支地方武装力量,依然让蒋介石很忌惮
...动的北伐战争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蒋介石任职北伐军的总司令,指挥八个军,兵分两路,在江西,湖南,湖北境内,打垮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将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一直推进到长
2025-01-05 00:58:00
北洋军阀为何会败在北伐军的手上
...成了张作霖、吴佩孚和孙传芳三大军阀,面对咄咄逼人的北伐军,三大军阀之间不但没有紧密合作,一致对外,反而相互算计,勾心斗角。张作霖与吴佩孚向来不和,此前他们就经历过两次直奉大战
2024-04-14 11:19:00
北伐军中的军官很少,为什么能打败北洋军阀?
北伐军中的军官,主要是一批黄埔军校学生。一些学生,别说打仗了,就算是其它一些社会实践经验也没有。而且整个北伐军的人数也非常少,也就是10万人。可是为什么,由一群学生领导着10万人
2023-08-13 06:57:00
“兵、丁、勇、卒”这四种小兵之间有什么区别
...各个混吃等死,导致清朝军力大大下降,甚至到了末期的北洋舰队,都有士兵在船炮上晒衣服的,安能有不败之礼乎?
2023-04-30 14:00:00
十万北伐军为何能轻松击败拥兵百万的北洋军阀?这些因素功不可没
...终于有了自己独立的武装力量,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北伐军战斗力大大增强,先后平定了广东的数次叛乱。随后,十万北伐军开始向北洋军阀发起进攻。与上一次北伐不同,这次北伐进行得很顺
2024-02-29 22:33:00
北伐军为何能够完成“龙潭大捷”?
...混战局面,中国也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在这场战争中,北伐军队一开始的总兵力只有10万出头,而北洋军阀却坐拥70万大军。在如此悬殊的兵力差距之下,北伐军为何还能够完成统一呢?19
2023-08-13 15:47:00
京剧《小兵张嘎》亮相雄安文化艺术展演季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国碧缘)6月1日,京剧《小兵张嘎》亮相雄安文化艺术展演季,在容城县雄安容和德辉学校报告厅上演,吸引数百名观众前来观看,耳熟能详的少年英雄故事以京剧的形式再现,
2024-06-02 12: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百岁将军归故里,红色基因永传承
河北新闻网讯 “我能活到100岁,是替牺牲的战友们看一看这和平盛世!”这句深情告白,来自原驻石部队某部副政委潘宗道将军
2025-10-22 14:07:00
重走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的抗战之路(十四) 千年古镇的荣光
三不管岭1938年2月23日,从洪洞马牧出发前往太行山的八路军总部机关,在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的带领下,到达府城镇
2025-10-22 18:25:00
源于民间的狐突崇拜
【狐突庙】狐突庙名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位于太原市清徐县西马峪村,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狐突而建。庙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
2025-10-22 18:55:00
重阳节是秋季除中秋节以外的又一个重大节日,在山西大多数地方称“过重阳节”,岢岚县等少数县称“游重阳节”。从旧志记载看,过重阳节时
2025-10-22 18:55:00
独上山城思寂寥,英雄千古恨难销。鸣蛙尚产居民灶,惊马空留义士桥。齐洞僧归云冉冉,汉宫人去雨潇潇。堪怜此地多离乱,莫向明时负酒瓢
2025-10-22 18:56:00
北宋皇陵“上新”,陵区高粱“走红”
大河网讯 深秋时节,天高云淡,巩义宋陵,再度走红。永泰陵、永裕陵陵区内的高粱,用渐浓的殷红色、低垂的穗子,与神道两侧的石像生进行着一场穿越时空的千年对话
2025-10-22 15:52:00
3600年城址不移:在郑州,与“最早的大邑商”深情对话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1950年的秋天,考古学家韩维周在郑州二里岗偶然发现了绳纹陶片和磨光石器,这不经意的俯首一拾,犹如投入历史长河的石子
2025-10-22 16:23:00
武当太极文化研究添重磅新证 清代《张氏履历》现世!揭秘张三丰后裔踪迹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朱江)2025年国际武当太极文化节即将启幕,“太极祖庭”武当山再度聚焦全球目光。10月21日,十堰市张三丰历史文化研究会对外披露
2025-10-22 08:58:00
一件华服见证庐山百年对外交流情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祺)10月17日晚,江西庐山牯岭镇卫斯理别墅灯火通明,一场温馨的移民融入活动在此举行。现场,庐山地方文化研究爱好者陈晖收到了一份漂洋过海而来的特殊礼物——一件百年手工中式女装
2025-10-22 06:26: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10月20日,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北美术馆、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承办的“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在河北美术馆开展
2025-10-21 08:23:00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0月20日发布“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复原研究”成果,考古人员对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龟头屋建筑遗址进行复原
2025-10-21 19:12:0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陈久菊编辑金妮二审伍少安三审马刚
2025-10-21 21:46:00
近日,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在太原举办“2024三晋女书”系列丛书研讨会。这是该协会组织出版的第六套会员丛书,包括太原市任爱玲的《时间向远方延伸》
2025-10-20 18:27:00
一拿起这本厚厚的书,我就想起了它的作者、已逝的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那张面孔。粗糙多皱纹的脸、黝黑的皮肤、凌乱的头发,仿佛四季轮换的风雨
2025-10-20 18:27:00
在某县一宣传栏中,张贴了这样一张宣传标语,上写:“趁势而上,全面谱写……新篇章。”其中,“趁势而上”是“乘势而上”之误
2025-10-20 18: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