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和日本的“明治维新”相比,清朝到底输在哪里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3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1861年,中国开始了洋务运动,古老的帝国终于开始出现现代化的生机。经过30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具备了铸铁、炼钢以及机器生产各种军工产品的能力,可以生产大炮、枪械、弹药、水雷、蒸汽轮船等新式武器,建立了北洋水师等四支近代化舰队,其实力一度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八。可是,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清朝彻底被日本击溃,也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和日本的“明治维新”相比,清朝到底输在哪里?

一,内乱迟滞了清朝的洋务运动

清朝的洋务运动是从1861年开始的,而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从1868年开始的,可见清朝改革的时间要早一点。不过,清朝的洋务运动的进程却更加缓慢。到1894年,清朝的工厂不过是100多家,而日本则将近3000家。1872年,日本就开始修建铁路,而清朝到80年代才修成第一条铁路。可见,清朝的现代化速度是远远落后于日本。

为什么会发现如此的现象?首先,就是清朝的社会环境远远不如日本。1867年,日本实行“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大权归于天皇。此后,又推行“废藩置县”,中央集权建立起来。此时的日本,虽然国家不大,但是国家统一,高度集权。在此后的明治维新中,以天皇为主的集团可以集中精力推进现代化建设。

清朝在19世纪60年处于严重的内乱中。当时,太平天国盘踞在江南,占据中国最发达的江苏、浙江等省区。在北方,捻军不断在山东、安徽、河南流动作战,给北方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在西北,爆发了陕甘回,乱以及阿古柏入侵新疆的事件。在西南,云南爆发了回变、贵州出现了苗族起义、四川出现了蓝朝鼎起义、广西出现大成国等起义。这些内乱直到1874年才基本结束。

从1861年到1874年的14年间,清朝主要的精力是平定内乱,国家主要的财政收入都投入到战争。根据《中国财政通史》的资料显示,清朝平定内乱一共用了4.2亿两白银,加上对外战争的花费,更是达到了7亿两。而同治年间,清朝一年的财政收入在5000—6000万两之间。计算下来得知,这个时期的钱基本用于打仗了,能有多少钱去发展?

《中国财政通史》的资料

洋务运动的前期是开办军事企业,例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兰州机器局、福州船政局等,这些企业都是为了战争服务,而且主要出现在叛军没有占据的地方。

洋务运动前期的资金主要用于投资军事企业,使得清朝的军事近代化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缺乏后劲。所在1874年之后,才开始将资金投入到民用行业。只有民用企业得到发展,才能带动经济的发展,最终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政收入,形成良性循环。然而,清朝也无法在后期依然不得不加大军费开支。

二,海防让位于塞防,陆权国家的两难

1874年,清朝因为资金不足而产生了“塞防”和“海防”之争,李鸿章主张将财政全部集中到东南沿海,建立水师,而左宗棠主张海陆并重,新疆不可丢。最终清朝推行海陆并重政策,派遣左宗棠收复新疆。从1875年到1884年的10年间,清朝收复新疆和用于西北边防的财政支出多达8000万两,占据清朝财政支出的十分之一。

从1875年到1894年的20年间,清朝用于海防的支出大概是4200万两,其中一半用于北洋水师经费。西北边防花去了清朝大部分军费,是清朝水师建设速度滞后的重要因素。到甲午中日战争前的几年,军费开支占据财政开支27%,如果加上兵饷和协饷的开支,那军费开支就达到了三分之一。

在这个问题上,清朝没有选择。清朝拥有1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边界线十分漫长,必须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才能够保住这些国土。世界上任何陆权国家都难以同时兼并陆防和海防,如俄国、法国莫不如此。

日本是一个岛国,没有陆地上的威胁,因此就没有什么“塞防”问题。从70年代到90年代,西方列强都没有入侵日本的意思,因此日本的国际环境十分优越。日本可以将大部分资金用于现代化建设和海军建设。1873年,日本每年的财政收入在4200万日元左右。(当时1两白银大约相当于1.2日元)。

从1868年到1885年,日本将五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投入到了“殖产兴业”,因而,这个资金是远远超过了清朝对工业的投入。日本在短短的15年就实现了初步建立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日本经济的造血功能就得以大幅度提高,于是源源不断的资金可以投入到其他领域的建设。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几年,日本的财政收入已经达到了清朝的四分之三,这就是殖产兴业带来的巨大效果。

由于财政收入增加,使得日本可以在海军建设上大量投入。在80年代,日本的海军还落后于清朝。1886年长崎事件时,日本只有3艘3000吨级别的铁甲舰,而北洋水师有2艘7000吨级别的铁甲舰。此后,日本进一步加强对海军的投入,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其海军力量超过了中国。

三,建设水师的钱都去哪里了?

在明治初期,日本也没有多少钱,但是明治天皇带头省吃俭用,为国家建设投入更多资金。而慈禧太后则铺张浪费,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在甲午战争之前,清朝皇室和中央行政支出占据了总支出的25%。慈禧太后修建圆明园一共花了5000万两白银,用了整整10年,其中滥杀海军军费达到了惊人的2500万两。这使得海军军费更加捉襟见肘,无法更换战舰和补充弹药。

颐和园

另外,清朝官员在思想上更加保守。在修建铁路这个问题上,日本则十分果断,坚持要修。而清朝的官员刘铭传提出通过修建铁路连接中央和边疆,如此就能够控制四方,也减少了运输成本。但翁同龢等保守派认为铁路修建可能导致湘军可以朝发夕至北京,威胁清朝,导致铁路建设一拖再拖。户部尚书阎敬铭用了八年的时间筹足1000万两准备修建京杭铁路,但却被保守派阻止。修铁路不成,他打算将之用于建设水师,然而也不成,最终这笔钱被慈禧拿下修颐和园了。

另外,清朝官员大多数腐败也严重,因而不可能全身心投入洋务。就好比李鸿章,虽然是洋务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但是却中饱私囊,容闳估计李鸿章家产达到了4000万两,这些钱足以打造两支北洋舰队。实际上从嘉庆以来,清朝的财政危机不是因为经济衰落导致,而是因为地方官员贪污导致。洋务运动的官员也很少不贪污的,这种现象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是恶性循环。

总结起来,清朝是一个已经奄奄一息的老人,在各个方面缺乏活力,虽然也想求新,但是机体老化,病态百出。而日本就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充满朝气和活力,虽然规模小,但是做事果断,有魄力,最终能够实现富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9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场决战,也就是甲午战争。此战不仅仅决定了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成败,还决定了两国未来几十年的命运。这场战争,清朝到底是如何输的?有人说是综合国力差距太大,有人说是清朝过于腐败,
2024-04-29 22:26:00
从金融视角看甲午战争
...方列强的进入,几乎在同一时期开展了“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开启了近代化进程。然而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清王朝并没有在经济体制各方面进行深刻改变,只在军事工业上获得有限发展。
2024-04-29 08:08:00
洋务派所培养的一批人为何成为了清王朝的实际掘墓者
...行为非常危险,其结果是可以预见的。相比之下,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开始快速强化中央集权,并以中央政府为核心,将资源集中起来,推出了殖产兴国的政策。因为,得到了中央的支持,且资源
2023-04-23 15:57:00
清政府为什么要签订马关条约?
...日甲午战争中,战败给了日本。 日本人在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国力得到快速提升,然后开始走上了侵略他国的道路。而清朝从鸦片战争开始,就变成了帝国主义侵略的对象。日
2023-09-19 17:07:00
女足13人留洋:洋务运动还是明治维新?
...。”新时代铿锵玫瑰的留洋行动,究竟是洋务运动,还是明治维新呢?23年的女足世界杯给不了最终答案,真正的解答是在未来的许多年……中国女足这艘大船,留洋只是导航仪,要让方舟驶向成
2023-01-03 11:00:00
同样是国家改革,为何戊戌变法会失败,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能成功
...候,还纷纷把日本当成了学习的榜样。05公元1894年,通过明治维新强国的日本,开始正式向昔日的老大哥动手,结果大清被打的只好签下了《马关条约》。后来大清中的一些人痛定思痛,就
2023-08-30 14:44:00
中国的戊戌变法变法为何失败了
...变法运动,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学过历史的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了,而日本,则成功的通过明治维新实现了崛起,为什么中国的变法失败,而日本的
2024-04-26 22:56:00
司马辽太郎的作品有哪些
...卷本历史小说《龙马奔走》(1962~1966),叙述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从酝酿到胜利的全过程,反映了封建社会没落时期的黑暗政治以及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斗争,赞扬进步阶层的
2023-02-23 16:20:00
...激发了人们的求知欲望,他们渴望向日本学习。受到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他们开始意识到,除了火器和机械之外,中国在政治制度上也远远不如外国。如果要实现自强,就必须进行改革。他们的目
2023-07-15 18:5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