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中国的戊戌变法变法为何失败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6 22:5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在上世纪初年,中国和日本差不多同一时间段进行了闭关锁国之后的一系列变法运动,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学过历史的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了,而日本,则成功的通过明治维新实现了崛起,为什么中国的变法失败,而日本的维新就成功了呢?

中国的戊戌变法变法为何失败了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画作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两个变法的共同点,日本的明治维新源于当年比较知名的黑船事件,让当时的日本意识到了自己和世界的脱轨以及西洋科技的先进,从那之后日本全国便开始停止闭关锁国,开始改变国家制度,引进工业化迅速崛起。

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则是源于甲午海战失败,清朝政府迫于无奈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土求和之后。当时清朝上下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竟然会败给曾经一直臣服于自己的日本国。所以当时清朝统治者和各级官僚痛定思痛,决定效仿日本进行变法图强。

中国的戊戌变法变法为何失败了

而两国变法的结果之所以不一样,因为两个变法之间还是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第一,改革时的国情不同。

日本当时属于幕府时代,通俗的来讲有点像三国时期的曹操统治天下。幕府虽然说只是天皇手下的一个大将,但是手里却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而天皇却是一个傀儡。

当时日本属于军阀混战,乱自割据的时代。日本国虽小,但是在小小日本却有将近300个藩王国。通俗的来讲,统治者没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不可以约束整个国家的活动。

中国的戊戌变法变法为何失败了

幕府时代的日本

与之相对比的清朝,虽然说当时国家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主义社会,但是清朝的统治还相对稳固,清朝也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统治体系。老百姓虽然有反抗之举,但是都被清朝军队给镇压了,因此中国属于一个比较相对统一的状况。

也就是说,当时中国清朝真正的统治者,对于国家整体的活动有着较高的约束力。当时如果彻底的变法,肯定会触动统治者的利益,所以戊戌变法是在统治者的允许范围内才进行的。

这也说明了,戊戌变法,其更大的目的,还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者的封建殖民统治,在改革广度以及深度上,肯定有众多制约,不能触及根本。

中国的戊戌变法变法为何失败了

其二,统治者的态度有所不同。

日本在幕府时代虽说有天皇,但是实际上天皇就是像汉献帝一样的傀儡皇帝,根本没有任何的实权。

当时由于日本极度分裂,所以并没有一个实际的统治体系,导致日本的各阶级不容易被封闭思想,而更容易比清朝各阶级接触一些先进的思想,从而可以更全面的西欧各国的先进技术,随之明白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差距。

中国的戊戌变法变法为何失败了

人们的思想得到启蒙变革之后,便发动了推倒幕府的运动,并且让没有实权的天皇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体制。如此的一个变法,让已经没权的天皇重新拥有权利,那么天皇对于这个变法自然支持。

与之相对比的清朝则是有所不同,清朝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封建统治体系,如果要真是变革的话,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虽然当时统治集团里面有人愿意变法图强,但是不代表大家都愿意放弃自己的利益,君主立宪等制度更是难以被守旧派接受。

若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集团很难统一起来支持变法的话,那么自然也就少了一定的号召力。就算想要变法,也要在这些统治者的权利指导之下进行变法。而且在变法过程中会让一些人的利益互相矛盾,你争我斗之间就会消耗很多力量,从而难以维持变法。

中国的戊戌变法变法为何失败了

清朝末年八旗子弟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戊戌变法的内容有点太过于空洞,很多举措很难落实到实际,就算统治者愿意真正落实,到民间的时候也可能会遭到百姓传统思想的排斥。比如当初的变法里有一条就是要将西藏新疆等地卖给英国和俄罗斯,从而换取金钱支持国家运营。而这样的一个提案,也自然遭到了诸多统治派的反对。

因此笔者认为正是因为以上几点原因,所以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6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同样是国家改革,为何戊戌变法会失败,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能成功
...候,还纷纷把日本当成了学习的榜样。05公元1894年,通过明治维新强国的日本,开始正式向昔日的老大哥动手,结果大清被打的只好签下了《马关条约》。后来大清中的一些人痛定思痛,就
2023-08-30 14:44:00
...激发了人们的求知欲望,他们渴望向日本学习。受到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他们开始意识到,除了火器和机械之外,中国在政治制度上也远远不如外国。如果要实现自强,就必须进行改革。他们的目
2023-07-15 18:53:00
李 鸿章临终前告诫国人,中国想强大需提防哪国
...被称为“知日派”。李,鸿章对日本有过研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开始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他们的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对外战争。在《马关条约》签订期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
2024-07-08 16:26:00
浅析清朝闭关锁国背后的原因
...他们学喝咖啡,再剪个短发,这简直是要了亲命了!日本明治维新为啥改的特别顺呢?因为日本没有自己的文化根源和脉络,民族文化大多是跟其他国家学的,但是要放在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民族
2023-04-21 10:23:00
戊戌变法失败真的是因为慈禧的阻扰吗
1894年,日本在明治维新后逐渐变得强大,意图通过与清朝一站,取得在亚洲的地位。清朝在战争中因器械,军事等原因而战败。从此一些列强更一步地瓜分中国,抢夺资源。爱国主义救亡意识进一
2023-05-19 15:10:00
令秦国走向强大的神奇魔术是什么
...强大,而拒绝改变的国家则注定继续衰落。这也成为日本明治维新的借鉴,促使一个落后的日本迅速崛起。历史教导我们,在巨变时代,能力强的国家将领先,改革不彻底的国家将混乱,拒绝改变的
2024-05-18 16:37:00
戊戌变法:中国宪政的第一次尝试与失败的启示
...变革。被列强侵略和农民起义逼到已经无路可走的清政府统治者——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答应了维新派的要求。于是,戊戌变法,成为中国宪政的第一次尝试。在戊戌变法3个月内,光绪共计发布变
2023-11-10 08:32:00
列强瓜分中国时,大清的百姓都在干什么
...路来达到参与政权和进行一些社会改革的目的,取得日本明治维新那样的效果。当然,最终的结局大家都知道。落后就要挨打,面对侵略,我们不畏强敌,英勇抗战,进行了一些的反抗和斗争,甚至
2024-04-14 11:09:00
与梁启超跨越时空的对话(图)
...下第一本关于梁启超的书──《青年变革者》,讲述戊戌变法时期的梁启超。时隔数年,许知远携续篇回归,讲述从“维新”到“新民”转变中的梁启超。翻开《梁启超:亡命(1898—1903
2023-09-25 05:1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
大皖新闻讯 9月17日上午,《包拯:儒家文化的风范》新书发布会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会,围绕该书的学术与文化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18 18:29: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郑州最早“一环”,承载3600年城市史
大河网讯 郑州市区“一环”内,3600年前曾经崛起了一座商代都城。郑州商代都城是商王朝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都城,它奠定了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
2025-09-18 19:36:00
值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反人类暴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展”,9月18日在山西博物院青铜分馆开展,展出包含遗址
2025-09-18 21:50:00
9月1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1006发掘资料,该墓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晚阶段,从随葬器物判断,墓主应是一代倗国国君
2025-09-18 22:22:00
“九一八事变后,外公童长荣担任东满特委书记,带领军民开辟了10余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组建了4支反日游击队,还积极筹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
2025-09-18 23:23:00
“‘英雄’曾是家人口中的回忆。今天,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看到这么多史料和展品,我又重新感受了‘英雄’二字的重量:那是对国家生死与共的牵挂
2025-09-18 23:23:00
《义勇军进行曲》:从东北抗日烽火中诞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座“国歌墙”巍然屹立它长8米
2025-09-18 23:56:00
9月18日,防空警报划过城市天际,电影《731》在全国影院同步上映。影院之内,几乎座无虚席。许多观众掩面而泣,神情凝重
2025-09-19 04:15:00
画笔为枪刃热血染丹青 刻骨铭心的抗战厦门记忆
厦门美专学生画的抗日插画。黄燧弼1931年的厦门美专特刊 厦门美专十周年纪念刊封面毕业于厦门美专的庄索和同事一起为新四军设计的臂章
2025-09-18 08: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