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齐桓公为何总共拜访了五次才终于见到稷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11 15:4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据《吕氏春秋》记载,有一次,齐桓公打听到一个叫“稷”的贤人,于是前去拜访,而且一天之内连续拜访了三次,竟都没见着“稷”,齐桓公的随从们都气坏了,说:“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然而桓公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士可以因为轻视爵位俸禄而轻视君主;但君主绝不能因为轻视士而轻视霸王之业,所以他一定要锲而不舍的拜访下去,直到见到贤士为止。

就这样,齐桓公最后总共拜访了五次才终于见到稷。

卡莱,刘备三顾茅庐算什么,人家齐桓公比他足足多了两次,而且“顾”的是远远不如诸葛亮的稷——也不知是后人高估了刘备,还是低估了齐桓公。其实刘备用诸葛亮远比不上齐桓公用管仲,虽然诸葛亮在拒绝东吴挖自己时曾说孙权“能贤亮而不能尽亮”。但其实刘备也没有尽诸葛亮之才,诸葛亮得以真正专蜀汉之政,基本上要到夷陵之战后。

又据《韩诗外传》记载,有一次,齐桓公麦丘(今山东省商河县西北)这个地方打猎,碰到一个八十三岁的老农人,一番交谈,齐桓公发现此老甚是有才,于是主动扶他上车,亲自当司机,将他载回朝中,礼遇有加,并将麦丘交给他治理。

再有一次,齐桓公又出门去求贤,管仲也跟着。我们都知道,齐桓公很好色,所以他即便求贤也带了一大堆美人儿,此外管仲也带了爱妾婧随行,颇有些君唱臣随,夫唱妇随的意思。

齐桓公为何总共拜访了五次才终于见到稷

不过这个婧姑娘可不是个一般的美人儿,她是一个大美人儿,而且是个聪明绝顶的大美人儿,在某些方面,她甚至比管仲还要博学。如果非要拿大家熟悉的一个女子来跟她类比的话,我推荐金庸笔下的王语嫣。

据说诸葛亮也讨了个很聪明的老婆,只不过好像长的不咋地。看来,美貌与智慧并具的女子,实在是稀世珍宝,管仲竟然有如此艳福,羡慕,羡慕哇!

扯远了,且说管仲为齐桓公开路,在半途遇到一个衣衫褴褛风尘仆仆的流浪汉,正在一边喂牛,一边敲着牛角唱歌。管仲以为此人是个沿街卖唱的街头艺术家,便命人去给他送些吃的,然后继续前进。

那流浪汉吃过酒食之后,说要见管仲,使者不让见,流浪汉便说,那请你给我带句话吧,不多,五个字,浩浩乎白水。

管仲得了这句话后,百思不得其解,便请教于春秋版王语嫣、活字典婧姑娘,靖姑娘一听,立刻心领神会的笑了,说这句话本出自古诗《白水》,原文是:“浩浩白水,鯈鯈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国家未定,从我焉如?”翻译成现代文就是:“浩浩荡荡的白水呵,优哉游哉的鱼儿。国君来召见我,我将会从此有安稳的住处了。可是国家还没有安定,哪有我适从的地方?”

人家这不就说得很清楚了吗?他是想做官呢!

婧姑娘话音未落,管仲赶紧命令停车,派人回去把那流浪汉请来,和他细谈之下,发现此人居然是个农业方面的高级人才。管仲于是写了封介绍信,要他去见后面的齐桓公。

这个人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宁戚了。宁戚是卫国人,祖上是卫国公族,到了他这一辈家道中落穷困潦倒,几乎比从前的管仲还落魄,后来他听说齐桓公正在大举招贤,于是替商旅赶车来到齐国,但苦无门路,只得流落街头,继续当他的“牛车司机”,同时在大街上进行才艺表演,以期引起统治者的注意。

齐桓公为何总共拜访了五次才终于见到稷

宁戚虽然得了管仲的推荐信,心里却压根儿不想用。中国的文人自古就是这么一个习气,自觉才高八斗,所以满身傲气;明明不甘寂寞,却又极好摆谱。总之是不能一副急不可耐的猴样子,要君王猜谜般猜出自己的好儿才行。像管仲、毛遂这样厚着脸皮主动出击,甚至狮子大开口求官求爵的毕竟少。

于是宁戚把推荐信藏了起来,仍然一边喂牛一边儿等,一直等到晚上,终于等到了,但见齐桓公的车队烛火甚盛,从者甚众,浩浩荡荡,气势逼人,然而宁戚竟不避让,就在车队前面继续喂牛,还是老招数,敲着牛角唱歌,后世称之为《饭牛歌》: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

齐桓公为何总共拜访了五次才终于见到稷

歌声悲激,其辞多有针砭时弊之语,齐桓公闻之大惊,一把抓住旁边随从的手,激动地说道:“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赶紧命人把宁戚请到车上,立刻吩咐车队回头,不去求贤了,宁戚就是最大的贤!

回到宫中,齐桓公先让宁戚去洗澡换衣冠,然后迫不及待地开始向他请教,第一天谈如何治齐国,第二天谈如何霸天下,到得第三天,齐桓公受不了了,他决定立刻给宁戚封大官儿。可这时群臣却争相表示:“客,卫人也。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而固贤者也,用之未晚也。”是啊,国之大政非小事儿,不能轻易下决定,不如先派人去他老家考察一下?

齐桓公断然拒绝道:“不然。问之,患其有小恶。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已。”

这话说得真有水平。所谓人无完人,谁都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齐桓公自己不也有私生活不检点的问题吗?你看宁戚那副知识分子的臭脾气,平常肯定少不了得罪人,一问肯定毛病不少,一考察肯定考糊,这时再给他封官,就不好弄了,若不给他封官,又实在可惜。正所谓用人不疑,何必呢?这,就是齐桓公一贯以来的用人态度:大处着眼,小处眯眼,不问黑白,只找好猫。

于是齐桓公力排众议,当即斋戒五日,同时命令给宁戚修建官邸,任命其为中大夫,参与国政。

齐桓公为何总共拜访了五次才终于见到稷

读史至此,闲乐生叹服矣。见过用人不疑的领导,却没见过如此不疑的,居然连人家的身家背景都不调查就委以重任,现在可是连入个党都要翻来覆去审查成分的,何况是在两千多年前世官世禄、等级森严的血统贵族时代。齐桓公这个领导当的真是天下难寻。

但是,齐桓公仍觉得这样求贤不够,毕竟自己时间有限,哪有办法自己一个个去访求面试,所以他后来又想了个办法,那就是建立起一个干部选拔机制,以大范围大规模选拔人才,这个制度叫做“三选之法”。

所谓三选,也就是三次选拔过程。第一选为乡选,由各乡乡长主持上报;第二选为官选,即将“乡选”出来的人才放到政府里去实习,实习期满,由政府部门长官写出实力鉴定书上报国君;第三选为君选,即由国君亲自面试“官选”出来的人才,如果的确有真才实干,便提拔为上卿的助手,这等于是国家重点青年后备干部了,前途无量。

齐国的三选制度在春秋以前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西周时期政治稳定,贵族阶层也比较稳定,不仅国君和卿大夫是世袭的,各种官职也是世袭的,根本就不需要选官,但春秋以后,王纲解纽,大量小国被蛮夷灭亡,或被大国吞并,各国贵族内部也斗争激烈,导致大量贵族沦落为普通士人,他们受过良好的贵族教育,其中不乏贤才,只是被宗法制隔离在政治之外,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宝藏,齐国就是第一个开启这个宝藏的国家,而它的“三选制”也可以算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科学最合理最严密的干部选拔制度:首先,它确立了进贤责任制,规定各乡每年进贤,有贤不举荐,就是避贤,就要被治罪。其次,它的选贤范围极大,不仅包括贵族,包括士,甚至包括平民,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打破周朝根深蒂固的等级礼制,意义非常伟大。

但即便如此,齐桓公仍然觉得自己招贤力度不够大范围不够广,因为这样充其量只是争取到了齐国的人才,天下那么大,人才还有很多,齐桓公一个都不想放过。于是他一口气派出了八十多个游士,让他们带上大量的车马、衣裘、财货,周游列国,引进天下贤士,为齐国所用。同时这些游士也可以作为亲善大使交好各国,同时还负有打探各国情报的秘密任务,可谓一举三得。齐桓公作为天下霸主,也需要了解各国的动向,若发现某国朝局不稳、内乱渐弥,他就可以立即派出军队对该国进行准确的军事打击。

齐桓公为何总共拜访了五次才终于见到稷

总之,齐桓公的种种招贤之举,让齐国顿时人才鼎盛一时无两,这样管仲就拥有了足够的人才资源组建他的“内阁”,齐国称霸的最强有力的中央领导机构,诞生了。

他们分别是:

上卿管仲,立为太宰,亦称为相;全面负责国家事务,统领各部门长官直接向国君负责。

下卿鲍叔牙,立为司空,负责劝谏君王与监察百官,堪称副相。

大夫隰朋,乃齐前庄公的曾孙(齐桓公的子侄辈),乃公族中的翘楚,他言辞雄辩,刚柔相济,且温文尔雅,进退合礼,非常有贵族气质,所以管仲让他担任大行,掌管齐国的外交事宜。

大夫宁戚,农业、畜牧与建设专家,后写有一部《相牛经》,大大提高了齐国的养牛技术,管仲让他担任司田,掌管齐国农业部门与国土资源部门。

王子城父,军事专家,长于行军布阵鼓振士气,立为大司马,掌管齐国军事机构。

大夫宾须无,法律专家,长于断狱审判,立为大理,掌管齐国司法机构。

大夫东郭牙,忠心耿耿,敢于直谏君主,不怕得罪齐桓公,更不怕得罪权臣显贵,立为大谏,掌管齐国监督机构。

另外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这个人就是因陈国(虞舜之后封国,都宛丘,即今河南淮阳)内乱逃到齐国来的陈国公子陈完,齐桓公将他任命为工正,掌管齐国工业生产,陈完正是战国时候代齐的田氏先祖。

齐桓公为何总共拜访了五次才终于见到稷

以上这些人,也为齐国的霸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大行隰朋上任后,向各国派出常驻使臣,如季劳专使鲁国;徐开封专使卫国;曹孙宿专使楚国;审友专使晋国;商荣专使宋国;晏尚专使燕国……以结好诸侯,钧之以爱,致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监其上下之所好,择其淫乱者而先征之,从而大大提高了齐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管仲死后隰朋还继任齐相,这是一个全才。

司空鲍叔牙上任后,建立起了一整套官员考核制度,规定乡、县、属等郊内外官员一年一次来国都述职报告,善者留用或提拔,不善者罢官或问罪。

大谏东郭牙上任后,设立了啧室(国家纳谏机构,相当于现在的信访办),允许并鼓励民众对国家政事畅所欲言,发表意见,看来中国古代也是有言论自由的,不错不错。

司田宁戚上任后,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儿,那就是土地改革。齐国从前是井田制,也就是说农奴除了封建领主的私田之外,还必须在国家的公田上劳作,等于是双重剥削,严重打击了农奴的积极性,于是他们消极怠工,造成公田大片荒芜。基于此,齐国开始土地改革,实行均田制,即打破公田、私田的限制,把各种土地按照肥瘠程度进行折算后分给农奴,废除劳役地租,统一收取实物地租,做到包产到户,多劳多得,从而大大调动了农奴的种田积极性。

我们都知道,土地改革是影响最深彻的改革,于是,中国农奴开始了向农民的过度,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巨变从此拉开序幕。

工正陈完上任后,开始大力发展军工生产,加强齐国军备建设。他派出大量采购人员,去各国收购先进的武器,带回来给武器专家研究,然后生产出更加先进的武器来,从此齐国的武器大大领先于国际水平。

司马王子城父上任后,则开始把提高齐国技击水平放在治兵的首要地位,大力提倡,不遗余力,并实施了“有拳勇股肱之力,筋骨秀出于众者,有则以告。而有不以告,谓之弊才,其罪五”等一系列方法,使得齐国全军都成了“武林高手”,搏击之术莫强于天下。在春秋战国时代,齐军被称为“技击”,成为强大军队的代名词。

大家知道闲乐生平常是研究中国古代名将的,这位王子成父在历史上似乎没啥名气,不能称得上名将,但司马迁对他评价很高,将他与孙武并提,说:“晋用咎犯,而齐用王子(成父),吴用孙武,申明军约,赏罚必信,卒伯诸侯,兼列邦土,虽不及三代之诰誓,然身宠君尊,当世显扬,可不谓荣焉?”(见《史记律书》)他之所以名声不显,可能与齐桓公称霸战争常不战而屈人之兵有关,所以王子成父在战绩上乏善可陈,却在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方面贡献巨大,司马迁认为他是齐国兵法《司马法》的主要研究创作者之一,说:“《司马法》所从来尚矣,太公、孙、吴、王子(成父)能绍而明之。”(见《太史公自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1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春秋管仲,才能堪比诸葛亮,他的一条强国计策,为何让后人脸红?
...所便流行起来。结语:总之,春秋时期的管仲,才能堪比诸葛亮,但他的一条强国计策,因为不符合礼仪,让后人脸红。
2024-02-25 23:54:00
齐恒公为什么任用管仲为相
...恒公,恒公为什么却任用管仲为相呢?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隆中对三分天下,取蜀汉称霸西南,刘备也由一个编草鞋卖的变成皇帝,诸葛亮由山野村夫变成一代贤相。刘备死后,诸葛亮辅
2023-05-31 14:15:00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他真的有管仲乐毅之才吗
诸葛亮自比的是管仲+乐毅,实际上,管仲和乐毅加在一起,也比不上诸葛亮的才能。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唯二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人,管路和乐毅只进了武庙。来比一比诸葛亮与管仲、乐毅的才能就
2024-07-15 20:43:00
古代先贤不胜枚举,诸葛亮为何要自比管仲、乐毅呢
...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意思是说,诸葛亮没成名之前也会在地里干活,干活的时候喜欢唱个小曲儿。他身材好大,且自命不凡,常常把自己与先贤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
2023-05-10 21:35:00
管鲍之交:春秋时期的智慧较量与兄弟情深
...概率很大。而其中做得最好的是后来三国时期的诸葛家。诸葛亮在蜀国,哥哥诸葛瑾在吴国,族弟诸葛诞在魏国,无论谁赢都能扶兄弟一把。接下来看看管鲍两位兄弟谁扶谁了。接下来事态的发展出
2024-03-16 02:45:00
诸葛亮为什么喜欢唱梁父吟,梁父吟是讲什么的,对诸葛亮有何意义
《三国志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这是诸葛亮传记中记载的内容,意思是说:诸葛亮在隆中耕种田地,喜欢吟诵歌谣《梁父吟》。诸葛亮
2024-12-03 10:11:00
管仲:智勇双全的齐国宰相,让儒家又嫉又恨又爱
三国时诸葛亮常自比为管仲、乐毅,管仲是齐国的宰相,乐毅是燕国的大将军,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的国力和外交地位都凌驾于中原列国之上,乐毅则率领燕国大军横扫齐国七十余座城池,又将其他
2023-12-02 08:52:00
聊聊友谊的典范——管鲍之交
...母,知我者鲍子也。这就是著名的管鲍之交。一提三国,诸葛亮肯定是绕不开的话题。大家都将注意力集中到诸葛亮的智慧,治国,治军上,却很少关注到徐元直也就是徐庶与他的友谊也是很值得称
2023-05-05 11:16:00
名垂青史:中国历史上十位传奇丞相盘点
...排名就是:周公旦、管仲、吕不韦、李斯、萧何、曹操、诸葛亮、房玄龄、魏征、张居正。一、周公旦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辅佐周武王成功讨伐商纣王,周武王在灭掉商朝的后不久就去世了,周
2024-04-09 15: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