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匈奴女人丧夫后,为什么大多会嫁给丈夫的战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20 14:0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打仗的时候得到将军赏赐的一碗酒,借着酒劲儿“嗷嗷”叫着向前冲,等酒劲儿挥发得差不多了,战争也就快结束了。其时,匈奴人会干一件事情,那就是寻找战友的尸体,这对他们来说是有大大的好处的。

匈奴女人丧夫后,为什么大多会嫁给丈夫的战友

《史记·匈奴列传》中说:准备打仗时,要先观察星月,如果月亮圆满就去进攻,月亮亏缺就退兵。匈奴人在攻伐征战时,谁杀死敌人或俘虏敌人,都要赏赐一壶酒,所缴获的战利品也分给他们,抓到的人也给予他们充做奴婢。所以在打仗时,每个人都自动地去寻求自己的利益,善于埋伏军队以突然迎击敌人。所以他们见到敌兵就去追逐利益,如同鸟儿飞集一处。如果遇到危难失败,队伍就会瓦解,如同云雾消散。战争中谁能将战死的同伴尸体运回来,就可得到死者的全部家财。

这不仅给今天的人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匈奴人的战争画面,还告诉人们,那时候的战场应该是“干净”的,基本找不到尸体的。与之对应的中原王朝其实也是这样的,据《战国策·韩策》中记载:“秦人捐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形象地描述了秦军光着膀子,左手拎着人头,右手夹着俘虏,奋勇杀敌的样子。为什么会这样卖力呢?这是因为人头意味着军功,军功多了就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

“暴首三,乃校,三日,将军以不疑致士大夫劳爵。”意思是战争结束后,士兵把自己砍下的人头交上去,相关的领导将它们收集在一起进行“公示”,看看其中有无作弊现象,如果没什么问题,三天之后就可以论功行赏了。

这是人头被拿了回来,但在战中或者战后割下一个死去的人的脑袋,实在是一件费力的事情,不太方便,有没有代替的方法呢?回答是:肯定有!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用其他部位代替人头的记载。如《说文解字》中就说:“馘(读guó),军战断耳也。”选择左耳,是因为古代以左为尊。这种做法以元朝为盛。另外,西夏也有以鼻代首的记载。

仅有鼻子和耳朵吗?当然不是。垓下之战中,人们熟悉的项羽一路逃到乌江,遇见乌江亭长,亭长劝项羽可以回到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但项羽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并将自己坐下马赐予亭长。于是,项羽下马步战,一口气杀了汉兵几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几处的伤。而后挥刀自刎。

面对项羽的遗体,历史的场景是这样的:汉军一拥而上,自相残杀,死者达数十人。最终,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等四人各得其一体,也就是说身上的某个部位,如大腿、胳膊什么的。他们把这些带回去,汉高祖刘邦分别给予四人封侯和食邑的奖励。其中,杨喜拉开了中华四大家族之一“弘农杨氏”的序幕,可以说一次“遗体”的军功,改变了一个家族的命运。

不难看出,对于一些重要人物,可能就不至于鼻子和耳朵,他们的遗体的每一个部位分明都代表着金钱与地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对于那些重量级的人来说,甚至连尸体也很难回来了,因而不存在“可怜无定河边骨”的事情,但却依旧是“犹是春闺梦里人”!

匈奴女人丧夫后,为什么大多会嫁给丈夫的战友

战场在这里“干净”了不少。另外,我们想要说的是,战争在大多数时候,根本不是电视里演的那样,一方势力很强,总把另一方打个落花流水。有些战斗常常是双方打得难分胜负,很僵持,不是一时半会的工夫,而负责战斗的指挥官也都会为对方留下一段处理遗体的时间。在战斗的间隙,双方的人员都会进入曾经交战的区域,把己方战死人员的遗体抬回去。那个时候,也是双方都打不动了或者谋划下一场战斗怎么打的时候,双方的指挥官对此心知肚明。

战后,打扫战场的权利与义务当然属于胜利的一方,古人在处理这方面的事情是很科学的,他们不会让遗体腐烂,因为那样会传播瘟疫,这就排除了影视作品中漫山遍野的尸体无人去收的现象。古人一般会将战场的尸体收集起来,就地掩埋或者焚烧,但这种情况是很少的,也就是说,大多数的尸体已经在战中被弄走了,没那么多可埋可烧的。这也是我们今天看到某某战役或者一下子死了数万甚至数十万人,却找不到这些人的骸骨的重要原因之一。总之,一句话:古代战场上的遗体真的不像今天电视里演的那样,人们可以把“演的”那些镜头当作“艺术”。

好了,现在可以回到《史记·匈奴列传》的记述以及匈奴人处理遗体的事情上来了。《史记》的记述让我们在匈奴人身上有了一个悄悄的发现。大家都知道,匈奴人实行收继婚,多数是兄弟亡故收其寡妻为已妻,包括兄收弟媳和弟收兄嫂。个别亦有子收庶母(父妾)为妻者。过去,一些人把这想像得太不堪了,认为大多数女性在死去丈夫后都被“收继”了,而他们处理“战友”遗体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那些女性的另一条“出路”。

匈奴人虽是全民皆兵的,但女人做的毕竟还是一些“后勤”的工作。今天的学者分析他们的人口应该在100-150万之间,我们按男女比例各一半来计算,应该有50-75万女人,少中青如果各占三分之一,匈奴成年或者为人妻的女人应该在15-25万之间。这些人在丈夫死后都会被收继吗?《史记·匈奴列传》告诉人们当然不是。

匈奴女人丧夫后,为什么大多会嫁给丈夫的战友

我们保守地估计,匈奴这个好战的民族每年在与中原王朝的交战中,至少死去1万男人是不成问题的,这1万失去丈夫的女人恐怕大多数是再嫁给了从战场上抬回丈夫遗体的士兵。而这个数字一定是高于正常死亡的,也就是说,匈奴女人的被收继其实连一半都没有占到,他她们会在丈夫战死后,嫁给丈夫的战友,虽然这也是一种收继,但明显要比被丈夫的兄弟收继文明多了。在女人被匈奴的男人视为财富的年代,人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匈奴的男人会像战场上杀敌一样勇猛地弄走“战友”的遗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20 15:45:3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抢回战士的遗体,成吉思汗颁布了一条奇葩命令
...民族政权的战争,相比千年前的汉朝,霍去病一战斩11万匈奴首级的战果,相差甚远。为了抢回死去战士遗体,成吉思汗颁布的这一奇葩命令,在当时让死去战士妻女倒了大霉。这条命令如果放在
2023-02-16 18:51:00
匈奴奉行“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习俗,这背后有什么原因?
了解古代史的人都知道,匈奴是一群令中原皇室闻风丧胆的存在。他们生活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凭借着超强的战斗力在草原上为所欲为,时不时地挑衅一下中原皇室。或许是因为他们的民风过于彪悍,他
2023-02-02 20:11:00
王昭君的悲剧:汉匈文化冲突下的女性命运
...货币等,后来又有刘邦建立汉朝。到了西汉的时候,北方匈奴渐渐壮大,因为刚刚建立汉朝,没能打过他们,所以刘邦就和他们讲和,把西汉的公主,嫁到匈奴去,说到这里应该会有一些人发现,匈
2024-04-07 11:21:00
古人说宁娶寡妇,不娶生妻,什么叫生妻?生妻为什么不能取?
...降,李陵是西汉飞将军李广之孙,李家是世代为西汉抵御匈奴的名将世家,后来李陵在浚稽山之战中由于孤军深入,在匈奴腹地遭遇了匈奴且鞮侯单于主力部队包围,最终李陵全军覆没,他本人也只
2022-12-22 21:25
探寻匈奴婚俗的起源,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背后原因
匈奴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族群,他们盘踞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并且通过不断兼并和侵占,使自己的力量不断壮大,甚至曾一度可以和中原政权抗衡。可以说从先秦时期开始,匈奴就不断和中原王朝
2023-09-08 00:10:00
传奇女子王昭君:从冷宫宫女到匈奴皇后的逆袭人生
...华。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没过几年事情就迎来转机。匈奴单于求和亲,元帝选中王昭君 公元前33年,汉元帝年纪已经不小了,边关的匈奴已经成了他的心腹大患。可惜,此时的汉朝还没有
2024-03-06 14:25:00
王昭君:从汉朝公主到匈奴王后的传奇人生
公元前33年,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塞和亲,嫁给了南匈奴的呼韩邪大单于。那时,昭君19岁,真是世上少有的美人。然而,呼韩邪大单于已是暮年,完全没有文艺作品中的风采。两年后,也就是公
2023-10-07 14:25:00
为什么古代男人宁愿光棍,也不娶匈奴女人为妻?原因羞于启齿!
...一种羞于启齿的现象中徘徊犹豫,愿意选择光棍而不愿娶匈奴女子为妻。这个古老之谜,虽然涉及爱情、婚姻和文化的碰撞,但更深刻的原因常常隐藏在文字之下,如尘封的经卷,不愿轻易启齿。在
2023-10-24 15:01:00
王昭君出塞到底是出于无奈还是心甘情愿
...宫女,并不是汉元帝的女人。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匈奴单于呼韩邪第三次向汉朝提亲,可是有哪个公主肯嫁给一个匈奴人?或许是王昭君真的厌烦了宫中女子的阴谋诡计,或许她想要得到汉
2024-04-30 16:0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