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公元684年九月,徐敬业于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他自称匡复府大将军,扬州大都督,为了显示自己的正义,他打出了“勤王救国,匡扶卢陵王李显复位”的旗号。此外,徐敬业还让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写了一道檄文,就是那篇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徐敬业拥兵十余万,一开始声势浩大,但是不到三个月就失败了,他本人也被部下所杀。
徐敬业又名李敬业,唐朝开国名将李勣(徐世勣)之孙,梓州刺史李震之子。
公元669年,李勣去世,徐敬业继承了李勣的爵位,历任太仆少卿、眉州刺史。
徐敬业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驾崩,李显继位。第二年,武则天先是以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随后又废除了李显的帝位。
就在同一年,徐敬业、给事中唐之奇、长安主簿骆宾王、詹事司直杜求仁因事获罪,都遭到了贬黜。徐敬业被贬为柳州司马,唐之奇被贬为括苍县令,骆宾王被贬为临海丞,杜求仁被贬为黟县令。这些人被降了职,心怀怨气,他们齐聚扬州,招募人才,笼络人心,决定起兵作乱。
徐敬业将朝廷任命的扬州长史陈敬之斩首,控制了扬州。他在民间找了一个和已故太子李贤相貌相似的人,欺骗众人说道:“太子李贤没有死,他就在这里,是他命令我起兵的。”
李贤是武则天的次子,后来被武则天害死了。
武则天得知徐敬业叛乱,命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军三十万南下征剿徐敬业。
武则天
徐敬业的军师名叫魏思温,颇有谋略,他对徐敬业说道:“你以恢复天子的权力为口号起兵,那就应该大张旗鼓地北进,直取东都洛阳,这样天下之人都会认为你是在救援天子,各州县都会响应你。”
徐敬业麾下有一个人名叫薛仲璋,之前在朝廷做过监察御史,他不赞同魏思温的计策。薛仲璋说道:“金陵有帝王之气,又有长江天险,足可以固守,我们应该先向南夺取常州和润州,以此为根基,然后再向北夺取中原,如此一来,进可攻,退可守,这才是万全之策啊。”
魏思温又对徐敬业说道:“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都对武则天专权不满,心中有怨气,他们听说你起事了,都准备好了干粮和兵器,等待着你的到来。如今形势对我们有利,不趁着大好时机立大功,却想着退缩,自建巢穴,远近的人知道了,谁还有心思愿意帮你呢?”
武则天
徐敬业听不进去魏思温的建议,他率军南渡长江,攻打润州。
魏思温对杜求仁说道:“兵力合在一起战斗力就强,兵力分散了战斗力就弱,徐敬业不渡过淮河和山东的兵马一起进攻洛阳,很快就会失败。”
润州刺史李思文是徐敬业的叔叔,他率军据城坚守,抵抗徐敬业,但最终城池还是被攻破了,李思文也被生擒了。
魏思温劝徐敬业将李思文斩首示众,徐敬业不听。润州司马刘延嗣不愿意屈膝投降,徐敬业很生气,想将刘延嗣斩首,魏思温替刘延嗣说情,徐敬业这才饶了刘延嗣。
曲阿县令尹元贞率军来救援润州,结果被徐敬业击败,尹元贞也被生擒了。徐敬业用刀刃威胁尹元贞投降,尹元贞宁死不降,被徐敬业处死。
李孝逸率军进至临淮,派部将雷仁智与徐敬业交战,结果被徐敬业击败。李孝逸心里有些害怕,他按兵不动,不敢再往前行军了。
李孝逸
殿中侍御史魏元忠找到了李孝逸,对他说道:“天下安危,在此一举。安宁的日子久了,一旦有了叛贼,天下人都在等着看叛贼怎么灭亡。如今你不敢进兵,百姓们肯定对你感到失望,这样的话朝廷肯定会派别的将军来取代你,到时候你有什么理由来逃避畏缩不前的罪责呢?”
李孝逸听了,幡然醒悟,下令大军出击,斩杀了徐敬业的部将尉迟昭。
同年十一月,武则天又任命左鹰扬大将军黑齿常之为江南道大总管,与李孝逸协同征讨徐敬业。
黑齿常之
徐敬业在兵力上处于劣势,他虽然骁勇,打了几场胜仗,但是胜少败多,根本抵挡不住朝廷的大军。
徐敬业接连丢城失地,见败局已定,他准备渡海逃往高丽。行至海陵地界时,刮起了大风,无法乘船出海。徐敬业的部将王那相突然倒戈,斩下了徐敬业、徐敬猷等人的首级,向朝廷的军队投降。
唐之奇、魏思温等人也被生擒了,之后被斩首,首级被送往洛阳。
徐敬业如果能采纳魏思温的建议,或许有成功的可能,但是他战略眼光不足,最终落得一个兵败身亡的结局。
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21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