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超七成受访者期待高校与社会进一步互通共建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8-30 11:45: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超七成受访者期待高校与社会进一步互通共建

今年7月以来,全国不少高校陆续打开校门,欢迎各地游客前来参观,但预约制入校也给游客带来了一些困扰,入校名额难抢、排队时间长等问题,让不少人感叹想要进入大学校园不太容易。近日,中国青年报社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发布的一项有1001名受访者参与的调查显示,超九成受访者支持大学对社会公众开放,其中79.7%的受访者支持大学有限开放,需要对入校方式、时间等加以限制。75.4%的受访者期待进一步推动高校与社会互通共建,在校学生期待的比例更高,为81.9%。

近八成受访者支持大学对社会公众有限开放

8月8日下午1点多,在北京大学东门附近,来自河北的胡娜正带着孩子排队入校参观,“趁着孩子放暑假,带他来看看,感受一下大学校园的氛围。”胡娜说,为了抢到入校名额,自己提前一周就在做准备,把信息都填好,等早上8点一到,准时开抢。胡娜感叹,北大的预约名额很难抢,基本上几秒钟就没了。当被问到大学是否应该对公众开放时,胡娜觉得,现在虽然算是开放了,但每天入校的名额有限,得提早规划,不然肯定进不去。高校即使做不到完全开放,也希望能每天多一些入校的名额。

在北京大学东门、清华大学西门附近,有不少游客站在校门前拍照,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人后发现,有的游客是临时过来参观的,到门口想要预约,才知道名额已经满了。

00后韩宇在厦门大学读研究生,她发现最近学校里经常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研学团,不少中小学生进到校园参观、就餐、参加活动。韩宇觉得,厦门大学作为著名高校,完全放开可能会有众多游客前来打卡,给学校带来管理上的困难,但完全封闭也不太好,“学校最好适当放开,每天放出一部分入校名额,既能满足大众参观的需要,也不会干扰学生的日常生活”。

大学应如何开放?调查显示,超九成受访者支持大学对社会公众开放,其中,79.7%的受访者支持大学有限开放,需要对入校方式、时间等加以限制,13.4%的受访者认为大学应不做限制地完全开放。也有6.9%的受访者认为不应该开放。

“高校应当将满足学生生活学习需要排在第一位,再去考虑开不开放、如何开放的问题。”现居南京的90后张文强支持高校适当开放,“在满足在校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前提下,高校作为公立学校,同样是重要的社会公共资源,应当开放给有需要的公众。”

在北京工作的90后刘为觉得,高校应该回到新冠疫情之前的状态,对社会公众完全开放,“现在有的高校人为设置了许多障碍,造成入校名额紧缺,反而会引起一部分人跟风,导致在一段时间内许多人集中涌入学校,入校变得更加困难。”

62.6%受访者担心人员流动性大,不安全因素增加

今年7月初,武汉大学发布了社会公众线上预约入校参观的通知,社会人员可通过预约方式进入校园。在武汉大学读研的00后宋霏霏留意到,自从学校开放预约以来,校园里的游客明显增加了,大多是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参观,或是来自各地的研学团。“我对游客进入校园并不反对,对于小学或初中的学生来说,有机会看看大学是什么样,感受校园的氛围,一定程度上能让他们从小树立目标,有所追求,是一件好事。”宋霏霏说,武大校园内有不少居民区,平时也能接触到不少校外人员,所以校园开放对自己影响并不大。

但宋霏霏感觉,大批游客进入校园,确实带来了一些困扰。“首先是食堂被挤占,尤其是用餐高峰期,会显得格外拥挤。另外有些游客存在不文明行为,会破坏校内环境,比如在校园里乱丢垃圾,坐在学院门口低矮的树上。虽然有安保人员时常巡逻,但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很难完全杜绝,挺无奈的。”

韩宇觉得,有些研学团的游客到学校参观后,可能觉得比较新鲜,会到处参观拍照,像厦门大学比较出名的芙蓉隧道,有时会有游客站在道路中间拍照,对于骑自行车出行的学生不太友好,如果不注意,容易发生碰撞,产生安全问题。

调查显示,对于大学开放可能产生的问题,62.6%的受访者担心人员流动性大,不安全因素增加,56.0%的受访者担心可能破坏校园环境及公共设施,49.7%的受访者担心校内外人员之间产生冲突。其他还有: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影响学生生活(43.4%),教室、食堂等资源被挤压(40.4%),影响师生教学活动(40.2%)。

超七成受访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推动高校与社会互通共建

“学校对社会开放,需要对入校的人数和参观的区域进行限制。”韩宇认为,应当加强对入校人员的审核,严格落实实名制。她注意到,学校周边有黄牛售卖入校名额,但不太清楚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她希望学校能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和审查。同时,“希望能对入校参观的游客进行文明引导,比如让他们阅读入校规定和文明守则,同时安保人员应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后果严重的甚至可以加入黑名单。”

宋霏霏觉得,校园开放后,学校的后勤保障一定要跟上,要加强日常巡逻与安保。在学校建设上,应倡导游客文明游园,比如做一些告示牌或者贴文明标语,向游客倡导文明参观。另外,学校也要加强宣传,有些游客只知校园开放了,但不太清楚需要提前预约,导致到了学校后才发现无法入校,容易产生矛盾。

要实现满足社会需求和维护校园秩序之间的平衡,学校应做好哪些工作?调查显示,60.3%的受访者认为应控制每日进入校园的人流量,55.8%的受访者认为应限定外来人员的入校时间,55.1%的受访者认为应对宿舍、图书馆等场所限制入内。

其他还有:入校刷身份证或提前登记身份信息(53.7%),完善校规,建立黑名单制度(44.5%),加强安保工作,提升应急处理能力(41.7%)。

张文强认为,对于已经开放的学校,要根据学校的承载力以及公众的入校需求,对入校名额进行把控,设置合理的入校人员数量。高校可以参考地方图书馆、博物馆的管理方式,对违反学校规定的游客,或者预约后毁约的情况,进行适当惩戒,比如规定多少日内不能再预约等。

调查显示,75.4%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推动高校与社会互通共建。交互分析发现,在校学生认为有必要的比例更高,为81.9%。

“每年的樱花节,学校都会对社会大众开放,欢迎各地游客前来赏樱打卡,这在一定程度上既能传播学校的文化,也能促进学校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宋霏霏觉得,学校可以多举办一些开放日活动,比如高考后填志愿期间,让家长和学生有机会亲自到学校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志愿填报。另一个节点是寒暑假,可以让年龄较小的学生到校园里参观,看看校史馆、图书馆,让青少年对大学有初步的了解。

“我之前去过南京大学,但一个人参观的体验并不好,不知道有哪些值得看的。我觉得高校之间可以组织集体参观活动,安排专门的人进行讲解,也能认识别的学校的朋友,体验会更好。”宋霏霏说。

此次调查的受访者中,在校学生占35.9%,校内工作人员占17.8%,校外人员占46.4%。来自一线城市的占32.4%,来自二线城市的占43.5%,来自三四线城市的占19.2%,来自县城或城镇的占4.3%,来自农村的占0.7%。

(应受访者要求,胡娜、韩宇、宋霏霏为化名)

来源:中国青年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30 1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美国未来经济发展缺乏信心。数据显示,分别有38%和45%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的美国经济状况“较差”或“很差”,同时有72%的受访者认为美国经济“在未来会更差”。此外,当被问及“美
2023-01-31 09:24:00
调查显示:超七成宁波女性消费者每年都出游
...性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超七成受访者每年出游调查显示,82.85%的受访者经常参与社交聚会活动,活跃度较高。咖啡厅、茶馆、甜品店以及购物中心、商业广场凭借
2025-03-10 21:59:00
演出一票难求 超七成受访者遇到过抢票难
...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3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1.5%的受访者遇到过抢票难
2023-08-31 10:23:00
...实施专题调查并开展宣贯解读工作。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消费环境越来越好,超六成消费者认为本地区2023年的消费市场充满活力,预计2024年消费活力将更加充沛。今年1月,
2024-03-14 09:37:00
超七成受访青年注重旅行中的“文化味儿”
...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738份。调查结果显示,46.89%的受访者非常喜欢旅行,36.02%的受访者比较喜欢旅行
2024-03-04 16:46:00
...“算法”规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一项调查显示,超过70%受访者表示曾被“算法”推荐服务困扰,超过60%受访者认为生活中普遍存在“大数据杀熟”。绝大多数用户认为,“算法”推荐技术
2024-02-05 23:13:00
中消协调查报告:“多平台价格差异大”最影响消费意愿
...权舆情热点。 图片来自中消协报告。调查发现,近八成受访者对线上线下消费环境表示放心,多数受访者对消费环境监管力度与成效表示认可,认为消费环境越来越好;线上线下消费市场发展各有
2024-03-14 10:57:00
以“精准画像”助力青年安居
...区委调研青年购房影响因素以“精准画像”助力青年安居受访者供图“我来自无锡,当时因为政策在上海没有购房资格,便在平湖买了房。如今金山区出台了人才安居新政,我打算把平湖的房子置换
2023-12-26 09:06:00
中消协发布调查报告:近八成受访者对未来一年经济发展有信心
...费信心”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消费环境越来越好,近八成受访者对未来一年经济发展状况有信心、消费环境将变得更好,公众信心总体乐观。中消协调查发现,
2023-03-15 13:5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一本正经胡说八道”:AI幻觉到底有多可怕?
中新网北京4月1日电(记者 吴涛)在享受AI带来便捷的同时,你是否发现这个问题挥之不去——AI幻觉,一种“看似真实、实则虚构”的内容生成现象
2025-04-01 19:54:00
本文转自:人民网薄晨棣清明小长假即将到来,不少人计划出游出行。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资料显示,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025-04-01 19:55:00
南海网4月1日消息(记者 韩星)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在这个关于回忆的节日里,记忆中一定有人触动着你的神经。TA虽然已经离开这个世界
2025-04-01 20:02:00
逛消博会欢游海口 各大景区优惠活动来了
南海网4月1日消息(记者 丁文文)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将于4月13日至18日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记者从海口市旅文局获悉
2025-04-01 20:10:00
近日,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北院门派出所接到学生小王的紧急求助,称其上学途中不慎遗失手机。接警后,社区民警李明迅速展开行动
2025-04-01 20:10:00
当企业用律师思维起草生命攸关的声明时,已注定失去道德制高点。---3天前,小米SU7发生事故,造成3人死亡。消息终于没有压住
2025-04-01 20:11:00
重庆江津警方破获一起在建工地外墙铝板盗窃案
近日,重庆市江津区公安局圣泉派出所采取积极措施,以专业高效的行动成功破获一起辖区在建工地内盗案件,为企业发展筑牢了安全防线
2025-04-01 20:17:00
中新网北京4月1日电 (记者 陈康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下称“中上协”)1日发布消息称,中上协近日举办了“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境外分会年度工作会议暨境外上市合规培训”
2025-04-01 20:24:00
中新社北京4月1日电 (记者 郭超凯)记者从中国应急管理部获悉,中国救援队伍在缅甸受灾严重的曼德勒市持续开展救援工作。截至当地时间4月1日8时
2025-04-01 20:24:00
中新网成都4月1日电(记者 刘忠俊)四川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下简称“成都住建局”)4月1日通报称,部分不良自媒体通过大型互联网平台发布“可通过外挂手段代抢保障性租赁住房”虚假不实信息
2025-04-01 20:24:00
中新网北京4月1日电 据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期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岩手县、爱媛县、冈山县、三重县、群马县、宫崎县等多地发生几十年一遇的大面积山火
2025-04-01 20:24:00
一年四季 泉在济南|济南植物园首届非遗手造游园会即将火热启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徐晓磊当草长莺飞邂逅千年匠心,当露营的人群与传统文化擦出花火,这个春天,济南植物园重磅推出 “春韵传薪非遗手造游园会”
2025-04-01 20:27: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胡玲玲 刘志坤 郭辰昊 岳致呈4月1日,在青岛举行的山东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大会上,山东数字文化集团与腾讯集团签约共建山东数字文化科技研发应用中心
2025-04-01 20:27:00
泰国曼谷防灾减灾指挥中心解除曼谷市地震灾区公告
泰国曼谷防灾减灾指挥中心解除曼谷市地震灾区当地时间3月31日23时20分,曼谷市政府防灾减灾指挥中心发布公告,正式解除该中心于28日发布的关于将曼谷市列为地震灾区的公告
2025-04-01 20:38:00
话说,今天有个事情真是引发了微博和朋友圈的全体热议,那就是小米SU7高速起火,最终导致三人死亡的事件。而这个事件之所以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2025-04-01 20: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