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选择安宁疗护就是放弃了吗 临终抉择如何让谢幕少留遗憾?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8-17 08:12:00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名词解释

安宁疗护

安宁疗护是一种专注于为生命末期患者提供身心全面照护的医疗服务模式,旨在通过症状管理、心理支持、家属协助等方式,帮助患者减轻痛苦、维持尊严、提升生活质量,同时为家属提供情感支持和哀伤辅导。其核心理念是尊重患者意愿,不以延长生命为唯一目标,而是关注患者在生命末期的舒适与安宁。安宁疗护在欧美等国 家 称 为“hospicecare”,在新加坡、我国台湾等地称作“慈怀疗护”“善终服务”等,我国内地大多译为“临终关怀”,直至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试行)》中确定用词“安宁疗护”,同时将临终关怀、舒缓医疗、姑息治疗等统称为安宁疗护。

真实故事

“安宁疗护给予患者的不只是身体上的舒适,更是一种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活得有尊严、有意义,也让家属在悲伤中找到平和,让离世不再只是痛苦与遗憾。”

>>故事1:接受安宁疗护后平稳度过两个多月

病床上的是老李的父亲。今年4月底,年近九旬的老人突发脑梗,被送入ICU治疗,期间多次收到病危通知。当时,接诊医院曾建议行气管切开术,且需长期留观ICU,这让无法随时探视的家属陷入焦虑与不安。

“那时,我们已着手准备后事。老人生前有遗体捐献意愿,我们也代为签署捐献协议,并做好了相应心理准备。”老李说,“但我妹妹一直关注科普文章,了解到安宁疗护能让老人少受不少罪,便决定转院。自5月中旬转入安宁疗护科至今,父亲已平稳度过两个多月。”

“我常说,这70多天是安宁疗护科医生为老伴抢回来的,是这里给了他第二次生命。”老李87岁的母亲一边为老伴擦拭头部,一边感慨,“医生一直让我多跟他说话,我们就坚持不断地和他说话。没想到,他似乎能感知到,有时脸上会浮现出近似悲伤、似要落泪的神情。”

据了解,像这样的患者,扣除医保报销部分,日均治疗费用,自己承担约300元。

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如此幸运。“通常转到安宁疗护科的患者或家属,都是经过反复思量的。即便这样,往往到了最后一刻,家属还是难以彻底释怀,陷入情感与理性的激烈拉扯。”曹诚说。

>>故事2:到了最后一刻也难以选择放手

一位年近六旬的患者,曾是央企海外项目的高管。退休后,命运却给他开了残酷的玩笑——被确诊为肾癌,一侧肾脏已被迫切除,肿瘤却已转移至全身。后来,患者因坠积性肺炎被送进ICU,二十多天的治疗没有带来丝毫转机。转入安宁疗护科时,患者已陷入昏迷,但家属始终悉心照料,不离不弃。然而,原发疾病的进展并未停歇。

一天,家属匆忙跑进医生办公室,告知患者心率已超170次/分,血压也在持续下降。医生征求家属意见时,他们几乎是脱口而出“全力抢救”。在持续泵入稳心率、升血压的药物后,患者的各项指标暂时回归正常。可病情的发展并未因此减缓:尿量日渐减少,低蛋白血症让他全身肿胀得愈发严重,背部生出湿疹、骶尾部也出现了褥疮……家属再次来到医生办公室,泪流满面:“看着他这么痛苦,真想放手,可到了最后一刻,怎么都舍不得啊!”

几天后,当患者的生理指标再次急剧恶化时,患者的弟弟和孩子终于艰难地说出口:“不想再让他遭罪了。”最终,家属颤抖着双手,在放弃抢救告知书上签下名字、摁下手印。

“面对亲人离世,理性与情绪的冲突本就正常。理性并非要消灭情绪,而是帮人们在痛苦中找到平衡与应对的支点——接受‘死亡’是有限生命的必然终点,而非个人或家庭的‘失败’。”曹诚认为,“理性的终极意义,是让人在情绪的暴风雨中稳稳握住生命的舵盘,在情感与理智之间架起一座可通行的桥。”

>>故事3:母亲安宁疗护中去世儿子加入志愿者队伍

在安宁疗护团队中,每一段生命的最后旅程都会被悉心守护,许多志愿者都是患者的家属。齐燕表示,有的人在亲人离世后选择加入志愿服务,一位理发师经常为患者提供理发服务,而一名建筑设计师则用专业技能设计“温暖病房”。

据齐燕讲述,在中西医科病房,一位长期患病的老人因剧烈的疼痛和呼吸困难入住医院。多学科团队结合中医和西医手段,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改善了呼吸问题,让她在生命最后阶段获得尽可能的舒适。

患者的儿子是一名建筑设计师,他全程陪护母亲。在安宁疗护团队的指导下,他看到母亲平静度过生命最后时光,没有经历无效的化疗或放疗,也没有承受额外痛苦。母子在这段时光里获得更多平静与温暖的交流,感受到生命的尊严与价值。

这一经历深深打动了儿子,他随后成为志愿者,参与病房改造和环境优化。从家属视角出发,他将病房设计得温馨、充满家庭氛围,让入住患者在最后的时光里不仅能获得舒适照护,还能感受到存在的意义与家庭的温暖。

齐燕感慨道:“安宁疗护给予患者的不只是身体上的舒适,更是一种希望——不是无止境的生命,而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活得有尊严、有意义,也让家属在悲伤中找到平和,让离世不再只是痛苦与遗憾,而是一段被尊重与爱护的旅程。”

>>故事4:离世前与多年分开的女儿拥抱和解

齐燕跟记者分享了一个让她印象深刻的患者故事。那是一名40多岁的女性,宫颈癌晚期,身体状况非常虚弱。“来到医院时,她双腿严重浮肿,腹部积水,还带着尿管和引流管,坐卧不宁,痛苦不堪。她离异多年,跟孩子也多年没有联系,生活几乎完全依赖于她的姐姐,但姐姐也有自己的生活,不能一直照顾她。”

齐燕说:“听说医院提供安宁疗护服务后,她转到了我们这里。我们通过多学科团队的专业护理,结合中西医技术,控制了她的疼痛和水肿,改善了营养状况,让她在身体上得到舒适,在心理上获得安宁。但问题依然存在——她没有固定住所,姐姐无法全天陪伴。于是,我们与她姐姐商量,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小房,让她继续接受护理。我们的护理团队定期上门,进行安宁疗护照护;社工经常家访,帮她采购生活用品、整理房间,并尽可能缓解她的生活困难。”

除了身体上的照护,安宁疗护团队还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与心愿。她最大的愿望,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与疏远多年的孩子重逢。多年来,母女之间存在隔阂,女儿一直认为母亲在她幼年时曾抛弃自己。在团队和患者姐姐的多方努力下,孩子终于来到母亲身边。母女紧握双手、相拥而泣,长期积累的隔阂在这一刻得以化解。几天后,这位母亲平静离世。

安宁疗护是一堂死亡教育课

“安宁疗护不是延长生命,而是让生命最后的时光有温度、有品质,能够跟家人好好说再见。我们的目标就是陪着他们安宁地走向生命终点,让生命尽头不再孤单,让每一次告别都充满尊严和温暖。”

安宁疗护,引导患者对死亡形成正确认知

2020年,曹诚加入国际医学中心安宁疗护科,任科主任。“我原本在老年医学领域,常接触到需要直面死亡的患者与家属。不少家属明确提出‘要生命宽度而非长度’‘要生活质量而非存续时间’,那我便顺着这些需求展开工作。”曹诚说。

在曹诚眼中,安宁疗护是一堂关于死亡的教育课。与世界诸多古老文化相似,死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也是禁忌话题,谈论死常被看作不吉利。“但帮助临终者预想生命最后的模样,让他们在心理上做好接受与面对死亡的准备,同时协助亲属做好应对丧亲之痛的准备,引导他们尊重‘生命来去’的自然规律,反而能有效缓解与死亡相伴的焦虑与恐惧。”曹诚说。

他举了几个临床案例:科室曾接诊一位不到40岁的晚期卵巢癌患者,未婚,由父亲陪同入院。“她被强烈的焦虑与恐惧裹挟,全身不受控制地颤抖,拒绝与他人交流;血气检测显示二氧化碳分压仅十几,临床表现已接近癔症状态。”曹诚回忆,“患者始终笼罩在恐惧与焦虑中,最终加速了她的离世。可以说,真正终结她生命的是恐惧,而非癌症本身。还有一位40多岁的男性胃癌患者,同样被焦虑与恐惧困住,沉浸在自我情绪中拒绝沟通,这类被负面情绪主导的患者,死亡进程往往会加快。”

当然,也有令人欣慰的案例:“曾有一位被脑外科判定为无救治希望的患者,带着呼吸机被送进科室。我们一步一步的努力,使其先达到拔管指征,为其拔出呼吸机,改用高流量吸氧,再逐步过渡到面罩、鼻导管吸氧。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患者清醒了,虽有部分活动障碍,出院时竟能自行走出科室,只需在康复科进行康复训练。”曹诚说,“这样的病例并不少见,我还记得有位患者恢复到能在病房里炒股呢,因此安宁疗护绝不是放弃治疗。”

曹诚坦言,临床中年轻患者对死亡的焦虑与恐惧感往往更强烈。“一方面可能与年轻人神经系统更活跃、更发达有关;更重要的是,相较于年轻人,离死亡更近的老年人对死亡的认知更深入、思考也更周全。”

因此,曹诚认为安宁疗护的核心要义正是:引导患者先对死亡形成正确认知,进而显著缓解其焦虑与恐惧。

正如脱口秀演员步惊云曾说的89岁姥爷的段子,她接到妈妈告知姥爷病危的电话就往医院赶:“家里的亲戚孩子都围在姥爷的病床边,所有人一边流泪,一边等……”但昏迷3个星期后,姥爷缓过来了。出院后的姥爷每天都“向死而生”,每天问自己:“如果明天没气了,今儿吃啥啊?”还买了一直想骑但不敢骑的电瓶车,理由是——“这个年龄干啥不危险”。

让患者与家属都能心无遗憾,达到“生死两相安”

齐燕介绍,安宁疗护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症状,更强调心理、精神层面的支持。她表示,这部分工作也被称为“死亡教育”,核心是让患者与家人之间能够“好好道谢、好好道别、好好道爱、好好道歉”,实现与自己、与他人和解,让生者与逝者都能心无遗憾,达到“生死两相安”的状态。

齐燕表示,在这一阶段,精神和心理层面的照护非常重要,包括帮助患者和家属完成情感收尾。

安宁疗护服务不仅止于患者去世前,还会延伸到丧亲后的哀伤辅导。部分家属可能因亲密关系难以走出心理阴影,这时需要专业干预。齐燕强调,这类干预通常由社会工作者(社工)来完成,包括心理疏导、家庭和亲密关系的调节,以及丧葬相关指导等。此外,志愿者也参与日常照护,在康复或照护中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不过,志愿者通常需要保持相对固定性,以便与患者建立稳定的关系。

齐燕总结道:“安宁疗护不仅仅是缓解病痛,更是让患者在生命最后阶段活得舒适、有尊严,同时帮助家属心理平和,做好面对死亡的准备。医生、护士、社工和志愿者共同组成的团队,是让这一切成为可能的重要保障。”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唐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18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走近安宁疗护:让生命“转身”处不留遗憾
...北京4月4日电 题:走近安宁疗护:让生命“转身”处不留遗憾中新网记者 徐婧走进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简称“清华长庚医院”)安宁病房区,走廊里静静流淌着一条“生命长河”
2024-04-04 11:08:00
安宁疗护是医学和人文的高度有机结合(平行病历·聚焦医学人文⑧)
...接受死亡的态度,为濒死患者及家人留下许多无法挽回的遗憾和人生悲剧。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如果面对所爱之人能够摆脱缄默、勇于承担责任,是否人生会少很多遗憾?面对死亡也多一份坦然?我
2025-03-18 04:37:00
...实现临终心愿,也无法对最后阶段作出安排。最终,老人遗憾离世,子女也久久无法走出悲痛。项巧珍讲述了一对父女的故事。父亲患病后,女儿始终不敢和父亲谈及真实病情。一天晚上,她找到项
2024-05-17 09:26:00
安宁疗护中如何提供情感支持?
...疗护中,患者可能会表达对死亡的恐惧、对未完成事情的遗憾,或是对家人的担忧。此时,耐心的倾听显得尤为重要。不要急于给出建议或安慰,而是耐心地听他们说完,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
2025-03-21 10:14:00
...当然,患者家属不签字,医生是不能进行手术的。最终很遗憾的是,在家属们的再三犹豫中,老人很遗憾地心跳停止,几经努力没有抢救成功。这是两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两位老人的命运在家属不同
2025-01-15 10:34:00
“此刻,患者更需要我们!”
...们坚持的动力。”孙婧婧说。“过年不能陪伴家人,觉得遗憾吗?”记者问孙婧婧。她摇摇头说:“此刻,患者更需要我们!”孙婧婧回忆起自己从业以来第一次除夕值班,那时她还为不能和家人团
2024-02-10 09:22:00
《上错花轿嫁对郎》哑妹齐燕笙:无声的守护,深情的告白
在电视剧《上错花轿嫁对郎》中,哑妹齐燕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角色。虽然她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她的行动和眼神却充满了深情和勇气。她的沉默不仅仅是一种自我保护,更是一种无声的守护
2023-12-03 22:49:00
安宁疗护社工:抚平生命最后时光的忧与愁
...慕离世时不太痛苦的老伙伴,也有的会想到自己还有哪些遗憾、还想实现哪些心愿。梁娟娟说,追忆逝者、探讨生死、重拾价值,这些都是追思会的意义。是否选择安宁疗护,与人们对疾病的认识、
2024-04-05 07:06:00
安宁疗护,让生命谢幕如秋叶般静美
...的回忆吧。她现在的情况居家疗养未尝不可,别让她留有遗憾。”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安宁疗护科主治医生唐晶晶的一席话点醒了李勤。“那是她和我爸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就带她回去看看吧。”“
2023-10-17 06:51: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当书页遇上音符,让阅读“声”动有趣南京昨举行音乐阅读分享会,新添“图书漂流”驿站30家南报网讯(记者王峰)让旧书流通,让读者流动
2025-10-08 08:06: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子俊储笑抒这个假期,钟山风景区吸引了众多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打卡。南京智慧旅游大数据运行监测平台显示
2025-10-08 08:07:00
国际金价史上首次触及4000美元/盎司,国内金饰越过1100元/克“金”彩长假,黄金热登上热搜话题□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国俊长假以来
2025-10-08 07:32:00
记者走基层丨廊坊市御龙河公园:炊庄高腔戏 观众过足瘾
10月6日,在廊坊市御龙河公园,炊庄高腔戏第九代传人李书芝(右一)教授观众表演技巧。河北日报记者 刘 杰摄“少打关西闯定邦
2025-10-08 07:56:00
郑州一中学就“学生从家长身上踩过”致歉:感恩教育细节考虑不周
华商网讯 10月7日,河南郑州中牟新区第三高级中学通报:10月6日,有媒体发布我校有学生从家长身上踩过的报道,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2025-10-08 07:35:00
广州铁路警方通报:34岁男子在动车上猥亵7岁女童被刑拘
华商网讯 广州铁路公安处发布警情通报:2025年10月3日17时37分,D1819次列车乘警值乘中接报一起涉嫌猥亵警情
2025-10-08 07:34:00
一群学生演员将“时代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士莪的故事搬上了舞台。近日,哈尔滨工程大学传承弘扬哈军工精神的舞台剧《杨士莪》在启航剧场首演
2025-10-08 06:51:00
10月2日,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综合训练馆内,38名来自老挝、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的学员,正在潜心学习吴桥杂技的各种绝技
2025-10-07 08:31:00
月到中秋分外明人到中秋情更浓今天让我们一起点亮家乡月亮月是故乡明千里“冀”相思愿你阖家幸福中秋快乐策划:郭伟、王博统筹:兰翠娟编辑:高二会视觉:衡成亮技术:许润泽、赵小博
2025-10-07 08:36:00
“秋糖季”助力户外消费市场持续火热组个“户外局” 共赴山水间□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甜甜清新的景区绿道,晨跑者与骑行者共享盎然生机
2025-10-07 08:41:00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迎来参观热潮“有国才有家,在这里感悟如此真切”□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杜莹这个假期,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迎来如潮的参观者
2025-10-07 08:41:00
列车上突发紧急情况,列车、车站联动救助晕倒旅客
大皖新闻讯 10月4日中午,合肥至庐江方向的K8451次列车上突发紧急情况:旅客小吴突然晕倒,列车长第一时间行动,进行广播寻医后
2025-10-07 10:02:00
唐尧古镇绕着古调飘,瓷韵沾着乐声半山腰,千年乐魂 DNA 动了,保定等你来!
2025-10-07 10:45:00
10月3日20时45分许,夜色渐浓,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北关派出所民辅警正按照安排开展执勤工作。期间,一名独自徘徊的女孩引起了民辅警的注意——女孩神情焦急
2025-10-07 11:39:00
外省游客在西安遗失卡包 西安莲湖公安民警出差时送还
“没想到西安民警不仅联系到我,还特意利用出差间隙送过来,你们把群众的小事放在心上,太暖心了!”10 月 5 日,外省游客从西安莲湖民警手中接过遗失的卡包时
2025-10-07 1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