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苏州洞庭东山陆巷村最引人注目的古建是路口的三座牌坊,解元、会元、探花三坊。这是为陆巷村古往今来第一大名人明代大学士王鏊所建。王鏊是陆巷村的骄傲,也是明代苏州相业最隆者之一。苏州城里有老街巷学士街,就是因为大学士王鏊在这里居住过而得名,今老屋尚存。苏州城里有王鏊祠堂,至今保存完好。苏州最有影响的地方志之一《姑苏志》,其编著者就是王鏊。
王鏊[ào](1450年9月22日-1524年4月14日),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其为震泽先生,汉族,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王鏊自幼随父读书,聪颖异常。他八岁能读经史,十二岁能作诗。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1475年)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编修。明孝宗时历侍讲学士、日讲官、吏部右侍郎等职。明武宗时任吏部左侍郎,与吏部尚书韩文等请武宗诛刘瑾等“八虎”,但事败未成。旋即入阁,拜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次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王鏊在任上尽力保护受刘瑾迫害之人,并屡次劝谏刘瑾,终因无法挽救时局而辞官归乡。此后家居十六年,终不复出。嘉靖三年(1524年),王鏊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追赠太傅,谥号“文恪”,世称“王文恪”。
王鏊博学有识鉴,经学通明,制行修谨,文章修洁。善书法,多藏书。为弘治、正德间文体变革的先行者和楷模。他黜浮崇古的文学观和尚经术、去险诡的取士倾向,影响了一代文风。王守仁赞其为“完人”,唐寅赠联称其“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王鏊著作颇丰,有《震泽编》《震泽集》《震泽长语》《震泽纪闻》《姑苏志》等传世。
王鏊故居就在陆巷村探花坊后不远,曾经长期作为村里的小学办学场所,所幸保存尚完好,今整理开放,即惠和堂。王鏊墓就在陆巷村附近,庐冢保存完好,墓前石坊倒伏,唐寅赠联清晰可见,不知后来修整了没有。通向山下的墓道已废。
王鏊的学问,王鏊的仕途,王鏊的人品,王鏊的遗迹,以及王鏊的重要著作《姑苏志》我以前都已经有文章分别叙述过。这里今天不再重复。我这篇文章,专题说一说,关于王鏊“屈就”探花的苏州人的民间情绪,这或许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7 09: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