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中国古代那么多皇帝,真正的“仁慈”的君主竟是披沙拣金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23 13:13:00 来源:戏说三国

现在一打开电视,“明君圣主”满天飞。其实,揆诸中国历史,“明君圣主”向来是稀罕物,百不生一;但若论古代皇帝的刻戾忍杀,无赖凶顽,中国皇帝却可拔得头筹无疑。如今要想从中国古代那么多皇帝中找一个真正的“仁慈”的君主,竟难过披沙拣金。当然,也不是全无斩获。比如说宋太祖赵匡胤。

王夫之《宋论》中有一段话:“太祖勒石,锁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读,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加农田之赋……”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从后周柴氏手中夺得政权,做了皇帝。循中国历史故例,本当斩草除根,以绝后患,可赵匡胤终其一生,对柴氏一门优礼有加。临终尚不忘以“政治遗嘱”的形式提醒后世嗣君不可亏待柴氏后人。对异姓旁人尚能如此宽厚仁慈,千载而下,犹让人怀想高风,唏嘘不已。只可惜悠悠数千载,赵匡胤这样的皇帝只是凤毛麟角。公元626年,李世民为争做皇帝,发动“玄武门之变”,禁锢高祖李渊,以“太子、齐王作乱”为名擅杀李建成、李元吉。这种为了皇帝这个“鸟位”,父子反目、同胞相残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太多了,可谓“罄竹难书”;更为残忍的事情还在其后。据清人赵翼《廿二史札记》,太子、齐王伏诛后,他们的儿子,自然也是李世民的亲侄儿李承道、李承德、李承训、李承明、李承义、李承业、李承鸾、李承奖、李承裕、李承度,计十人(以李建成、李元吉的年龄推算,十人中最大的也不过十五岁,最小的尚在襁褓之中),“俱坐诛”,可谓“斩尽杀绝”!而高祖李渊其时尚在帝位,坐视其孙伏诛,竟不能援手一救,赵翼由此推论:“高祖亦危极矣。”李世民就这样当上了大唐帝国的皇帝。电视剧《贞观长歌》里的唐太宗李世民照例是文韬武略、文治武功更兼爱民如子,我们有理由一问:一个连至亲骨肉都不爱的人,何爱于民?亦曾有人提出要把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评价和文化评价分开来,就李世民而言,屠兄、杀侄、逼父是道德评价;开创了“贞观之治”的丰功伟绩是文化评价。我是断断不能接受这样的说法。所谓“文化”,即“以文化成”,人端赖文化脱离动物的野蛮状态,人也端赖文化优越于低等动物,现在,至亲骨肉相残,且斩尽杀绝,无所不用其极,此举禽兽尚且不为,为之蒙羞的岂不正是人类的“文化”?更为可怕的是,李世民并非中国历史上的特例,弑父屠兄、骨肉相残,夺取帝位的事,一再发生,几成历史的常态,构成中国历史上一个个深重的污点!

中国古代那么多皇帝,真正的“仁慈”的君主竟是披沙拣金

赵匡胤“政治遗嘱”的第二条“不杀士大夫”,更堪称“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与锋芒”。赵匡胤虽出身“赳赳武夫”,却厌弃刀兵,定下偃武修文的国策。赵匡胤不仅自己未杀过一个读书人,还把“不杀士大夫,不杀上书言事之人”作为“遗训”告诫后世子孙,遂使有宋一代,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尊重读书人的朝代,王夫之说“终宋之世,文人无欧刀之辟”,绝非妄断!相应地,有宋一代文化艺术各领域的群星璀璨、空前繁荣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此据李泽厚《美的历程》)。相比之下,一部中国历史,尤其是宋以后的明、清两代,几乎就是中国文人士大夫的血泪史。明王朝立国之初,朱元璋即颁令:“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诛其身而没其家,不为之过。”明初夏伯启叔侄,苏州人姚润、王谟等皆以“不为君用”罪,枭首示众,籍没其家;晚年朱元璋身体不好,更以杀戮读书人发泄不良情绪,一时才能之士“幸存者百无一二”,上层知识精英几被一扫而光。明朝还专设针对文人士大夫的“廷杖”之刑,动辄把文臣当众扒下裤子打屁股,端的是“斯文委地无人收”,有明一代,读书人所蒙之“羞”,所含之“垢”,所忍之“辱”,也可说是前无古人吧!鲁迅说明朝皇帝多“无赖儿郎”,岂是虚言!清朝以“文字狱”“摧折士气”肇自康、雍,康、雍之后的乾隆是有文化的“盛明天子”,一生写了十万多首诗,差不多相当于两部“全唐诗”。然而文字狱恰恰于乾隆世“蔚为盛况”。乾隆年间的文字狱多有因诗文而触及满洲君臣的心病者,如果说“一把心肠论浊清”(胡中藻)、“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徐述夔)、“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沈德潜)之类,虽属冤狱,却还靠点谱,至于徐首发和徐成濯,竟以名字连起来是“首发成濯”,被认为是嘲笑清剃发之制,以大逆罪处死;乔廷英的诗稿有“千秋臣子心,一朝日月天”句,被认为“日月二字合为明”,竟以“谋逆”罪凌迟处死,两家子孙均坐斩,已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深文周纳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朱元璋照例被粉饰成一脸正气、替天行道的正义使者,血雨腥风、惨绝人寰的流氓政治照例被粉饰得花团锦簇;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袁立版的杜小月“深情”地对张铁林版的乾隆说:“万岁爷真是古今难得一见的仁慈宽厚之君。”天啊,把历史“戏说”到这般田地,这样的“文化”产品岂不令古今读书人齿冷!若有时空隧道,对这些影视编导最好的惩罚就是把他们送回到“洪武盛世”和“乾隆盛世”去!

明年就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了。民主、共和也已经弹了百年渐成“老调”,然而国民性中对权力(而非权利)的渴慕与趋附依然是人心的痼疾;文治武功、文韬武略更兼风流倜傥、儒雅多情甚至身手矫健的封建帝王们正在社会主义的文艺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任这种“瞒与骗”的文艺轮番上演,历史就成了一笔糊涂账;当历史本身已经成了一笔糊涂账时,还如何去寻索几千年黑暗、残忍、血腥的皇权专制的真相?没有对帝王真相的揭橥,又如何培育权利的观念,从而又何谈建设公民社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3 1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君主,中国,皇帝的资讯:
中国历史上的各家文化学派,少有皇帝崇拜的言论和思想
...伦理指导典籍,但即使在《孝经》中,今人也难以看到对君主的个人崇拜言论。《孝经》据说是儒家学者编辑的曾子和孔子关于君臣父子关系的论述,《孝经》虽然将君主与臣属的关系类同成了父子
2023-02-16 20:42:00
庙号、谥号与年号:揭秘中国古代皇帝称呼背后的故事
...出现的号是庙号,出现时间是商朝,在商朝之前我们称呼君主直接叫名字就可以了;比如禹、启、桀。商朝时中国社会普遍迷信,君主大兴各种祭祀活动,希望得到上天或者祖宗的保佑商朝时君主非
2024-04-16 06:34:00
清朝为什么没有变成君主立宪制
清朝的统治特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接受君主立宪;一旦它走向君主立宪,那就彻底走向完蛋了。中国发展到了清朝,专制性已经越来越深,清王朝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专制的王朝没有之一。指望这个王朝
2023-05-20 10:33:00
中国古代皇帝权力越来越严重,新制度越来越严重,原因是什么
...,按照时间线来看,是越到后期,皇权的影响力就越大,君主专制就越严重。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古代皇帝专制现象越来越严重?1、秦汉之变一般认为,在先秦时代,中国奉行君主统治下
2023-01-28 18:12:00
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演化出君主立宪制
...官职,阻断了普通人入仕的通道。东晋时期恰恰是最接近君主立宪制的时代,皇帝无实权,由大家族把持,但也只是像而已。西晋的皇帝玩得比较过火,内部八王之乱,外部五胡南下,丢失了半壁江
2023-11-03 19:30:00
揭秘中国历史上,那些可能相遇的大一统王朝开国君主
...被称为大一统王朝的,而是来讲讲这些大一统王朝的开国君主,他们之间是否见过面?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首先,既然是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那如若他们之间有见面的可能,那这个王
2024-03-02 13:55:00
中国古代皇帝都是如何自称的,皇帝的自称有哪些?
...王朝更迭,从奴隶社会开始到封建社会结束,出现过许多君主,他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作为一国的统治者,金字塔顶尖的人物,他们都是如何自称的呢?正常情况下,皇帝一般自称为“朕”、“
2023-01-30 12:51:00
为什么中国古代皇帝很少有喜欢亲自带兵的?
中国古代君主大部分是“守成”为原则,所以“亲下火线”的行为也属于象征意义的偶然性事件,也是由于古代“亲自带兵”的军事行为只属于高级将领的职责所在。主观原因在于中国古代君主过于军事
2024-08-22 09:59:00
宋朝哪三位皇帝入选最差君主榜单
...深远的影响。然而,并非所有的皇帝都能成为英明神武的君主。近日,一份历史上最差皇帝的榜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宋朝有三位皇帝上榜,这一现象引发了对宋朝历史的深入思考。首先,
2024-05-15 13:40:00
英国君主,为什么只当国王,而不是皇帝?
...然,英国历史上曾建立起覆盖全球的庞大殖民帝国,但其君主始终被称为“国王(King)”或“女王(Queen)”,而非“皇帝(Emperor)”。这一现象不仅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也
2025-01-12 16:1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众网记者 周琛 路鑫 张勇 菏泽报道80年的沧桑巨变,你们曾浴血守卫的山河,已是全新的模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
2025-09-05 09:03:00
娄山关|那个一衣带水的地方
走进怀化,是在盛夏季节。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热浪,还有高铁站上鼎沸的人声,这样的热火朝天就像我印象中的湖南人,说话噼里啪啦尾音上扬
2025-09-05 15:41:00
大禹文化⑤丨禹疏九河:到底是哪九条河?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05 16:27: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不沾血的武器 来自吉林的古代“反战顶流”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首往昔,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愈发清晰。在追求和平真谛的漫长岁月中
2025-09-05 16:55:00
考古新发现|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 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西安市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2025-09-05 18:33:00
考古新发现|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 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其中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2025-09-05 18:34:00
从金代的酒务官署到明代的宰相赞誉,再到清代的帝王题诗,最终在新时代绽放出非遗光彩……在山东茌平,有一抹酒香穿越千年时光
2025-09-05 10: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
功德碑,记功载德,颂扬政绩。在曾担任夏津县知县的朱国祥纪念馆内,就立有一块“功德碑”,记载了他在夏津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的功绩
2025-09-04 17:26:00
和平必胜!战火中的“东洋妈妈”
岩濑妇佐,在《贵州省志·人物志》中出现的唯一一个日本名字。在战火与偏见交织的20世纪,这位来自日本的女医生——岩濑妇佐用一生诠释了“医者无国界”的和平真谛
2025-09-04 20:24:00
吉刻新闻记者 陈志文 王昕摄像 马瑞 孙上修制作 马瑞
2025-09-04 21:32: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描绘家国山河丨一见·抗战贵州⑧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5 01:05:00
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9月8日在济举行
9月8日,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将于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举行。届时,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学术讲座将于收徒仪式后召开。
2025-09-04 18:01:00
社会性质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总和,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切入点
2025-09-04 18: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