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允炆立足未稳就削藩,逼反朱棣断送了自己的江山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08 21:39:00 来源:戏说三国

明初三股势力,勋贵,藩王宗室,文官集团。前面二者都是有兵权的,你不能一边提拔文官,打压勋贵,同时又削藩,想削藩就得拉拢勋贵。更何况,勋贵和藩王是有姻亲关系的,而朱允炆恰恰缺乏这一点,他母亲是吕本之女,文官出身,与军中毫无瓜葛。

朱允炆立足未稳就削藩,逼反朱棣断送了自己的江山

没有勋贵军方的支持,那朱允炆自然是输。表面是削藩问题,其深层原因是军队集团和文人集团的对抗。为了让朱允炆登基,朱元璋处理一大批军队出身的勋贵,本来就让军队寒心,朱允炆又重用文官集团,武将并没有这个过程得到好处,自然无人尽力,权力集团并没有武将的位置。

朱允炆立足未稳就削藩,逼反朱棣断送了自己的江山

朱允炆太缺乏安全感了,从他上台就和文臣搞到一块儿,武将方面基本的信任都没有。在朱元璋时期武将的地位多高,一个小小的百户就正六品官职,文官县令才正七品,结果到了朱允炆时期,文官地位直线上升,这种巨大的反差很难让武将心里没有反感,对于武将连起码的体面待遇也不愿意维持,刚登上皇位就让文官在武将头上乱插手,结果自然是没有哪个武将愿意卖命,你不重视别人、别人也不会重视你,毕竟宋朝的例子就在前面,也就过去100年左右。

朱允炆立足未稳就削藩,逼反朱棣断送了自己的江山

明朝16位皇帝,总体来说武将的地位虽然有所下降,但并没有呈那种断崖式的直线快速下降,16位皇帝总体来说是一介文一介武,哪怕到了嘉靖时期依然有勋贵可以影响到中央决策以及皇帝。明朝的卫所几乎相当于现在的警备司令部,明朝有490多个卫所以及众多的守御千户所,哪怕这些卫所再烂依然可以提供20万以上的精锐部队,再加上各个总兵直属所辖兵力其总兵力也相当可观。

朱允炆立足未稳就削藩,逼反朱棣断送了自己的江山

朱棣起兵后,要的是朱允炆信任魏国公徐辉祖的话让他当大将军全力平叛,估计以朱棣刚开始起兵的情况还没有来得及壮大就被徐辉祖生擒了,也根本没有机会去夺宁王那里的兵权,徐辉祖比李景隆军事能力见识强太多了。可惜他是朱棣大舅子被朱允炆猜忌,加上那三位目光短浅出主意,才给了时间朱棣壮大起来,朝廷又是送兵送粮的,导致后面都没有能力可以守南京城了,也难怪李景隆开门投城,因为大势已去,李景隆投诚还可以富贵一生。

朱允炆立足未稳就削藩,逼反朱棣断送了自己的江山

朱元璋也没想削藩,虽然坚定不移站嫡长一脉,但是也没有为了嫡长一脉把其他的儿孙全部弄死的想法,朱棣完全是被朱允炆逼反了,毕竟不反也会被随便按个罪名弄死,不如造反博一把。不到一年的时间用莫须有的罪名,处理了六个叔叔,第一个周王还是洪武三十一年八月就动手的,那会离朱元璋驾崩才三个月,用古人的话来说叫百日热孝都没出,尸骨未寒。削藩不是问题,但是朱允炆削的不是藩,是人家全家的命,连半点体面都没给这些叔叔留,不怪人家要反了。朱允炆的削藩方式太极端,导致丢了皇位。

朱允炆立足未稳就削藩,逼反朱棣断送了自己的江山

朱允炆操作确实不太行,倒不是说他太仁或太暴,而是他优柔寡断不定,刚开始削藩的时候怕自己那帮叔叔造反,于是一不做二不休逼人自焚,出兵打朱棣,但是打到后面,朱允炆又有点后悔的感觉,觉得自己做得过了,结果被朱棣抓住机会反杀。总的来看只能说他确实不适合当皇帝,倒是苦了那些支持他的人,朱棣登基后因为得位不是顺位,总是比较担忧自己的名位问题,折腾了不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8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朱元璋分封藩王,是否害了孙子朱允炆?
许多人习惯认为,朱元璋分封诸王是开历史倒车,所以建文帝上位,必须马上削藩,否则就会危险至极。秦统一六国后,通常人们只看到秦始皇强调分封的弊端,却没有看淳于越和王绾说,如不分封诸王
2023-01-26 21:02:00
朱元璋留下四张底牌,为何建文帝却给全给废掉了
在朱元璋晚年,他遭遇了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一时之间,老人家热血上头,居然直接把小孙子朱允炆扶上了皇位。客观地说,这一举动谈不上有多高明,而且还留下了巨大的隐患。因为朱元璋的
2024-04-26 17:35:00
说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大家相信这就一个神话,毕竟中国历史上起步最低的两个开国者,一个是朱元璋,一个教员,而朱元璋的学问还不如教员,毕竟教员还在北京求过学,接受过外国的思想,那么
2024-06-01 09:00:00
明朝的武将开国,最后文官却占据朝政的主导力量
...贵族,科举上来的文官集团根本没有地位,要不是明太祖朱元璋杀了一批元老,文官们只怕要迟几十年才能登上历史舞台。朱元璋清洗了许多功勋贵族,其腾出来的空间大多数由科举上来的文官填补
2023-01-11 22:53:00
胡善祥被废除皇后位,为何仍被张太后礼遇?
...集团,和代表武将的勋贵集团在权利各方面达成制衡。在朱元璋时代,他以强势的政治手腕将两个集团完全打趴下,确保了江山稳固。朱棣没有他爹那么强势,于是搞了个技术性操作。自己带着勋贵
2023-05-15 21:01:00
为什么“土木堡之变”改变了明朝国运
...结局一根绳,又令人扼腕叹息。土木堡事件之前,明太祖朱元璋抓住了明末元朝腐败不堪的机会,在明末群雄中脱颖而出,一统天下,把元朝赶回了草原,他在南京宣布明朝建立之时宣称明朝是继承
2024-06-12 19:26:00
朱棣能夺侄子皇位,为何朱高煦却不能?朱瞻基比朱允炆有三大优势
...本是庶子的朱允炆,也顺利晋级成为了嫡子。朱标死后,朱元璋思虑再三,选定了朱允炆。为何不选朱允熥?笔者之前分析过,以文抑武,已是当时的大势所趋。朱允熥身后是蓝玉等淮西勋贵,朱允
2024-08-12 14:31:00
徐达到底有什么厉害之处
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朱元璋在家乡募兵,正式建立自己的起家班底,共募兵七百余。在这七百多人中,就有朱元璋的同乡兼发小徐达,此时的徐达,只是一个农家小伙子。至吴元年时(元
2023-06-10 13:53:00
徐辉祖:虎父无犬子,明朝忠烈大将的传奇人生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是为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开始大封功臣,大将徐达因功勋卓著被封为魏国公,岁禄五千石,并任命其为中书省右丞相、太傅、录军国重事,
2024-03-13 13:0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舌尖上的大宋|第二辑:雅宴沸金鼎,鱼跃状元红
责任编辑:单虎
2025-04-18 10:56:00
柳浪闻莺与冷泉猿啸、南屏晚钟与天竺梵音、灵石樵歌与蕉石鸣琴、浙江秋涛与凤林松涛、梅林归鹤与空谷传声……这是杭州西湖以“听”为主的风景
2025-04-18 12:24:00
穿越时光!探寻海南古迹遗址的千百年故事
文化中国行碧海蓝天、椰风海韵……海南不仅有着热带天堂的浪漫,更沉淀着千年文明的厚重印记。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让我们一起走进琼州大地的“历史皱褶”
2025-04-18 08:17:00
飞将之殇:李广的悲剧与时代的悖论
在汉帝国对抗匈奴的宏大叙事中,李广的名字如同一道闪电划破长空,又迅速湮灭在历史的尘埃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025-04-18 08:44:00
大众网记者 刘宏蕾 王爽爱 济宁报道济宁太白楼藏着诗仙的烟火气、运河的江湖味,还有乾隆的追星史。济宁金牌城市推荐官王爽爱给大家扒一扒李白和太白楼的那些事儿
2025-04-18 09:53:00
王梓涵 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三字经》是我国传统教育启蒙教材,其内容三字为一句,基本取材于历史典故及名人事迹,比较浅显易懂
2025-04-18 10:23:00
安徽固镇:“汉兴之地”,“垓”来一下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人民网蚌埠4月18日电 (陶伟、陈若天)去年11月,一群韩国游客千里迢迢来安徽旅游。这支由该国中文系学者和教授组成的旅行团一到安徽便直奔蚌埠市固镇县
2025-04-18 10:30:00
中国历史上仅出现两次的奇葩事,皇帝认太监做爹
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有一个统一的目标便是巩固自己的统治。在这种政治格局下,太监是常伴皇帝左右的,在皇帝心里的太监的地位就很难被他人所取代
2025-04-18 06:37:00
霍英东的长房儿媳朱玲玲:47岁离婚,50岁的她凭什么再嫁富豪?
前言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战国《楚辞·离骚》老人常言:“十八姑娘一朵花。”这句话往往被用来赞美女子年轻又富有朝气
2025-04-18 06:47:00
郭嘉生活不检点,遭到此人数次检举,曹操得知后却是如此处理的
郭嘉是曹操十分倚重的一个谋士,在和袁绍开打的官渡之战中,为曹操提出“十胜十败论”,由此让曹操信心大增,决定和袁绍抗争到底
2025-04-18 07:14:00
山西博物院首次推出的原创古籍专题展“晋国垂棘——中华古籍里的山西先贤”,4月18日开展。展览将展出50余部、近500册院藏古籍善本
2025-04-18 07:55:00
民间故事:书生认当官的为叔,预测了安史之乱,以及叔侄俩的结局
唐玄宗的时候,有个大文人叫郑虔,在文学界有很大的名气,性格却非常闲散旷达,为人处事就很潇洒,这份名声很快就传到了皇宫里
2025-04-17 22:59:00
李有光——中华人民共和国艺术精英人物
著名作家:凌解放,二月河 神仙驾御·千禧中国鸟龙马驷骥,三马,根艺学会主席,雕塑家 海东青海东青
2025-04-17 23:00:00
汉武帝刘彻,为了得到汗血宝马,杀了良将宫了忠臣,结果却是这样
汉武帝刘彻,为了得到汗血宝马,杀了良将宫了忠臣,结果却是这样汉高祖刘邦出身草根,通过自己的努力搭乘着时代的东风,从一个基层小村子的村长一路打拼到了开国皇帝的地步
2025-04-17 23:22:00
汉高祖刘邦已经预见到戚夫人的悲剧,为何不立她为皇后?
在汉高祖刘邦的生命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女人,一个是戚夫人,另一个就是女政治家吕雉了。并且,在刘邦生前,他一直非常疼爱戚夫人
2025-04-17 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