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西周利簋:武王伐纣的历史见证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13 14:59:00 来源:戏说三国

1976年,在陕西临潼零口镇,西段村的村民在打井时无意中发现一处西周时期的窖藏,经过考古发掘后,出土了151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而其中最有名也是最有价值的一件就是今天要说的“西周利簋”。

这件西周利簋,是目前发现的西周青铜器里最早的一件,其价值不仅在于制作精美,周身各种纹路反映了商周时期的工艺特征和时代风格;更重要的是,在这件簋的底部铸有4行32字的铭文,清晰的记载了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事件,这在当时轰动了整个考古界。

西周利簋:武王伐纣的历史见证

此前,关于武王伐纣这一重大事件,司马迁作史记时引先秦史书,记载牧野之战的时间为“二月甲子昧爽”,即甲子日这天,但是因为再没有其他资料或者实物印证,所以历来对牧野之战发生的确切时间说法不一,争议极大。

而这件西周利簋的32字铭文,原文为“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记载了武王伐纣的时间是“甲子朝”,和史书完全印证上了,同时也印证了“牧野之战”是一场在甲子日内就结束的速决战,于是正因为有了这32字的铭文,让这件青铜器的价值不可估量。

西周利簋:武王伐纣的历史见证

这段铭文的具体翻译,有几处还有争议,但大致的意思就是“周武王讨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把商朝灭亡了,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城。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有司‘利’许多铜等金属,利就用这些奖励专门为祖先檀公铸造了这些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

所谓的“簋”,是指一种存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粮食的器具,商周时期比较盛行,采用青铜制作的“青铜簋”,则是贵族使用的专用祭祀礼器,往往和“鼎”配合使用,鼎是存放煮熟的肉的器物。祭祀时用鼎和簋,估计是让祖先既有粮食吃又有肉吃的意思。

西周利簋:武王伐纣的历史见证

商周时期,在祭祀活动中对于鼎和簋的祭祀用品的数量,会按照等级有严格的规定,通常天子祭祀采用九鼎八簋,诸侯则用七鼎六簋,大夫用五鼎四簋等等。而这些人死后的随葬品也会严格的按照这个礼仪陪葬不同数量的祭祀礼器。

而“利簋”中的“利”是指人名,表示这个簋是属于“利”这个人的。利,应当是西周初期的一个贵族,周武王伐纣成功后,赏赐给“利”这个人很多“金”(实际就是铜),然后“利”就把这些铜用来铸造了这个簋,用来祭祀自己的先人。

这件西周利簋现被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被选为国家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也是我国第一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之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3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揭秘利簋铭文:武王伐纣的珍贵历史见证
《国语》记载:“昔武王克商,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晨在斗柄,星在天”,可推定为公元前1046年。历史学家何炳棣认为鹑火是东周的洛阳。《竹书纪年》记载牧野之战发生于公元
2024-05-07 06:27:00
陕西省临潼发掘出岁鼎,专家经研究,竟破解出武王伐纣的具体时间
“武王伐纣”指的是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位诸侯起兵讨伐商王帝辛的历史事件,这件事情被记录在历史书记中,但让专家们没想到的是,陕西省临潼县发掘一具岁鼎,经过研究,竟意外破解出武王伐纣
2023-08-22 10:43:00
“九大簋”指的是什么?
铭文中,叙述了在牧野之战的当天,周武王大破商军公元1937年3月,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县零口镇南罗村的几位村民,正在田边打井,当村民们在地上打出一个较深的洞口后,发现这里打出的水,并
2023-08-01 16:26:00
周武王究竟是怎么如此长寿,年纪究竟该多大呢
...玩笑一般,需后世人们仔细考证,认真分辨。这段过去的历史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兴起,记录了璀璨的星光,我们正是因为其中的魅力与奥妙,才一次次的吸引着我们去揭开历史上神秘的面纱。
2024-05-14 15:45:00
姜子牙封神到底忘记了谁
...代神话传说中,姜子牙作为周文王的智谋辅佐,最终帮助武王伐纣成功,建立了周朝。而在封神榜的故事里,他更是以封神大典将功臣们一一册封为神明。然而,流传至今的《封神演义》中似乎有遗
2024-05-04 11:10:00
著名的武王伐纣说的是哪一场战役?
武王伐纣是什么战役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武王伐纣是在公元前1046年1月开始的。然而武王伐纣是什么战役呢?实际上武王伐纣又称牧野战役,是一场解救商朝黎民百姓于水火的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具
2023-09-19 16:47:00
探讨武王伐纣背后的真实目的
商朝末年,周武王发起了著名的武王伐纣之战,这一历史事件不仅标志着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政权更迭,也被视为正义力量推翻暴政的典型。然而,历史的真相往往比表面上的故事更为复杂。本文将探
2024-10-30 20:24:00
周武王灭商后,管叔鲜的崛起与陨落
...的基石,而这一时期也见证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周武王灭商。然而,在这个时期,地位最高的诸侯并不是周公旦和姜子牙,而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人物——管叔鲜。他曾被封于东卫,成为当时的
2023-09-15 19:54:00
武王伐纣的卑劣手段,却被孟子洗白了
...《封神演义》,相信大家都了解这段历史,主要讲述的是武王伐纣的故事。在真正的历史记载中,周国是商王朝的诸侯国,两国之间发生了多次战争。在《竹书纪年》中记载,纣王的祖父丁文杀了武
2023-05-15 16:0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
近日,《考古与文物》发表的《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揭示: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墓主,很可能是芮国国君的夫人
2025-09-03 08:1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老兵郭木桑:放下书本去打鬼子
郭木桑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下午,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99岁的郭木桑特意身着熨得整整齐齐的衬衫西裤
2025-09-03 08:2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百岁党员孙继舜:三块弹片仍存体内
孙继舜孙继舜家中珍藏的纪念章等物品。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在同安区陆丰里,百岁老人孙继舜从床上缓缓起身
2025-09-03 08: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