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陕西省临潼发掘出岁鼎,专家经研究,竟破解出武王伐纣的具体时间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22 10:43:00 来源:历史小店

“武王伐纣”指的是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位诸侯起兵讨伐商王帝辛的历史事件,这件事情被记录在历史书记中,但让专家们没想到的是,陕西省临潼县发掘一具岁鼎,经过研究,竟意外破解出武王伐纣的具体时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揭秘:

陕西省临潼发掘出岁鼎,专家经研究,竟破解出武王伐纣的具体时间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76年3月16日,陕西省临潼县零口公社西段大队的农民社员想要挖一条水渠,用来灌溉农田,经过商议后,他们就拿起铁锹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但在挖掘水渠的过程中,却发生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陕西省临潼发掘出岁鼎,专家经研究,竟破解出武王伐纣的具体时间

在挖水渠的过程中,一位农民突然挖到一块非常硬的东西,当时陕西经常传出田地里挖出文物的消息,所以挖到硬东西后,他们就不敢暴力开垦,连忙小心翼翼地将这块硬东西慢慢地挖出,而这个硬东西竟是一具鼎,虽然外面裹着泥土,但看上去却年代感十足。

零口公社西段大队负责人得知挖出文物的消息后,连忙联系当地的文物保护部门。接到消息的考古工作人员立即带着专业的工具赶到现场,准备开始进行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工作。

陕西省临潼发掘出岁鼎,专家经研究,竟破解出武王伐纣的具体时间

从发掘现场的情况上看,此处属于西周时期的一处窑藏,但让考古工作人员没想到的是,该窑藏里面的文物十分丰富,竟出土大量的礼器、车马器等珍贵文物。当专家们将出土的文物带回研究所后,一件带有铭文的方禁兽面纹簋,却成功吸引他们的注意。

这件方禁兽面纹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上半身为圆形,两侧有两只兽形耳,下半身是方形底座,整体造型会给人一种沉稳之感,最让专家们感到惊奇的并不是这件文物的造型,而是它底部的文字。

陕西省临潼发掘出岁鼎,专家经研究,竟破解出武王伐纣的具体时间

方禁兽面纹簋腹底刻有四列三十三只字铭文,内容为:“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右)事(史)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这段文字翻译过来的内容大概为:“武王向商都发起最后的攻击,是在在甲子日的黎明,当时岁星中天,直到天黑,占有了商都。当事件落幕后,武王开始论功行赏。”也就是说,这件文物就是“武王伐纣”事件的见证者。

陕西省临潼发掘出岁鼎,专家经研究,竟破解出武王伐纣的具体时间

根据文字记载表说,“武王伐纣簋”属于一个叫“利”的人,当时他跟随武王伐纣,这尊鼎就是他受到的赏赐,得到这件器物后,利将其做成祭祀的用具,以纪念祖先祖檀公,故将此簋定名为“利簋”。

结合这件文物的造型和背后的故事,专家们将其取名为“武王伐纣簋”。专家们通过铭文中的“岁鼎”的“岁”字揭开另一个谜题,成功推算出武王伐纣的具体事件。

陕西省临潼发掘出岁鼎,专家经研究,竟破解出武王伐纣的具体时间

在当时社会 “岁”字指代的是岁星,也就是木星,岁鼎指的是木星当于天空之时,得知这个消息后,天文学家立即用大数据进行验算,最终他们推算出武王伐纣的时间,大概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武王伐纣”是重大历史时间,在其他历史资料中也有很多记载,比如《尚书牧事》记载:“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郊牧野”,《淮南子》记载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

陕西省临潼发掘出岁鼎,专家经研究,竟破解出武王伐纣的具体时间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后,专家们确定,武王伐纣簋上文字记载与史书所写的时间完全对得上,再次证明事件发生的准确时间。

“武王伐纣簋”的出土,竟成为“武王伐纣”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证明,这绝对是一件稀奇的事情,因为它不仅为后人研究武王伐纣历史时间提供重要的实物依据,还进一步细化事件的发生时间,由此证明,考古促进历史研究的进步,而出土的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与古人对话。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2 12: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武王伐纣的年份是如何确定的
...50~前1020年之间。四、天文学资料1、利簋铭文1976年在陕西临潼县零口镇出土了一个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被命名为利簋,最为珍贵的是这个青铜器有33个字的铭文,因此被称为出土
2024-07-18 22:12:00
“九大簋”指的是什么?
...述了在牧野之战的当天,周武王大破商军公元1937年3月,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县零口镇南罗村的几位村民,正在田边打井,当村民们在地上打出一个较深的洞口后,发现这里打出的水,并没有出
2023-08-01 16:26:00
揭秘利簋铭文:武王伐纣的珍贵历史见证
...断代工程确定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1976年在陕西临潼县零口镇出土了一个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被命名为利簋,最为珍贵的是这个青铜器有33个字的铭文,因此被称为出土的西周
2024-05-07 06:27:00
九大镇国之宝:西周利簋因33字铭文成为国宝
...何被列入九大“镇国之宝”呢?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陕西省临潼县的农民在发展水利的时候,在地下挖掘出了一个铜器宝藏以及一大批铜器。临潼县的博物馆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到达了现场,
2023-05-17 11:57:00
殷商帝辛无道,武王伐纣建周灭商
...围。此时周国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姬昌便迁都于丰都(今陕西省西安市户县沣河西岸),准备进取殷商。张晓琳饰演姬昌在未完成翦商大业前夕逝世,其子姬发继位,为周武王,姬发以姜尚做他
2023-06-11 17:45:00
西周利簋:武王伐纣的历史见证
1976年,在陕西临潼零口镇,西段村的村民在打井时无意中发现一处西周时期的窖藏,经过考古发掘后,出土了151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而其中最有名也是最有价值的一件就是今天要说的“西周
2023-12-13 14:59:00
...”,所谓“凤鸣岐山”便是这里,一般被认为位于如今的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在小说中,西岐南郊向南35里有磻溪,是姜子牙直钩钓鱼的地方。在《封神演义》中,最重要的路线便是朝歌至西岐
2025-01-29 21:59:00
商周之战:周武王如何以弱胜强,终结纣王统治
...队了。在商周之间,隔着上千公里的路程。西岐是如今的陕西省宝鸡市,而朝歌位于河南省北部。要是一个要塞又一个要塞,一座城市挨着一座城市地去攻打的话,不知道要打到猴年马月才能够到达
2023-10-22 07:19:00
鬼方到底什么来头,为何被周朝毁国灭迹
...牧族群吗?考古发现揭开了谜团。1983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清涧县李家崖村发现了一处青铜文化聚落遗址(命名为李家崖文化),范围涵盖了清涧李家崖、清涧辛庄、绥德薛家渠以及晋西北
2024-06-03 16:5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②|栗子树下的交通站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红梅 刘丽普 曹青文案:宗苗淼 王学峰 李春炜制作:齐媛媛 曹旭 翟晓晖 宋学双鸣谢:灵韵数字艺术工作室
2025-08-05 08:28:00
97岁抗战老兵刘益谦:只想把受伤的战士照顾好,少疼一分是一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回望烽火岁月,97岁抗战老兵刘益谦的话语朴实而坚定:“一当兵我就被分到了卫生队,其实心里想得很简单
2025-08-05 12:05:00
团城演武厅 香山脚下的清代阅兵场
◎户力平在香山脚下,有一座椭圆形的城池建筑,青灰色的城墙,绿色的琉璃瓦顶,在远山的映衬下,显得雄伟而古朴,这就是具有260多年历史的清代阅兵场——团城演武厅
2025-08-05 14:45:00
山河铭记丨新四军东进肥东白龙:皖中抗战的中流砥柱
大皖新闻讯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2025-08-05 14:46:00
读方志 行贵州|地方志勾勒的榕江摆贝苗族风情画
当我们翻开那泛黄的《榕江县志》《榕江县乡土教材》等,榕江县兴华乡摆贝苗寨的风俗画卷,便在眼前徐徐铺展。这座隐匿于月亮山深处的古老苗寨
2025-08-05 14:51:00
延安宜川县悬崖造林队王永红:从人工攀崖到无人机助力,从光秃秃的山到穿上绿衣裳,黄河沿岸每片林都是留给子孙的传家宝。来源:华商网编辑:宁姝媛
2025-08-05 16:34:00
梁带村古芮国遗址博物馆里,七璜联珠组玉佩和梯形组玉佩结构复杂,组合规整,饰纹精湛,“美哭”外国留学生:“陕西除了兵马俑,韩城的这些文物也值得一看!”来源:华商网编辑:宁姝媛
2025-08-05 17:39:00
安庆将重现振风塔与镇皖楼“双雄并立”胜景
大皖新闻讯 聚天地之灵气,固皖城之门户。8月4日,安庆市镇皖楼复建工程拆迁工作启动。随着镇皖楼复建,安庆将重现振风塔与镇皖楼“双雄并立”胜景
2025-08-05 17:40:00
范建章,又名范敬章,1905年8月23日生,毕节县(今毕节市)鸭池区头步桥乡金钟村人。1923年范建章入伍,在贵州军阀周西成部当兵
2025-08-05 23:11:00
“文”道贵阳贵安|文昌阁:一张邀约世界共鉴的文化名片
清晨薄雾尚未散尽,文昌阁古老的城墙下,数位市民已凝神聚气,起手推掌。太极招式行云流水,与飞檐翘角勾勒的天际线浑然一体,仿佛四百余年的时光脉搏在青砖黛瓦间沉稳律动
2025-08-05 23:11:00
曼行吉林|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8月5日,“曼行吉林”进入第六天,蒙曼一行继续在国道G331吉林段开启文化探寻之旅。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
2025-08-06 03:22:00
听说这个博物馆能找到三星堆同款?还有这些同款好物→
万万没想到在黔西南州博物馆竟然能找到三星堆博物馆同款↓↓↓图左为三星堆博物馆汉代摇钱树图右为黔西南州博物馆东汉摇钱树(图/杨瑶)不仅如此黔西南州博物馆还有隐藏款的“mini版青铜
2025-08-05 20:35:00
习言道|谈到这位加拿大人,习近平称“家喻户晓”
中新网8月4日电 题:谈到这位加拿大人,习近平称“家喻户晓”“中国人民将永远记住你们,记住世界人民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2025-08-05 21:48:00
山河铭记|一张泛黄的毕业证
大皖新闻讯 “这张证书见证了我父亲的革命岁月,是他革命生涯留下的唯一物件,我把它捐赠给安徽革命军事馆。”安徽萧县的刘长青向大皖新闻记者讲述了父亲刘永泰《雪枫军政大学毕业证书》背后的故事
2025-08-05 12:29:00
“太原工程队”的血泪记忆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被关押劳工在“太原工程队”农场劳动。(图片由太原市档案馆提供) 众所周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
2025-08-05 13: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