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解放军报
有感于“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刘 昆
●既管好队伍又“无怨者”,公心公正是基础,赏罚分明是关键,以身作则是根本
据《三国志》等史书记载,蜀汉丞相诸葛亮治理蜀国期间,针对东汉末年朝纲不振和法令废弛等问题,组织制定蜀汉法典《蜀科》,又立《五惧》《六恐》《七戒》《八务》等律令条规,坚持内修政理、厉行法治,并且能够做到“刑政虽峻而无怨者”,这对今天的部队管理工作也颇具启迪意义。
凡有战斗力的军队,无不奉行严明的法纪军规。一线带兵人是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具体执行者,时时刻刻要面对和处理部队管理中的各种问题。但部队工作具有特殊性,在坚持严格管理要求的同时,绝不能简单粗暴,必须严之得法、管在理中,努力做到既管好队伍又“无怨者”,不断提高部队管理科学水平,夯实部队建设根基。
既管好队伍又“无怨者”,公心公正是基础。史载,诸葛亮之所以能做到“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主要因为他“用心平而劝诫明”,能够做到“开诚心,布公道”。基层工作往往头绪多、任务重,但最容易让大家泄气和产生怨气的通常不是工作艰辛,而是带兵人没有用公心处事,没有做到公正用权。带兵人只有时时“一碗水端平”,事事“一把尺子量长短”,特别是在涉及广大官兵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上,更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这样不仅自身腰杆直、干事有底气,也能让大家心服和信服,使他们自觉“跟着走”。
既管好队伍又“无怨者”,赏罚分明是关键。诸葛亮认为,“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在赏罚时必须做到“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现实中,他的确做到了赏罚分明、不分亲疏、有过必究,能够“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带兵人要牢固树立赏罚分明的鲜明导向,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严格执纪,谁做得好就奖励谁,谁出了问题,板子就打在谁身上。坚持奖惩并举、双管齐下,方能不断激发官兵干事创业的热情。
既管好队伍又“无怨者”,以身作则是根本。诸葛亮坚持法不阿贵、人人平等,并且以身作则、带头遵法,这是他“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的根本原因。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故事,就是部将马谡擅自更改部署失守街亭,诸葛亮在“挥泪斩马谡”后,认为自己身为主帅,存在用人不当的问题,就上书请降三级。正人先正己,严下先严上,“执法者”首先要做法规的执行者,带头学法懂法,带头依法办事,带头严格守法。带兵人纪律观念强,办事公道正派,秉持正直品格,广大官兵就会肃然起敬,纷纷学习效仿,不断凝聚基层全面建设“法纪严、风气正”的正能量。
(作者单位:武警甘肃总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5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