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微纪录|威海“新麦客”:割一亩80元,不在收割就是在收割路上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6-16 14:15: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震 苗润鹏

麦收季到来,威海来了这样一群特殊的“逐梦人”——来自南方的麦客。他们风餐露宿,用机械化作业取代传统人工收割,却依然面临着天气、行情和家庭分离的考验。他们跨越千里,从温暖湿润的南方来到这片海滨之地的金色麦浪间,开启了一场与时间赛跑、与自然较量的跨季农耕之旅。

“麦客”原指传统人工割麦的流动劳力群体,随着农业机械化普及,联合收割机驾驶员成为“新时代麦客”。他们如同候鸟一般,随着季节的更替,驾驶着收割机穿梭于不同省份之间,为农民收割成熟的麦子。

微纪录|威海“新麦客”:割一亩80元,不在收割就是在收割路上

微纪录|威海“新麦客”:割一亩80元,不在收割就是在收割路上

从岭南暖春到辽东寒秋,麦客们跨区“追麦”

微纪录|威海“新麦客”:割一亩80元,不在收割就是在收割路上

采访中得知,威海这些麦客大多来自安徽、河南等地,他们常年以收割农作物为生,如同候鸟一般,随着季节的更替,追逐着农作物的成熟脚步。

微纪录|威海“新麦客”:割一亩80元,不在收割就是在收割路上

6月16日下午,在威海市临港区汪疃镇西黄埠村的一片麦田,记者见到了在田间休息的皮小翠,她正在用手机和老家的孩子打视频电话,她是一名来自重庆的“90后”妈妈。

“在学校没吃饱要跟老师说”“擦鼻涕自己拿湿纸巾”……每天工作的间隙或是傍晚收工后,皮小翠总会雷打不动地拨通视频电话,絮絮叨叨地叮嘱留守在家的女儿。由于常年在外跨省作业,她只能通过屏幕参与孩子的成长。

“忙的时候一天打一次,空闲时打两三次。”她苦笑着告诉记者,孩子上学时连电话都接不上,只有午休或晚上才能短暂连线。这样的生活已持续四五年——自从夫妻俩加入跨区收割队伍,陪伴孩子成长成了奢侈品。

微纪录|威海“新麦客”:割一亩80元,不在收割就是在收割路上

每年4月,这对重庆夫妇便驾驶着货车,载着联合收割机和生活家当出发。他们的路线如同候鸟:今年从重庆经广西、贵州折返成都,再赴山东;去年则辗转浙江、河南直至东北,12月才返乡。

微纪录|威海“新麦客”:割一亩80元,不在收割就是在收割路上

“全部身家都在车上。”皮小翠指了指身后的“移动之家”。这辆改装货车里,锅碗瓢盆、洗澡设备一应俱全,“比房车差些,但能凑合”。衣食住行都在这一方小小的空间里解决,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们早已习以为常,为了节省开支,他们几乎不住宾馆。

“熟透的麦子等不起”,组团连夜抢收与天气赛跑

微纪录|威海“新麦客”:割一亩80元,不在收割就是在收割路上

麦客们的组队方式充满了缘分,他们大多是在田间地头干活时相识,一来二去便熟悉起来,进而组成了收割团队。团队成员大多来自不同的地方,但都有着共同的目标——通过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

在团队中,每家都有自己的收割机,还会配备一辆货车,用于运输收割机和其他生活用品。皮小翠所在的团队一共有5辆收割机,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

今年旱情严重,麦收成了与时间的较量。“麦子熟透后3天不收,一碰就断穗;若遇雨,一夜就能发芽。”在河南,他们目睹了因旱涝不均导致的收割困境:同一片地,有的麦子焦黄,有的还泛青,农机手不得不反复折返。

山东德州遭遇的12级大风更让夫妻俩感慨:“轮式收割机全趴窝了,只有我们这种履带机能割倒伏麦。”尽管行情竞争激烈,但山地、丘陵仍是他们的主战场。

微纪录|威海“新麦客”:割一亩80元,不在收割就是在收割路上

他们的行程规划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根据各地农作物的成熟时间和市场需求来决定。每到一处,他们都会与当地的农户或老顾客取得联系,确定收割的具体时间和地点。这种跨区作业的方式虽然辛苦,但也为他们带来了相对稳定的收入。

“除了收割,就是在收割的路上,现在每亩麦田的收割价格在80-100元,像威海这种山地,我们每天大概能收割150亩左右”。陈光波介绍,提起收割机,他自豪的说:“我这台收割机相当于收割机中的‘劳斯莱斯’,但进口车唯一不好的就是如果在外地抛锚,配件不好更换。”

来到威海后,陈光波和他的团队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收割工作中。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麦田上,他们就已经发动收割机,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收割机在麦田里轰鸣着穿梭,所到之处,麦穗被整齐地割下,麦粒被迅速分离并装入车厢。

微纪录|威海“新麦客”:割一亩80元,不在收割就是在收割路上

然而,收割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威海的天气多变,时而阳光明媚,时而乌云密布。为了赶在天气变化前完成收割任务,麦客们常常需要加班加点。有时,白天收割不完,晚上还要熬夜抢收。在昏暗的灯光下,收割机的轰鸣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麦客们专注地操作着机器,不敢有丝毫懈怠。

微纪录|威海“新麦客”:割一亩80元,不在收割就是在收割路上

微纪录|威海“新麦客”:割一亩80元,不在收割就是在收割路上

“明天要下雨。今晚我们必须把雇主的这些麦子收完。”陈光波说道。他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和执着。每一粒麦子都承载着他们的汗水和希望,他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将这些金色的希望变成实实在在的收入。

微纪录|威海“新麦客”:割一亩80元,不在收割就是在收割路上

微纪录|威海“新麦客”:割一亩80元,不在收割就是在收割路上

半夜,一辆收割机突然停下忙碌的节奏,“麦子还有点泛青,机器内部的零件卡住了,得更换配件。”陈光波说,经检查,确定机器内部的一个零件损坏。因为没有备件,只能从山东德州的一处经销商连夜发货,两地距离600多公里,最后只能找货拉拉司机专程送过来。

微纪录|威海“新麦客”:割一亩80元,不在收割就是在收割路上

“这些兄弟很辛苦,天这么热,他们帮我们收割麦子,我们也要照顾好他们。”一位当地农民说道。麦客们也感受到了当地人的温暖和善意,他们用实际行动回报着这份情谊。在收割过程中,他们总是尽心尽力,确保每一块麦田都能收割干净,不浪费一粒粮食。

机械助力行业变迁,机遇与挑战并存

微纪录|威海“新麦客”:割一亩80元,不在收割就是在收割路上

微纪录|威海“新麦客”:割一亩80元,不在收割就是在收割路上

当被问及为什么会选择这份工作时,皮小翠坦言是为了生活所迫。她之前和丈夫跑大货车,后来由于行情不好,在朋友的介绍下转行做了麦客。这份工作虽然不需要高超的技术,但辛苦程度却丝毫不减。

微纪录|威海“新麦客”:割一亩80元,不在收割就是在收割路上

他们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简单洗漱后便开始一天的收割工作。在烈日下,他们操作着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忍受着高温和噪音的折磨。中午,他们就在田间地头简单吃口饭,稍作休息后又继续投入工作。晚上,他们回到车上,简单洗漱后便疲惫地睡去。

与过去的人工收割相比,如今的机械化收割大大提高了效率。以前,人工收割一亩地需要一天的时间,而且人工费用高达200-300元。而现在,使用收割机收割一亩地只需要十几分钟,费用也降低到了80元左右。

微纪录|威海“新麦客”:割一亩80元,不在收割就是在收割路上

近年来,跨区收割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随着收割机数量的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一些地区,收割机已经趋于饱和,导致工作机会减少。此外,天气变化也对收割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今年,全国旱情严重,许多地区的小麦减产,这也给麦客们的收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麦客们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们积极应对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服务水平。皮小翠夫妻两个还通过拍摄收割视频,在社交媒体进行宣传,拓展业务范围。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在这个行业中立足。

随着收割工作的逐渐完成,麦客们又要踏上新的征程。他们收拾好卡车,带着在威海收获的喜悦和感动,驶向下一个目的地。虽然这一路的奔波充满了艰辛,但他们从未抱怨过。

“我们靠自己的双手吃饭,虽然辛苦,但心里踏实。明年麦子熟的时候,我们还会再来威海。”陈光波坚定地说道。他们就像一群勇敢的追梦人,在跨季农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微纪录|威海“新麦客”:割一亩80元,不在收割就是在收割路上

在威海的这片金色麦田里,南方麦客们的故事还在继续。他们用坚韧和执着诠释着对生活的热爱,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着美好的未来。他们的身影,成为了这个季节里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16 17: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微纪录片丨“新麦客”抢收记
...麦收割正值高峰期。“三夏”期间,安徽省计划投入联合收割机20万台左右,机收率预计在98.5%以上。据气象部门预报,今年安徽夏粮收获期叠加降雨天气。为确保粮食归仓,各地积极调配
2023-06-07 21:33:00
焦点访谈:追“丰”新麦客
...每到麦收季,孙党辉便会临时组织几个老乡,开着各自的收割机四处帮人收麦子,接单零散且不稳定,合作社很难长远发展。近几年,农业在向着规模化、现代化更飞速发展,对“麦客”工作方式的
2024-06-14 23:24:00
...区高庄村村民,已经当了8年麦客。当天,张茂印正驾驶收割机在地里忙活,突然发现损坏了一个零件后,收割工作不得不停下来。张茂印和妻子一边忙着打电话联系人,购买相关零件,一边和笔者
2024-06-04 01:55:00
麦收季节最忙碌的人,他们一家三代皆为麦客
文|高贵华杨二所今年置换了新的联合收割机,比原先那台多了秸秆还田和强功率夜视灯功能,最主要的是这台收割机马力大、作业幅面宽、收割速度快。十亩八亩的麦子,在二所的眼里,也就是谈笑间
2024-06-21 20:48:00
兰考来的“麦客”
...公共厕所里简单洗刷整理,准备回兰考。 安全第一,开收割机要随时观察小麦收割情况。朱敬超与妻子带着行李准备回兰考。 朱敬超与妻子向记者告别,说他们明年再来。记者 刘俊涛 文
2023-06-06 00:28:00
追逐麦浪的现代“麦客”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麦客”在田野里追逐麦浪。张珂在收割机上小歇。 “麦客”夫妻准备出发。回望劳动成果。 测量作业面积。装载收割机。 扫码查看详情阳光还没照透渭北的麦田,
2024-06-11 04:58:00
...空气如蒸。来自驻马店的“麦客”张劲松驾驶着一台联合收割机在商水县天华种植合作社的一处麦田里忙碌着,麦粒倾泻而下。这是张劲松从事跨区收割作业第10个年头。每到麦收时节,张劲松就
2024-06-03 01:08:00
听听『麦客书记』周必胜的忧与喜
...麦客书记”周必胜也坐不住了,盘算着订购3台无人驾驶收割机、3台无人插秧机,用“新农具”干“新农活”。周必胜是氾水镇宋埠村人,曾在部队当了5年驾驶员、汽车维修技师。1986年退
2024-05-08 08:14:00
...正带领着两个儿子,还有儿媳和亲家公,驾驶着大型联合收割机在一片金灿灿的麦田里纵横驰骋,收割机所过之处,圆滚滚的麦粒被”吞”进机仓,换来田埂上种粮大户喜悦的笑脸。60岁的魏学举
2023-06-06 06:2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贵州商品出口竞争力持续增强 省社科院发布2025年上半年贵州重点出口产品相关报告
9月10日,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正式发布《贵州重点出口产品商情监测(2025年上半年)与预测报告》,系统梳理了2025年1-6月全省外贸进出口情况
2025-09-10 23:15:00
参与网络答题 共筑枣庄辟谣防线
大众网记者 武甜莹 枣庄报道2025山东网络举报辟谣宣传周枣庄市活动已开启,只需识别海报上的二维码,就能参与答题。快来参与吧,一起成为网络辟谣小能手,为营造健康、清朗的网络环境贡
2025-09-10 23:51:00
听说了吗?最近不管是爱喝酒的,还是不爱喝酒的人都去酒博会了。9月9日至13日,第十四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在贵阳举办
2025-09-11 00:18:00
今天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让我们深情地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节日快乐!”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
2025-09-11 02:54:00
9月10日,第十四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2025世界酒业发展峰会在贵阳隆重举行。逾200位来自国内外的酒类行业领军企业代表
2025-09-11 04:59:00
聚焦酒博会|西班牙酒庄庄主盛赞贵州白酒,称其最爱是茅台
9月10日,第十四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2025世界酒业发展峰会在贵阳举行。逾200位来自国内外的酒类行业领军企业代表
2025-09-11 03:56:00
“霞客行”:再访万峰林
当数字化浪潮将整个世界浓缩于方寸屏幕,当“打卡式旅行”成为时代热潮,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我们对旅行的向往?380多年前
2025-09-11 01:20:00
教师节,向所有老师致敬
从孔子“诲人不倦”的儒家仁爱到黄炎培“双手万能”的实干精神再到张桂梅坚守讲台的不懈坚持教育的长河在中国大地上奔流不息有教无类
2025-09-11 01:51:00
女童心跳呼吸骤停倒地 枣庄休假医生鞠文彬秒变“急救员”
大众网记者 张砚 通讯员 刘胜 枣庄报道近日,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一病区鞠文医生彬正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休假时,忽然听到前方数十米处有游人呼叫
2025-09-10 23:59:00
当即墨古城的游客们通过AR技术“穿越”到田横五百士的悲壮场景,与历史人物“面对面”感受忠勇精神;当滨州市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内
2025-09-10 17:13:00
平度市人民医院精准放疗 重获新“声”——一位七旬下咽癌患者的求医之路
鲁网9月10日讯(记者 潘亚妮 实习记者 刘悦)在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肿瘤治疗领域正悄然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特别是精准放疗技术的应用
2025-09-10 17:17:00
当九月的桂香漫过校园围墙,当粉笔灰染白又一批青丝,我们迎来又一个教师节。三尺讲台前,那双托起无数梦想的手,仍在黑板与课本间书写永恒
2025-09-10 17:17:00
东南网龙岩9月5日讯(通讯员 张思颖 梁丽珍)近日,一位陈姓客户来到工行龙岩东方支行,表示自己父亲有一张卡这个月到期。大堂经理拿过一看原来是代发工资单位工资卡
2025-09-10 17:17:00
贵州杂技剧《脊梁》全国巡演即将启幕
9月10日,当代大型杂技剧《脊梁》全国巡演新闻发布会在贵阳召开。会上介绍,当代大型杂技剧《脊梁》全国巡演将于9月12日在六盘水市凉都大剧院正式拉开帷幕
2025-09-10 17:21:00
东南网龙岩9月10日讯(通讯员黄俊榕)“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冒着大热天上门来帮忙,不然这存折密码的事儿真不知道要耽误到什么时候
2025-09-10 17: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