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华网
新华社成都1月25日电 题:“他就像村里的‘120’”——摩托村医的深山行
萧永航、李霞
春节期间,阖家团圆。在群山环绕的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徐家村,63岁的村医徐永高却没有闲着,伴随嗡嗡的引擎轰鸣声,他拎着药箱跨上摩托,穿行在蜿蜒山谷,为老乡提供医疗服务。
这样的日子,徐永高在大山深处坚守了42年。1981年,他跟随乡里老医生“学艺”后回到徐家村,踏上行医路。守着大山,守护村民,便成了他大半辈子的使命。
42年间,徐永高见证了简易小药房变成标准卫生室,从双脚步行出诊到骑摩托车出诊。“现在鞋子倒是不会穿坏了,摩托车却换了四辆,成本高不少呢。”徐永高笑着告诉记者。
“徐医生快来坐,这么冷的天,给你添麻烦了。”尽管身体不适,70多岁的村民罗兴碧仍然热情招呼着。
“嫂子,感觉哪里不舒服?有没有按时吃药?”了解病人的症状后,徐永高翻开药箱取出针管和药品,给老人安排输液。
春节期间,利州区从专家力量、医疗救治、药品物资等方面进行资源下沉,要求对农村老人、儿童等开展送药上门、送医到家服务。
为了能让村民看得上病、吃得上药,无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只要一个电话,徐永高准能和他的摩托车一起及时出现在老乡院子里。
“他就像村里的‘120’,随叫随到!”摩托村医徐永高40多年的付出,村民们看在眼里。“医术好,身体不舒服,我们都找他”“他很细心,平时对我们态度也温和,像亲人一样”“我们信得过他,找他看病我们放心”……
徐永高的脑海中有“一张地图”,不仅能“显示”通往各家各户的乡间小路,更“标记”着村民们的身体状况和病症。病人多的时候,他总是叫上妻子和儿子,帮忙照看病人输液、入户送药,自己则忙着出诊、看病、建档案……
“我是医生,也是党员,让乡亲们走最少的路、花最少的钱把病看好,是我最简单的愿望。”42年来,徐永高已为村民提供超过5万人次的诊疗服务,累积了400多本处方笺,脚步遍布村里的每个角落。
“叮叮叮……”采访临近结束时,出诊电话响起,徐永高来不及道别,又背上药箱跨上摩托,朝着山谷的方向疾驰而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5 23: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