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从“西瓜倚大旁”说起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5-12 07:0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湄洲日报

□陈锦

赤日炎炎的盛夏时节,如果得幸在阴凉处闲坐纳凉,并吃上一块甘甜多汁的西瓜,应该是一种无比惬意的享受。西瓜水分多,能消除身体中的燥热。古代贵族的消夏生活也是以“浮瓜沈(沉)李”为享受。其“瓜”虽然泛指“甜瓜”,但也包含“西瓜”。

中医也认为,西瓜性“凉”或“寒”,能清热降火。传统以鲜瓜为药膳,以晾干的西瓜皮入药,并以西瓜为主料炮制出了“西瓜霜”这种新药材。“西瓜霜”的药名听起来就让人觉得冰凉透彻,而实际上只是西瓜(或鲜瓜皮)与芒硝的混合物析出的粉霜。

毫无疑义,在大多数人眼中,西瓜是清凉瓜果。但是,传统莆仙民间却不以为然!

莆仙民间有一句谚语说道:西瓜倚大旁。

这句谚语在现代的运用中多表达其引申义,谓不秉持公道或正义,偏袒或依附强势的一方。

其本义则表达民间对西瓜物性的特殊认识。莆仙民间认为,西瓜并非想当然的“性凉”或“性寒”,而是没有恒定的寒热温凉之性,食用后,身体偏热者它则助热,身体偏寒者它助寒。说得具体一些就是:当你身体偏于燥热(火气大)时,吃西瓜会使燥热更甚;当你身体偏于寒凉时,吃西瓜会使寒凉更甚。

对民间这种说法,笔者不是医家,也没有切身的体验,故不妄加评说;而为方便读者透彻理解谚语的字面含义,则有必要对谚语中的相关方言用字进行释说,这就是“倚”和“大旁”两个字词。

在谚语里,“倚”作平读,读作“wa(上)”(音同文读“瓦”);“大旁”二字均作平读,并连读变音。其“大”读作“dua(入二)”,“旁”读作“bim(阳平)”。

“倚”在汉语属书面用字,而在方言却是口语常用动词。其文读作“yi(上)”(音同方言“椅”),文读音的方言运用见于叠字异读词“倚倚”(前一个“倚”作文读,后一个“倚”作平读,读同方言“椅瓦”);口语运用其平读音,其方言本义为“斜靠着”(如把竹竿斜靠着墙放置就叫“倚”,离开了墙壁竹竿就会倒下),可引申出“仗恃”“依傍”的含义。其在谚语中体现的即“依傍”(或“偏袒”)的含义。

“大旁”的意思是较大的一边,本指对剖(或剖开成多块)的西瓜中较大的一边,可引申为强势或对自己有利的一方。

把“大旁”解释为“较大的一边”,似乎很贴切,但是,“旁”通常指某个区域或物体的某个面,而不适用于表达西瓜剖开的立面。因而,笔者在思考此“旁”的原字会不会是其方言同音字“爿”?

“爿”在宋代学者郑樵的《六书略》中,其释义作“殳也。亦判木也”。方言字义基本对应其“判木”,指劈开木块、木片或其他物体剖成的小块。其最常见的方言运用见于“柴爿”(劈开成片状的木柴)。“爿”与“旁”平读同音,在口语运用上没有分别,因而造成字义的彼此混淆。谚语中的“大旁”如果以“大爿”表达,似乎更贴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2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端午节不吃粽子,也要吃3种水果!开胃健脾、生津润燥,口感香甜
...吃3种水果!开胃健脾、生津润燥,口感香甜 端午节吃:西瓜,消暑解渴民间有句谚语:“春吃芽、夏吃瓜”,夏天是吃瓜的最佳时节,而西瓜被称为“盛夏之王”,它不仅水分含量高,营养也
2024-06-04 16:28:00
本文转自:湄洲日报从戴大宾破哑谜说起——方言“麪”与“面”的不可归并属性□陈锦戴大宾是莆仙民间家喻户晓的明代神童。在冯梦龙编著的《古今谭概》中,也收录了两篇跟戴大宾有关的文章。其
2023-11-05 07:33:00
夏天多吃哪4种绿色水果
...。孕妈每天吃个苹果可以减轻孕期反应和缓解便秘。四、西瓜西瓜别名:寒瓜、天生白虎汤、夏瓜、水瓜等。中国各地栽培,品种甚多,外果皮、果肉及种子形式多样,以新疆、甘肃兰州、山东德州
2023-07-23 14:14:00
建议这3种常见水果少给娃吃,易伤胃不长个,孩子哭闹也别买!
...进入夏天后,最好少给孩子吃这3种水果:第一种:冰镇西瓜 西瓜是夏天的解暑佳品,它鲜嫩多汁,果肉甘甜,可以有效地补水,设想一下,炎热的夏季,吹着空调,从冰箱里取出一块凉凉的西
2023-11-13 20:21:00
节气微科普丨今年立秋是“公秋”!“贴秋膘”这些要点有讲究
...”的民俗。啃的是秋季新收的各种瓜果,其中最有名的是西瓜。老南京一般认为,在立秋前一天吃西瓜“啃秋”可以不生秋痱子,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南京八卦洲一带的居民则认为,立秋后的瓜
2023-08-08 15:43:00
咸草·席草·龙须草
...仙地区传统上主要以咸草和席草作为编织草料。这咸草是方言名,古称“篑”,《中华本草》以“篑草”的药名入药,其现代中文名作“短叶茳芏”,为莎草科莎草属植物。百度咸草,可能不会出现
2023-07-02 06:17:00
千年龙舟竞渡 百舸争流逐浪莆仙
...初四艾,初五“爬龙船”。童谣中的“爬龙船”正是莆仙方言“赛龙舟”的称呼。据了解,莆田龙舟竞渡自宋代以来已传承千年,至今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黄石华堤村是有名的“龙舟之乡”,每年
2023-06-14 09:15:00
首登央视春晚,有着千年历史的莆仙戏靠啥
...根于古称“兴化”的莆田、仙游二县及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它源于唐、成于宋,在古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迄今仍保留不少古南戏艺术遗存,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老舍诗
2023-01-24 21:22:00
瓜果飘香 润泽夏日(文化中国行)
...“桂花香”荔枝。 苏弼坤摄(人民视觉)小朋友正在吃西瓜。张培坚摄(影像中国)山东五莲县,果农在打包樱桃。 新华社记者 朱 峥摄浙江台州市,游人正在采摘桑葚。王华斌摄(人民
2024-06-08 06:00: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