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湄洲日报
咸草·席草·龙须草
——传统常用编织草料的来源与运用
□陈锦
传统上,我国南北地区用作编织的植物主要有芦苇、蒲草、咸草和席草。其中,芦苇的可用部分是苇茎,比较硬,只能用于编织草席和帘子,所以,用于编织袋囊的草料通常只有后三种。
莆仙地区传统上主要以咸草和席草作为编织草料。这咸草是方言名,古称“篑”,《中华本草》以“篑草”的药名入药,其现代中文名作“短叶茳芏”,为莎草科莎草属植物。
百度咸草,可能不会出现与“短叶茳芏”有关的内容,而会出现属于伞形科跟当归有物种渊源关系的“明日叶”。这是一种近年来正在国内推广栽培的药食两用蔬菜,有咸草的俗名,但并不是莆仙方言所指的咸草。而短叶茳芏确也有与“咸”字有关的俗名,但不同于方言的咸草,而称咸水草。
咸草是本地原生植物,在当代沟渠溪边的湿地上,仍不时可见其身影。多丛生,其最突出的特征是茎粗壮,深绿色,平滑无毛,并呈规整的三棱状。咸草质韧,为本地传统上最重要的编织草料来源,使用部位是它的三棱状茎,割下后直接晾干或剖开后晾干即可作为编织草料。
据前辈老乡说,早期本地的草席和袋囊等除了部分用龙须草,大部分都是用咸草编织的。但是,就笔者记事起,所接触的草席和袋囊,以及礼帽式草帽等都是用席草编织的,也没有见过老乡采收咸草做编织草料。不过,这种实际现象跟前辈老乡的所说并不矛盾,因为本地早期没有引种席草,也没有从外地引进编织草料和草编织品,所以,“咸草”就是当时最重要的编织草料。这还可以从方言对草帽的叫法习惯上得到印证。
传统方言习惯统称草帽为“草禾笠”。近现代民间常见的草帽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山区妇女用小麦秆或“麦铃”(野燕麦)秆精工制作的笠帽,另一种是用小麦秆编成的长带缝制而成的遮阳帽,最后一种就是后期出现的礼帽式草帽。在方言的习惯叫法中,前两种都叫“草禾笠”,最后一种则称“咸草笠”。而实际上,这种“咸草笠”都是用席草编织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咸草的传统运用之普遍。
席草古称蔺草,其更通用的汉语名应是“灯芯草”。灯芯草是灯芯草科的一种草本植物,它的茎髓就是“灯芯”,既是传统常用中药,也是古代灯盏习用的灯心(亦作“灯芯”),“灯芯草”亦由此得名。
本地席草引种于近现代,但无论是它的名称,还是用途,对老乡们来说都如同旧识,并且运用自如……原来,在席草引种前,本地民间一直在使用龙须草。这龙须草实际上就是野生的席草(中药古籍多在“灯芯草”条附有“野席草”的别名)。长在向阳崖壁上的龙须草茎秆纤细,质地坚韧,织成的草席称“龙须席”,较普通草席耐水湿,耐磨损,为草席中的精品。但资源不丰富,因而在传统编织草料中的重要性稍逊咸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2 14:45:4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