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吴雨佳
5月7日,“2023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瞰见新青年大会”上,复旦管院企业管理系副教授孙金云以“创业课上的孩子们”为主题,通过讲述四名学生在创业课课堂内外的表现,揭示出创新思维的底层逻辑是“共情利他、打破常规、应变坚韧与跨界探索”。
谈及创新思维,孙金云指出第一种类型的创新是建立目标,寻找资源,梳理路径,在现有资源条件下面按照这个路径去达成这个目标,这样的方法或者说这样的思路我们叫它利用式的创新。另外一类创新,是知道我在哪里,但是我的方向不清楚,所以我要去寻找那个未来可能的方向,在这个过程当中会面临大量的失败,不停地证伪,有一天发现很偶然的结果出现了,这样的创新我们叫它探索式创新。
以72小时创业挑战赛为例,孙金云总结了自己的四点感受,第一是行胜于言。第二是市场运行的规则对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
第三是只有打破常规思维,果断的行动起来,才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想象力和可能性。第四都会遇到很大的心理挑战。
孙金云指出,“探索式创新”是推动科创发展的重要方式。创新者个体的创新思维是完全可以在大学里得到培养的。“所以大学,不应该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共情利他,打破常规,应变坚韧和跨界探索,是创新思维的底层逻辑。”
“从做教师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诉自己‘课比天大’,但这一刻我发现,教室和教学的主人公应当是学生。”孙金云说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9 23:45:3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