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司马懿为什么要等到七十岁才夺权,他之前在怕什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3-09 10:32:00 来源:戏说三国

公元24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高平陵政变,彻底改变了曹魏的高层政治格局。已经70岁高龄的司马懿,趁着大将军曹爽挟持皇帝曹芳,去给先帝曹叡扫墓的时候,悍然发动政变,彻底控制了曹魏高层大权。

司马懿为什么要等到七十岁才夺权,他之前在怕什么?

这次曹魏高层的权力之争,最终,以司马懿的胜利而结束,三国中的魏国,自此进入司马家掌权的时代。

那么,司马懿为什么要等到七十岁高龄的时候,才发动政变呢?司马懿为什么要隐忍这么多年,才最终发难,他到底在怕什么呢?

简单来说,司马懿不是不想早早政变,而是因为不敢,或者说没有这个能力。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回顾一下,司马懿本人的成长过程。

司马懿为什么要等到七十岁才夺权,他之前在怕什么?

司马懿出身的司马家,是东汉名门,历代都有人在朝中做官,而且官位很高。到了司马懿父亲司马防这一代,已经到了东汉末年了。随着汉朝皇室的衰微,下面这些汉室臣子的日子,也开始不好过了。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虽然已经担任京兆尹的高位,相当于今天的首都市长。但实际上,因为当时汉室大权完全掌握在曹操手中,司马防手里的权力,其实相当的有限。

当然,凭这个家世,司马懿又是才学出众之辈,想要入朝为官,还是很容易的。

年轻时候的司马懿,曾一度因为看不惯曹操把持朝政,拒绝入朝为官。后来,曹操得知司马懿的才能后,强行征辟其为文学掾,司马懿这才正式踏上了自己的仕途。

入朝为官之后,司马懿因为种种原因,投身到曹丕麾下。后来曹丕上位之后,司马懿也更加得到重用。

司马懿为什么要等到七十岁才夺权,他之前在怕什么?

曹丕上位之后,为了制衡宗室,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招募人才,采取了尚书令陈群的建议,实行九品官人法,也就是后来所谓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的出现,对于当时的士族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这等于是在给整个士族集团更大的权力。在这个过程当中,司马懿出力颇多,也开始渐渐成为魏国士族的代表人物。

曹丕在位的时间,其实并不长,仅仅只有六年的时间而已。曹丕去世后,由其子曹叡继承帝位。因为当时曹叡年纪尚轻,所以曹丕留下曹真、曹休、陈群和司马懿四人,作为辅政大臣,辅佐曹叡坐稳帝位。从这个名单当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曹丕的制衡之道玩的还是挺好的。四人的当中,有两位宗室,两位士族代表,可以相互制衡。

正是因为这个任命,使得司马懿一跃成为当时魏国士族的领袖,与陈群并立。

司马懿为什么要等到七十岁才夺权,他之前在怕什么?

到了曹叡时代后,司马懿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仍然还不具备谋反的资格。因为历史的曹叡,其实是一个真正的明君。在位期间,多次挫败蜀吴两国的联手进攻。历史上诸葛亮的几次北伐,其实就发生在这期间。为了抵御诸葛亮,司马懿开始被曹叡予以兵权,这也是司马家开始渗透入军方的开始,为后来的高平陵政变埋下了伏笔。

曹叡和其父曹丕一样,也不是个长寿的人。公元239年,年仅36岁的曹叡,便病故了。因为曹叡并无子嗣,所以只能从宗室当中过继了一个作为自己的儿子,也就是曹芳。曹芳登基的时候,比当年的曹叡还要更小,只有八岁而已。一个八岁的孩子,自然无法执掌魏国朝政。所以曹叡临死之前,也像当年曹丕一样,留下了两个辅政大臣。这两位辅政大臣,一个是老而弥坚的司马懿,一个是曹真之子曹爽。

司马懿为什么要等到七十岁才夺权,他之前在怕什么?

曹叡留下的这个配置,显然也有让两人相互制衡的意思。曹爽作为宗室,司马懿作为士族领袖,相互制约。但是,曹叡却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两强争霸的时候,如果任何一方取得优势,对于在位的皇帝来说,那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这个问题,曹叡或许当时也注意到了。只可惜临死之前的曹叡,已经找不出第三位更合适的辅政大臣了。第三位辅政大臣,不管是选士族还是选宗室,都一定会令这一方实力大增,对曹芳地位的稳定,都不是好事。而如果再选两位的话,想要从士族当中,选一个和司马懿能够平起平坐的人,实在很难。在宗室当中,想要找到足以和曹爽位置相同的,也不太容易。

魏国就这样进入了二元争霸的时代。

此时坐在皇位的上,虽然是曹芳。但此时魏国的朝堂大权,却都已经落入了曹爽和司马懿的手中。在接下来的权力斗争当中,曹爽利用曹芳对宗室的信任,将司马懿明升暗降,封为太傅,但同时却失去了实权。就这样,魏国的大权,当时全都落入了曹爽的手里。

司马懿为什么要等到七十岁才夺权,他之前在怕什么?

而此时的司马懿,已经是快七十岁的人了。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司马懿称病不起。表面上看似放弃了权力争夺,但暗中却在蓄养死士,为后来的高平陵政变做准备。

而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随着大权逐渐抓牢,曹爽开始逐渐得意忘形,甚至开始觊觎帝位。曹爽的跋扈,不光引起了广大士族的抵触,同时也让宗室们渐渐开始讨厌。就这样,曹爽因为自己的跋扈,将群众基础送给了病榻上的司马懿。

到了公元249年,司马懿趁着曹爽带曹芳扫墓之时,悍然发动政变。此时的士族集团,无疑是支持司马懿的。而宗室方面在,则因为曹爽之前的跋扈,选择两不相帮。曹爽其实此时仍有翻盘的希望,只要挟持皇帝,召集兵马,就可以打败司马懿。奈何曹爽本人顾及家眷,根本不敢如此。

司马懿为什么要等到七十岁才夺权,他之前在怕什么?

就这样,司马懿顺利夺得了魏国的大权。

在此之后,司马家开始逐渐清洗掉朝堂上忠于曹氏的官员,选择培植自己的心腹,曹家后来也就再无翻盘的机会了。

总得来说,司马懿之所以要等到七十多岁的时候,才发动政变,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之前他没资格这么干。虽然司马懿从曹叡时代开始,就已经是辅政大臣,但其实还远不足以满足发动政变的要求。后来就算在高平陵政变当中成功,其实也是曹爽自己不行,同时失去了士族和宗室双方的支持。

司马懿为什么要等到七十岁才夺权,他之前在怕什么?

如果但凡换一个聪明点的曹家人掌权,估计司马懿就算当时成功占领了洛阳,最后也只能是死路一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2 21: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司马懿发动政变时只有三千死士,为何能逼曹爽投降?
司马懿虽然手上只有三千人马,但他这三千人马,并不是用来对付曹魏的几十万大军,而是只针对曹爽及其党羽。再加上当时司马懿手里还有几张很厉害的牌,曹爽最关键的时候又掉了链子,所以才能政
2022-12-30 16:20:00
没有兵权的司马懿,是如何反败为胜的呢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韬光养晦的太傅司马懿趁大将军曹爽陪同皇帝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期间,起兵政变控制洛阳城防,罢黜曹爽大将军职位并诛其三族。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
2024-04-25 15:33:00
司马懿的形象是什么时候崩塌的?
司马家族是三国时代的终结者,而司马懿是后三国时代唯一的胜者。司马懿跑赢了曹操,跑赢了曹丕,跑赢了曹叡,见证了大魏三祖无与伦比的辉煌,也经历了大魏朝堂勾心斗角的算计。司马懿,究竟是
2023-04-21 18:18:00
司马懿一家是如何一步一步获得政权的
...220年,曹丕接受汉献帝的退位,建立魏国政权。45年后,司马炎接受了魏元帝的退位,建立了晋国政权。这就是西晋。西晋结束了三国割据的时代,统一了中国。然而,西晋是中国历史上最短
2024-02-09 11:37:00
司马懿只所以能偷得魏国军政大权,追根溯底都是曹操、曹丕、曹睿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使得曹魏军政领导层产生极大的变化,原先位居高层的曹魏宗室人员死的死、贬官的贬官、投敌的投敌,魏国军政从此仅仅在司马家一族手中,其实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成功
2024-02-21 15:52:00
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从盛世明君沦为最失败的君主
公元266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改国号为晋。司马炎继位以后,对内励精图治,革新政治,振兴经济,对外加强军事训练,厉兵秣马。在历经十年积淀发展,司马炎于279年发动灭吴之战
2023-03-11 10:07:00
魏明帝曹睿既然当得一个“明”字,自然对司马懿是有所警惕的。不过,尽管曹睿考虑过多种方案,却根本没有办法不把司马懿列入辅政大臣的序列。曹睿对司马懿的警惕曹睿与司马懿的关系一直很微妙
2024-05-28 06:22:00
司马懿夺权后为什么曹操老部下无动于衷
对司马懿夺权后,诛杀曹氏三族7000余人,为什么曹操老部下无动于衷都说天道有轮回,历史上发生这样的事数不胜数。比如西汉末年王莽趁着汉室衰落的情况下突然夺权并建立了新朝,原本王莽以
2023-06-09 10:36:00
假如没有高平陵之变,曹魏会怎样
...魏失去政权也是必然,必灭无疑。最多延后十几年。没有司马懿,也有其他人。当时士族已经控制朝局,而曹魏宗室也失去了对军权的控制。如果想重新夺回权力则是很困难的,但有一点可以确定,
2024-04-11 22:0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