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李煜谱下一曲生命的哀歌,为何会成他的催命符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10 20:4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七夕夜,南唐后主李煜作了《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词,这是他人生中填写的最后一首词,也是他的“催命符”。

李煜谱下一曲生命的哀歌,为何会成他的催命符

相传,因为这首词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和“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句子,彻底激怒了宋太宗赵光义。于是宋太宗赐下了“牵机药”,将李煜毒杀。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的意思简洁明了,也是课本中的必背名篇,所以就不再进行翻译了。在这首词中,一共有“三问”:

一问,自己对故国“春花秋月”的痛苦回忆,什么时候能够结束?

二问,南唐旧时的凤阁龙楼,繁华的三千里江山,在山河易主之后,都变成了什么模样?

三问,一个人的忧愁,究竟能够到达什么样的程度?

李煜在第三问中,直接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南唐亡国,“愁深似海”的情感状态。

一般人通常认为,这首词最能表达李煜对故国怀念的句子,当数“雕栏玉砌应犹在”一句。因为这里分明就是在借着怀念故国宫殿,表达对南唐旧政权的怀念。

李煜谱下一曲生命的哀歌,为何会成他的催命符

但是根据相关的史料记载,李煜被宋太宗毒杀,并不仅仅是因为这首词。就算是涉及这首词的部分,也与“雕栏玉砌应犹在”这一句无关。

反而是“小楼昨夜又东风”和“一江春风向东流”害了李煜的命,为什么会这样呢?据考证,第一个将李煜之死与《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挂钩的野史作品是南宋王铚的《默记》。

王铚在《默记》提到,有一次宋太宗派南唐降臣徐弦去试探李煜,看他是否有复国之心。徐铉到了李煜的住所,单纯的李煜一见面就与他抱头痛哭,并说:悔不该杀潘佑、李平二将。

徐铉回去面见宋太宗如实相告,后来宋太宗又听了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以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

原来,李煜投降之后被关押在北宋都城汴京,但是北宋与南唐的战争并没有全面结束。因为在江州一带,一直有南唐的旧部在抵抗。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有暗示春花再开的意思。宋太宗看到这样的词句,自然会联想到,李煜可能听到了南唐旧部还在进行抵抗的消息。

李煜谱下一曲生命的哀歌,为何会成他的催命符

李煜先是和徐铉说,“悔不该杀潘佑、李平二将”,然后又在词里写下了“小楼昨夜又东风”的句子,并且在词尾借着“一江春风向东流”,表达对亡国之痛的无尽遗憾。

在宋太宗看来,李煜这分明就是有“复国”的野心。面对一个仍有复国之心的亡国之君,宋太宗怎么可能让他活下去呢?于是,只有杀掉李煜才能永绝后患。

历史上的李煜死于谋杀,情况属实。但是后来的野史翻新,硬要说宋太宗因为这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就赐死李煜,显然是小看了宋太宗作为一代政治家的手腕与机心。

事实上,在北宋建立之初,宋太宗为了维护皇权的正统性与合法性,对归降的蜀后主、吴越王和南唐后主,采取了无差别“谋杀”的手段。

换句话来说,不管李煜是否仍有复国之心,也不管他是否填写《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词,他的结局都是必死无疑的。

那么,为什么后世的人们,偏偏认定李煜是因为填写这首词而招来杀身之祸呢?原来,词在唐朝和五代时期,还属于是上不了台面的“小道”。

李煜谱下一曲生命的哀歌,为何会成他的催命符

自宋代以后,词的地位才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当词与诗的地位并驾齐驱之后,世人怜悯李煜,爱惜他在填词方面的才华,更愿意相信李煜死于填词。

最终,根据南宋的《默记》,世人推测出了《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就是李煜最后的“绝命词”。北宋的亡国之君宋徽宗,也有一首亡国词,叫做《眼儿媚·玉京曾忆惜繁华》: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管,吹彻梅花。

这首词其实是写得平平无奇的,之前曾经见到有人拿它和李煜词作比较,借以嘲笑宋徽宗的才华根本就不如李后主。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煜的词作在南宋以后,之所以能够声名大噪,其实还是和宋徽宗有着一定关系的。

李煜谱下一曲生命的哀歌,为何会成他的催命符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以后,宋徽宗父子沦为金人阶下囚。宋徽宗是一个颇有些传奇色彩的帝王,他虽然在政治上昏庸,但是他为人风流倜傥,在书法和绘画上很有才华。

宋人日夜惦记着迎接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南归。于是一些南宋文人在进行文学创作时,时常借用南唐后主李煜的“亡国词”,来想象宋徽宗沦为阶下囚时的心境,结果非常贴切。

南宋王铚写《默记》的时候,当中记述李煜亡国身死的前因后果。事实上也是借古喻今,通过李煜最后的结局,来推测、想象宋徽宗最后可能的结局。

不过王铚在《默记》里面,并不认为李煜的死是单纯因为这首词。其实李煜被害,最主要还是由于政治因素。因为李煜归降后,南唐对北宋的抵抗,一直坚持到了李煜死后的第二年。

《江表记》中记载:“后主殂于大梁,江左闻之,皆巷哭于斋”。李后主被杀之后,死讯传到江州,当地的南唐老百姓,全都哭着为他举行丧仪。

李煜谱下一曲生命的哀歌,为何会成他的催命符

可见,假如李煜不死,南唐旧民的复国之心亦不亡。南唐百姓这种表现,倒不一定是出于臣民对君王的爱戴,更多的可能还是出于对大唐王朝的情感,因为南唐一直以唐朝后裔自居。

这一点也和南宋人民思念“二圣”,想迎宋徽宗父子还朝,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所以宋徽宗父子一日不南归,南宋人民就一直忘不了这份国耻。,是“迎还二帝”就成了洗雪前耻的象征。

话题扯得有一点远了,再说回李煜,他是否有复国之心。目前没有直接的史料可以证明,我们只能从他的词中,去寻找蛛丝马迹。

大约当初宋太宗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当他读到“小楼昨夜又东风”、“一江春水向东流时”时,他就敏感了。其实这一切,只不过是因为他自己想杀人,然后找了一个借口罢了。

结语

常言道:祸从口出,言多必失。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因说错一句话就丢掉了性命。《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虽然不是造成李煜遇害最根本的原因,但是也算“导火索和“催命符”。

李煜谱下一曲生命的哀歌,为何会成他的催命符

李煜从小就生长在锦衣玉食的帝王之家,他在亡国以前根本没有经历过任何的磨难,所以他自然也就不太懂得谨言慎行。

亡国之痛,给李煜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这种打击,一会儿让他精神恍惚,“梦里不是身是客”;一会儿又让他形体消瘦,“沈腰潘鬓消磨”。

李煜内心中的忧愁与痛苦,只能由填词来抒发。这些词里的内容,全部都出自他最真实的情感,从不加以掩饰。这正是李煜亡国词最动人的地方,同时也是它最“要命”的地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0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代这两个亡国君,境遇惊人相似,下场令人唏嘘
...囊的主角。宋太祖伤于开宝九年,很快李煜就被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给接手了。宋朝的帝王对于归降的旧日国主们待遇还算过得去,但也分个三六九等,对于李煜这种还浪费人家八个月军费虽然吃
2023-03-07 20:23:00
北宋皇帝神似南唐李后主,传闻是李后主为报仇转世?
...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屈辱的俘虏生活,妻子小周后多次被宋太宗招入宫中强幸。但李煜书仍然书生气十足,不懂的掩饰自己,并且时刻不忘故国,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常常在自己的作品中流露,终于引
2023-04-20 20:24:00
聊聊悔为帝王,应为词臣的李后主
...的李煜“肉袒而降”,与东吴的孙皓一样做了亡国之君。宋太宗开宝八年(975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夜半,金陵城破,南唐灭亡。次年正月,李煜着白衣纱帽,被宋军押解北上,行至渡口,回望故
2023-10-15 15:26:00
无耻的皇帝宋太祖赵光义,最后子孙遭了报应
...下,行春宫秘戏之事,说他是无耻之尤,似不为过罢! 宋太宗在位期间,一次雍邱县尉武程上书,希望皇帝削减后宫嫔妃300人,宋太宗一下子感觉自己很冤枉,急忙叫了臣子过来诉苦。“朕
2024-03-26 17:29:00
盘点历史上最有艺术天赋的皇帝
...宋太祖封为违命侯,拜左(一说右)千牛卫将军。同年,宋太宗即位,改封李煜为陇西公。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李煜死于北宋京师,时年四十二岁整(李煜亦生于七夕),北宋赠为太师
2023-04-19 06:35:00
...南唐政权不断衰弱。甚至,民间还传说他宠爱的小周后被宋太宗赵光义强幸,这让世人纷纷痛骂李煜的懦弱和无能。不过,在治国没啥成就的同时,李煜却也是一位优秀的才子,他的笔下曾经诞生过
2024-06-28 19:19:00
私生活是真乱,美也是真美
...一江春水向东流。”写《虞美人》当天是他的生日,传到宋太宗赵光义耳中后,一道密旨,一壶毒酒,作词之人命赴黄泉。生错时代的文盲皇帝明朝鲁班朱由校✨基础信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16
2023-12-05 10:52:00
南唐后主李煜是怎样的一位帝王,他的结局如何?
...单从这两人的结局我们就能看出,南唐的灭亡已成必然。宋太宗强幸小周后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会有梦想有抱负。韩熙载也不例外,他高才博学,满腔热血,想干出一番大事业。经历过丧父之痛
2023-03-07 12:02:00
宋徽宗多才多艺,但是却不是当皇帝的料
...翩翩。这首“虞美人”,却成为了李煜的千古绝唱。因为宋太宗赵匡胤见到此词,却不是按照词意抒发来理解,而是怀疑李煜有异心,当即赐死。李煜至少死得有价值、有尊严、有体面。可是在艺术
2023-01-17 20:3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闹市寻迹西安都城隍庙 宛如历经沧桑的智者
西安都城隍庙坐落于西大街,宛如一颗遗落人间的历史明珠隐匿于闹市之中,散发着独有的神秘与古朴。作为统辖西北数省城隍的西安都城隍庙
2025-08-07 07:36:00
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在京举办130余件(组)文物在中国考古博物馆集中亮相,唐代陶质龙首修复后首次展出本报讯(记者龚正龙)雄安古州城出土的两件唐代陶质龙首修复后首次展出
2025-08-06 09:01:00
高山仰止、史笔昭世、河山之阳……穿过一座座木牌坊拾级而上,一步一脚印登上拔地40余米高的汉太史司马迁祠,放眼望去,大河奔涌,长桥飞跨,史圣凝望!#大河奔涌万象新#来源:华商网 相
2025-08-06 11:48:00
赵培宪:从战俘营到正义审判的血泪控诉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赵培宪同志(图片由太原市档案馆提供) 位于太原市小东门附近的“太原工程队”的血泪记忆旧址,静静地隐匿在城市的喧嚣当中
2025-08-06 13:00:00
在陕西韩城司马迁祠墓的祈福墙上,学子们留下心中所愿。“逢考必过”、“圆梦西工大”、“学业所成”......你们许下的心愿都实现了吗?#大河奔涌万象新来源:华商网相关热词搜索:心愿
2025-08-06 13:25:00
池州学者喊话《长安的荔枝》原著作者及出版社: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创作地非泾县应为秋浦县(今贵池)
大皖新闻讯 随着暑期档电影《长安的荔枝》热映,其原著小说也引来一些阅读爱好者青睐。近日,池州市贵池区文联主席张华在研读原著时发现
2025-08-06 14:30:00
武当武术名家陆国柱向武当山特区档案馆捐赠珍贵档案资料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朱江 通讯员 王婷婷)8月5日上午,当代著名武当武术名家、书画家陆国柱先生珍贵档案捐赠仪式在武当山旅游发展中心隆重举行
2025-08-06 16:24:00
【图说政务】上周看点:荔波县今年新增5种病种实现“跨省通办”
编辑:骆文文一审:王曼二审:徐红三审:袁小娟
2025-08-06 18:49:00
“看·见殷商”展览新增四件国博珍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实习生 陈玺炀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8月5日,从中国国家博物馆新引入的四件殷商时期珍贵文物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看・见殷商”展览正式亮相
2025-08-06 20:05:00
《南京照相馆》六安家书让人泪目 金寨最新揭开三封“哑谜”家书背后真相
大皖新闻讯 电影《南京照相馆》开头,一对夫妇拦住邮差苏柳昌问:“阿昌,有信吗?六安寄来的。”在拿到信后老两口兴奋不已:“是我女儿的字
2025-08-06 20:18:00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殷维制作 孙上修
2025-08-06 21:5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烽火岁月里的课本 见证不屈民族脊梁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蒋巍 朱江 田晶晶)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近日,记者在武当山一位收藏爱好者家中
2025-08-06 19:58: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②|栗子树下的交通站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红梅 刘丽普 曹青文案:宗苗淼 王学峰 李春炜制作:齐媛媛 曹旭 翟晓晖 宋学双鸣谢:灵韵数字艺术工作室
2025-08-05 08:28:00
97岁抗战老兵刘益谦:只想把受伤的战士照顾好,少疼一分是一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回望烽火岁月,97岁抗战老兵刘益谦的话语朴实而坚定:“一当兵我就被分到了卫生队,其实心里想得很简单
2025-08-05 12:05:00
团城演武厅 香山脚下的清代阅兵场
◎户力平在香山脚下,有一座椭圆形的城池建筑,青灰色的城墙,绿色的琉璃瓦顶,在远山的映衬下,显得雄伟而古朴,这就是具有260多年历史的清代阅兵场——团城演武厅
2025-08-05 14: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