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中经评论:“双节”假期,向餐饮浪费说“不”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2-12-30 17:1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文明低碳的新生活,待客的表达方式理应与时俱进、破旧立新。欢度“双节”,从珍惜盘中餐开始,向餐饮浪费说“不”!

严防“节日病”,逢节早提醒。近日,多地有关部门发布温馨提示,“双节”期间,亲朋好友聚会用餐应秉持文明、健康、绿色的饮食理念,使用公勺公筷,安全文明用餐,自觉践行“光盘行动”,抵制“舌尖上的浪费”。

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粮食节约行动方案》等发布施行,节约粮食从道德倡议上升到法律规范。不少地方推出“小份菜”“半份菜”、加强餐桌浪费监管等,这些措施对减少“舌尖上的浪费”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要看到,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久久为功。尤其是过节期间,亲朋好友聚餐是绕不开的习俗,无论在家中或餐馆就餐,很容易出现餐饮浪费的行为。可以说,各地发出的倡议及时且必要。

有个“怪现象”一直存在,不少人平时都会注意适量点餐、剩菜打包,但一到节日的聚会场合,“勤俭节约”就抛之脑后了。这很大程度跟“好面子”有关。其实,以宴请塑造“面子”,对糟蹋浪费满不在乎,用吃喝来定义和维系感情,撑不起“面子”,反而真“跌份儿”。文明低碳的新生活,待客的表达方式理应与时俱进、破旧立新。点菜更开放自主,吃得更健康精致,用餐环境更舒适贴心,这才能让人吃得顺心。

让节约粮食成为永久的习惯,人们在“抹开面子”的同时,也必须在粮食观念上有正确的认识。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13731亿斤,比上年增加74亿斤,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中国饭碗”端得愈加牢固,国民饮食质量也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但对于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在粮食问题上不能侥幸、不能折腾,一旦出了大问题,多少年都会被动,到那时谁也救不了我们。”

当前,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粮食增面积、提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也提醒我们,对待粮食问题,必须要有高度的危机意识。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每年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全环节损失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13.9%。这个损失降低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产2700多万吨粮食,够7000万人吃1年。应当看到,花费大力气在餐饮消费环节遏制浪费,正是节粮减损的重要举措,相当于增加了“无形良田”。

进一步说,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重拾“节俭”情怀,树立“粮食是一种紧缺资源”的爱粮、节粮新观念,这既是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从“要我节约”到“我要节约”的转变,让节俭节约成为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习惯和修养,理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欢度“双节”,从珍惜盘中餐开始,向餐饮浪费说“不”!(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持之以恒 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推行光盘行动,还需要斤斤计较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文明低碳的新生活,待客的表达方式理应与时俱进、破旧立新。欢度“双节”,从珍惜盘中餐开始,向餐饮浪费说“不”!

严防“节日病”,逢节早提醒。近日,多地有关部门发布温馨提示,“双节”期间,亲朋好友聚会用餐应秉持文明、健康、绿色的饮食理念,使用公勺公筷,安全文明用餐,自觉践行“光盘行动”,抵制“舌尖上的浪费”。

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粮食节约行动方案》等发布施行,节约粮食从道德倡议上升到法律规范。不少地方推出“小份菜”“半份菜”、加强餐桌浪费监管等,这些措施对减少“舌尖上的浪费”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要看到,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久久为功。尤其是过节期间,亲朋好友聚餐是绕不开的习俗,无论在家中或餐馆就餐,很容易出现餐饮浪费的行为。可以说,各地发出的倡议及时且必要。

有个“怪现象”一直存在,不少人平时都会注意适量点餐、剩菜打包,但一到节日的聚会场合,“勤俭节约”就抛之脑后了。这很大程度跟“好面子”有关。其实,以宴请塑造“面子”,对糟蹋浪费满不在乎,用吃喝来定义和维系感情,撑不起“面子”,反而真“跌份儿”。文明低碳的新生活,待客的表达方式理应与时俱进、破旧立新。点菜更开放自主,吃得更健康精致,用餐环境更舒适贴心,这才能让人吃得顺心。

让节约粮食成为永久的习惯,人们在“抹开面子”的同时,也必须在粮食观念上有正确的认识。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13731亿斤,比上年增加74亿斤,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中国饭碗”端得愈加牢固,国民饮食质量也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但对于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在粮食问题上不能侥幸、不能折腾,一旦出了大问题,多少年都会被动,到那时谁也救不了我们。”

当前,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粮食增面积、提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也提醒我们,对待粮食问题,必须要有高度的危机意识。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每年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全环节损失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13.9%。这个损失降低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产2700多万吨粮食,够7000万人吃1年。应当看到,花费大力气在餐饮消费环节遏制浪费,正是节粮减损的重要举措,相当于增加了“无形良田”。

进一步说,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重拾“节俭”情怀,树立“粮食是一种紧缺资源”的爱粮、节粮新观念,这既是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从“要我节约”到“我要节约”的转变,让节俭节约成为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习惯和修养,理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欢度“双节”,从珍惜盘中餐开始,向餐饮浪费说“不”!(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持之以恒 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推行光盘行动,还需要斤斤计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30 1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核心观点:用“光盘”守护节日的“烟火气”,让节俭之风融入节日的仪式感,不仅不会削弱节日喜庆祥和的氛围,反而会让节日的精神文明意涵更加厚重。当然,共同营造文明和
2023-01-01 08:10:00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保供稳价不放松,安心过节就会有保障。守护好百姓的“菜篮子”,全力保供应、保安全、保质量、保服务,实实在在办实事办好事,
2023-01-22 13:56:00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臧梦雅认为,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升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除了完善市场机制和政策保障之外,还要加快推进农业绿色科技成果转化,以形成更加
2024-05-25 08:21:00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一个老年友好型社区,就是一个无障碍的社区。从餐饮到就医,从护理到保健,从出行到陪护,这样的社区不仅有适老化的便利设施,
2023-02-25 08:46:00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每年春节前后,都是传统消费旺季,此时发放消费券,更能事半功倍。这一方面减轻了家庭的成本负担,更好地激发了人们“买买买”的欲
2023-01-14 10:23:00
中经评论:让更多好种子撒向广袤田野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打好种业翻身仗,仍有几道关要过,尤其是在育种创新、技术规范等方面,我国还存在着短板和弱项。全力以赴推进种业振兴,让更多好种
2023-10-04 07:48:00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6日讯(记者 李冬阳) 正值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今年世界粮食日主题为“水是生命之源
2023-10-16 14:28:00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核心观点:免签,看似只是简化了行政手续,是一个“小切口”,其中却蕴含着“大能量”。它既有利于推动我国邮轮经济和邮轮产业发展,增强经济新动能,也有利于促进中外人
2024-05-19 09:04:00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不少消费者已经养成了购买食品先看配料表的习惯,那些曾经靠着“科技与狠活”赚钱的食品企业恐怕难有更大的发展了。可以说,广
2023-11-27 07:09: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多国学者相聚武科大 探讨钢铁行业绿色发展新路径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通讯员胡丞杨 摄影宋晓雅 刘阳子孑)“优化设计并采用现有高性能钢材,短期内即可有效助力碳减排目标达成
2025-11-10 17:40:00
坐大摆锤、摩天轮不慌了!福州开展儿童公园游乐设施“大查岗”
福州新闻网11月10日讯(记者 朱丽萍 通讯员 游振云 文/摄)坐大摆锤时担心设备稳固性?玩海盗船时顾虑安全防护是否到位
2025-11-10 17:40:00
运动周里撒欢闯关 成长能量满格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徐丽君)灿烂的笑颜在阳光下绽放,矫健的身影在运动场上跃动。近日,武汉市江岸区沈阳路幼儿园“小勇士大能量”主题运动周欢乐开启
2025-11-10 17:40:00
中国发布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速推动“5G+”等重点领域应用场景培育-中国网
中国网11月10日讯(记者 彭瑶)近期,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
2025-11-10 17:43:00
中国发布丨国务院国资委:欢迎民营企业、科研院所等各类经营主体融入场景建设-中国网
中国网11月10日讯(记者 彭瑶)近期,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2025-11-10 17:43:00
中国发布丨科技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中国网
中国网11月10日讯(记者 彭瑶)近期,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
2025-11-10 17:43:00
中国网11月10日讯 据中国政府网10日消息,为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
2025-11-10 17:43:00
中国网11月10日讯 据“微言教育”微信公众号10日消息,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2025-11-10 17:43:00
来龙岩旅游,出行更方便了!龙岩铁路开通旅行社“团体票便捷通道”
东南网龙岩11月10日讯(本网记者 马伊骅 通讯员 刘鑫根)日前,国铁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龙岩车务段龙岩站主动创新服务模式
2025-11-10 17:54:00
河北新闻网讯(颜宇萱)11月8日,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将就业创业政策宣传与秋日文旅活动深度融合,走进北戴河区万春近邻公园
2025-11-10 17:55:00
新雪季|这个冬天来延边怎么玩?九大冰雪旗舰活动+九大冰雪标杆体验产品等你来体验
这个冬天来延边怎么玩?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带你去10日举办的2025-2026新雪季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上找寻答案
2025-11-10 17:55:00
新雪季|11月15日,白山滑雪开板全面开启
在10日举办的2025-2026新雪季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现场,白山市副市长李研表示,11月15日,白山滑雪开板全面开启
2025-11-10 17:56:00
新雪季|“宠客延边”八大行动,这个冬天延边太会了!
冬天去延边玩,怕踩坑?别担心!延边州副州长尹朝晖说了,咱们主打一个 “宠客延边”!10日,在2025-2026新雪季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现场
2025-11-10 17:56:00
新雪季|“沐雪延边·冰雪启程” 延边新雪季11月末启动
沈白高铁的开通,是吉林省交通网络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也为延边冰雪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一个多月来,我们明显感受到高铁带来的‘人气效应’和‘经济效应’
2025-11-10 17:56:00
新雪季|90余项活动开启 “飞雪沐泉 乐享白山” 之旅
依托沈白高铁开通及G331国道升级,白山市中秋国庆假期客流激增,据银联商务公司大数据测算,全市接待游客201.2万人次
2025-11-10 17: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