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冬日虽寒,踏上游船,其意融然。铜鉴湖水美,景美,惊翻全船人。当然,惊的不仅是山水,还有厚重的人文。白居易、苏东坡、杨万里、朱熹等文士居然在此留下众多文字,更有摩崖石刻。
曾经是甲鱼塘、芦荡连绵的下杨村,看似名不经传,但几百年前,声名显赫。古时,此处是杭州与富阳的必经之道。慧眼独到的古人,选择在此栖息,唱咏题铭,叹它的山高路远,赞它的幽美寂深。如今,经过开发的铜鉴湖,满弓似的仿古石桥,入得画的园林亭阁,廊似涌浪,林如红枫,树如染练,兼了西湖的秀气,更有近江的豪迈,靓丽可人。
一早一晚的定南公馆水面,尤以傍晚最美。灯光乍起,如丹青泼墨。哪怕疾走,人似入定。定南公馆,又名“钱塘公馆”,过去是杭州府辖的招待所。古人走这一路,无论是从富阳来,还是从杭州去,正好是一天路程的下榻地。仅这一地名的解读,铜鉴湖多名人的历史,源远流长。
铜鉴湖三面多山,曾经炸取石料的痕迹,依然可见。这一带,当年水泥厂众多。城乡建房四起时,水泥极俏,是经济支柱之一。那时来到此地,尘土蔽天,吃一升灰去,也有可能。如今巨变,有一湖(铜鉴湖)三镇(云栖小镇、艺创小镇、龙坞茶镇),处处胜景。近黄昏,我们赶往艺创小镇的“凤凰创意国际”。灯光橙黄,艺术氛围浓溢。这是杭州有名的双流水泥厂旧址,灯影幢幢,起起伏伏,勾勒出原本厂房的轮廓。当年就地取材的山峰,本名凤凰山,尚剩半壁。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天意如此。
双灵村的茶山观景平台,山岚如纱,极目皆绿。下山进村,更是惊叹,一个小村,居然有两座博物馆,一座展示九曲红梅茶,一座陈列叶氏哥窑。
九曲红梅茶博物馆刚完工,尚未对外展示。为我们介绍的茶农叫冯赞玉,年约八旬。他说,他也是初来此馆。但冯老汉还是指出了两处不当,一是“炒制”二字,他说,绿茶是炒制的,红茶之所以称红茶,关键是茶叶的萎凋与发酵,应该写“制作”。好饮茶者如我,知识陡涨。再细问,冯老汉原来是位乡村教师。僻处隐高人。
叶氏哥窑博物馆,传人叶克伟,从素坯的制作中起身时,纯似手艺人。当他走进偌大的、处处透出神秘的展厅时,说起釉色开片、紫口铁足、金丝铁线,历史传承,中外交流,完全是个文化人。哥窑,中国五大名窑之一,“叶氏哥窑制瓷工艺体系”的逐步完善,对于杭州来说,离复兴南宋官窑瓷器更近了一步。
双浦镇,由老杭州人耳熟能详的袁浦、周浦合并而成,以前统称上泗。民国初,满族的在旗人迁徙出城,在海潮寺码头上船,去往上泗。二十多年以前,候潮门外,一位88岁的章永顺老人说,当时旗人出城,拖家带口,得知上泗极苦,有父母将婴儿托付罗姓菜农。后来这孩子长得高大,亲生父母没来认领,街坊戏称“罗大人”。按章永顺的年岁推算,旗人出城,他是听父辈说的。不过,“罗大人”当时仍然健在,可惜我没有找到。
双浦镇的白鸟村近钱塘江,上百年来水泛沙流,渐成农地,没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据载,“白鸟村”原本“白㵿(xí)村”。“㵿”,现代汉语词典没有收录,仅存《康熙字典》,意思是水远了。以“白㵿”相称此地,也就近代,是谁如此命名?难道是迁徙在此、受汉文化浸淫已久的旗人?这么推测,江汊的稷谷,烧酒的高手,也就有了着落。当然,这是我的忖度,历史学家何兆武先生说过:开口都说一样的话,那是不可能出新意的。故存此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24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