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涂国文:江南可采莼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08 12:09:00 来源:杭州网

涂国文:江南可采莼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一首多么欢快优美的汉乐府民歌!若将歌中的莲叶往小里缩,缩至一枚银圆或铜钱般大小,与此同时,将它们高擎的伞盖朝下降,让它们漂浮于水面,这时的“莲”,就完全可以替换成“莼”了——江南可采莼,莼叶何田田……

涂国文:江南可采莼

莼是迷你版的莲,莲是巨人版的莼;莲是湖塘的大女儿,莼是莲的小妹妹。古往今来,莼这个水灵灵的江南小女子,令多少骚人墨客、帝王将相竞折腰!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早在先秦时期,《诗经》便录下了采莼欢乐的劳动场面。莼菜的食用,亦见之于同时代的《周礼》。自晋代始,莼菜与菰菜、鲈鱼一起,并列为“江南三大名菜”,入馔历史悠久。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上,没有一种蔬菜的名气能与莼菜匹敌,也没有一种蔬菜能像莼菜那样获得那么多古今骚人墨客、帝王将相的交口赞赏——

羹煮秋莼滑,杯迎露菊新。——〔唐〕杜甫

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唐〕白居易

鈒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唐〕贺知章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唐〕张志和

此外,唐代陆龟蒙、顾况、皮日休、严维、李建勋、唐彦谦,宋代苏轼、梅尧臣、司马光、陆游、杨万里、辛弃疾、张孝祥、徐似道、董嗣杲、李彭老、东城,元代黄复生,明代高濂、袁宏道、李流芳,清代王士祯、宋革、李长蘅、李渔、俞曲园,现代叶圣陶等一大批文豪诗杰,都留下过与莼菜相关的诗词文赋。

“若话三吴胜事,不惟千里莼羹。”东坡居士口中虽言“不惟”,其实那千里莼田,早已漫卷他的心胸。在杏花春雨的旧江南时代,千里莼田与千里荷塘一起,氤氲出了锦绣江南一片诗风雅韵。

涂国文:江南可采莼

莼菜,别名马蹄草、水葵、湖菜、茆等,睡莲科多年水生草本植物,素有“水中碧螺春”之美称。“叶春如碧莲,梗紫如紫绶,味滑若奶酥,气清胜兰芳”,说的就是它的色、香、味、形。莼菜不仅营养价值高,富含碳水化合物、铁、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人体需要的多种氨基酸,且可入药,具有降压、补血、润肺、健脾、开胃、止泻、助消化、补虚弱、加速新陈代谢、抗衰老,以及清热、利水、消肿、解毒之功效,治热痢、黄疸、痈肿、疔疮。对莼菜的这种药用价值,《医林纂要》《本草纲目》《齐民要术》《日华子本草》《本草汇言》等古代医典均有记载。

我国莼菜产地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省,主产区为江苏太湖,浙江杭州的西湖、湘湖和铜鉴湖流域,而以铜鉴湖为最盛。铜鉴湖是杭州西南部一个古老的湖泊,郦道元《水经注》中有记载。湖面数平方公里,青山环抱,绿水盈盈,种植莼菜得天独厚。清代《钱塘志》说:“杭州盛行莼菜,西湖所产无多,皆由周边乡镇贩往。”这“周边乡镇”,指的就是湘湖和铜鉴湖地区,特别是铜鉴湖地区。

莼菜成为名扬天下的江南文化名蔬始于晋代。西晋时期,才高八斗、纵任不拘的江东才子张季鹰(张翰)在洛阳做官,自觉很不适应,时值“八王之乱”初起,他预感到齐王必败,洛阳不可久留。一日,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回到故乡,整日采莼垂钓,直至终老。自此以后,莼菜、鲈鱼和菰菜三者便成了游子思乡的象征。辛弃疾词句“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提及的便是这一著名的历史典故。

涂国文:江南可采莼

↑明 《四时幽赏·湖心亭采莼》

关于莼菜,史传趣闻多矣。《晋书》录,陆机入洛见王济,王济指着羊酪问陆机曰:“吴中何以敌此?”陆机说:“千里莼羹,未下盐豉。”《齐书》记,齐高帝的两个文臣,竞夸家乡名产,一人说:“炰鳖脍鲤,似非句吴。”另一人则说:“千里羹莼,岂关鲁卫。”两人唇枪舌剑,各不相让。《梁书》载,沈顗“逢齐末兵荒,与家人并日而食。或有馈其粱肉者,闭门不受,唯采莼荇根供食,以樵采自资,怡怡然恒不改其乐”。《宋史》称,梅尧臣善做鲈脍莼羹,烹饪时配以橘、橙与熟粟黄,取其金黄之色,谓之“金齑”——这道菜成了他招待文友的看家菜。

莼菜到了清朝,声誉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据《太湖备考》记载,1699年康熙下江南,巡视到洞庭东山,时有乡民邹弘志将太湖莼菜进献,康熙吃后,龙颜大悦。邹弘志见皇上高兴,又进献祖传精绘《采莼图》和自己所作的《贡莼诗》二十首,外加莼菜十缸。康熙见了十分高兴,命太监把礼品收下,传旨将莼菜运送北京御花园种养,并把莼菜定为“贡莼”,年年岁岁,进贡京城。邹弘志也因献莼有功,赐岳阳县知事。邹弘志因莼得官,人称“莼官”。

乾隆六下江南,每到杭州,必以莼羹为食,并留下了“花满苏堤柳满烟,采莼时值艳阳天”的题咏。曾国藩于1862年5月巡视太湖形势,途经木渎,厨人进莼羹,喜曰:“此江东第一类品,不可不一尝风味。”俞曲园晚年居西湖,亦嗜莼羹,唯残牙零落,莼入口不可捉摸,更难咀嚼,遂口占七绝云:“尚堪大嚼猫头笋,无可如何雉尾莼。吾齿居然仲山甫,刚柔茹吐不同人。”不胜感喟。

由于张季鹰故事的广泛流传,一般人都误以为莼菜只为秋天食用。其实莼菜春食最嫩,口感最好。或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有一位叫韩奕的诗人曾写诗嘲笑张季鹰:“采莼春浦作羹尝,玉滑丝柔带露香。却笑张翰未知味,秋风起后却思乡。”指责季鹰根本不知莼菜真谛。另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清初有个大臣,听闻松江鲈鱼风味绝佳,有次他到苏州,便命随身厨师去购鱼来做,这个厨师非本地人,做成了糖醋鱼。大臣吃后大惑不解:张季鹰为食此等凡物,竟至弃官归乡,荒唐,荒唐!

涂国文:江南可采莼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张季鹰、菰菜、莼羹、鲈脍和秋风,慢慢发酵成为一坛融风物之美、怀乡之思与隐逸之情为一体的文化美酒与情感美酒,具有了别样的文化意义与情感意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批又一批从外地或国外归来的游子,回到杭州,总要点食莼羹这道被称为“杭州第一汤”的名菜,一慰自己的乡思、乡愁。

铜鉴湖也经历着人间的沧海桑田。“我妈妈说抗战时期铜鉴湖到处野生着这个东西。”曾于1985—1994年担任铜鉴湖村村长、卸任后一直从事莼菜种植和经营的杨志来老人告诉笔者,“铜鉴湖在20世纪50年代末大搞农业时被放干,改作农田,当时我在当生产队长。那时我们村住着一个名叫吴金汉的杭州人,每天都要到湖里采摘新鲜莼菜,给西湖边的‘楼外楼’供货。”

杨志来接着说,铜鉴湖恢复莼菜生产是在1979年。那年有个日本客商到杭州市粮油进出口公司找莼菜,找到了铜鉴湖,据说这人抗战时期到过铜鉴湖。市、区政府抓住这个商机,当年就将莼菜开发纳入“星火计划”,为莼农们提供无息贷款、架设出口桥梁,引导村民们大力发展莼菜生产。

“当时的莼菜开发我也参与了,我们几乎是与‘娃哈哈’同时起步的!”杨志来自豪地说,“开始是集体搞,分田到户后,各家自己搞。我们的莼菜,内销到了上海、苏州、南京、北京、河北等地,外销到了日本、韩国、美国和中国台湾。韩国人把莼菜叫作‘盾菜’,因为它的叶子很像盾牌。”

涂国文:江南可采莼

一片椭圆形的玉池碧叶,成了香飘历史、驰誉世界的中华文化名蔬,这是西湖莼菜的传奇,这是铜鉴湖的荣光!随着时代的变迁,根据杭州城市总体规划,未来两年内,西湖莼菜的重要主产地——杭州市西湖区双浦镇铜鉴湖村将面临整体搬迁,这一区域将恢复古铜鉴湖水域。铜鉴湖即将迎来新生!两年之后,这块被放干了近六十年的土地上,将重现一片碧波荡漾、百舸争流的景象。

涂国文:江南可采莼

西湖莼菜不仅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具有独特的现代旅游开发价值。笔者由衷地期盼,在未来重生的铜鉴湖水域,规划者能为西湖莼菜——这一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名蔬继续书写文化传奇,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

保护西湖莼菜,留住文化乡愁!

江南可采莼,莼叶何田田!

涂国文:江南可采莼

作者:涂国文,国家二级作家,资深教育媒体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写作学会副会长、浙江少儿阅读联盟副秘书长、浙江青少年作家导师团导师、杭州市西湖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供职于浙江教学月刊社。

涂国文:江南可采莼

文章来源:杭州文史《如花在野的光阴——西湖乡土见闻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8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西湖莼菜羹 吃出江南春季风情
...季少不了用莼菜做一道味美的汤,来品尝富有浓浓春意的江南春情,从舌尖到大脑都彻底沉醉。主题:西湖莼菜羹食材:莼菜100克,火腿片3片,鸡胸肉100克,淀粉、食盐、芝麻油、葱适量
2023-09-02 18:56:00
你品,你细品……杭帮菜独特的“魂灵儿”
...杭帮菜 一条鱼能有蟹味?西湖醋鱼才是高手(潮新闻)江南一带,鱼米之乡,物阜民丰。《隋书·地理志》曾对隋代之前的杭州等地有这样一句描写:“然数郡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
2025-05-15 17:08:00
寻味亚运丨舌尖上的杭州 你的味蕾是否已经“蠢蠢欲动”
...是杭州的一道特色名肴笋干老鸭煲制作颇为讲究主料取自江南隔年老鸭即中华绿头鸭佐以天目山笋干 陈年火腿 野山粽叶 煲鸭药料 高汤等用文火炖4至5小时该菜品汤醇味浓油而不腻酥而不烂
2023-09-15 08:52:00
特色莼菜工坊促共富
...用,在乌龙村投资600余万元新建了占地1900平方米的西湖莼菜产业园,引导新乡贤争当农业致富带头人,打造西湖莼菜共富工坊。莼菜共富工坊目前已种植了120多亩莼菜,种植、采摘、
2023-09-08 02:15:00
第二届杭州铜鉴湖风筝嘉年华启幕:以“风筝+”赋能健康生活,打造青春文旅新IP
...递健康生活理念,杭州铜鉴湖正以风筝为笔,绘就“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春日长卷。
2025-05-02 19:27:00
...讯 这个周末,2023年杭州市射箭联赛暨“铜鉴湖杯”弓韵江南射箭邀请赛,在杭州铜鉴湖景区举行。这是该赛事自2016年创办至今,首次走出场馆,来到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也让运
2023-12-04 07:01:00
舌尖上的杭州气质
...体里的密码,打开我们的愉悦和乡愁。杭州是水乡,地处江南,西湖、钱塘江、京杭大运河、湘湖等不必说,在杭州城里,湿地、河流星罗棋布,水产资源极为丰富,“饭稻羹鱼”的饮食传统一步步
2025-08-08 17:18:00
...、景观休憩区,搭配绿植与景灯,营造出“一步一景”的江南庭院风貌;在保留江南民居风貌的同时,还植入智慧安防、雨水花园等现代设施,以打造出“推窗见绿、下楼入园”的未来乡村样板。“
2025-07-17 07:39:00
九百多年前的春天,苏轼来到铜鉴湖畔
...前去工作巡查,一路沿着钱塘江边的道路前进,专程到铜鉴湖畔的风水洞游玩,由杭州知府衙门的推官李佖(秘书,六至七品官)提早三天打前站。苏东坡一路感慨颇多,由此写下这首诗,诗里描写
2024-03-11 12: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谷草藏英雄 谱写鱼水情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王立岗(右)回太原看望父老乡亲。(图片由王立岗儿子王洪提供)翻开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历史画卷,一个发生在太行山麓的动人故事跃然眼前
2025-08-21 07:20:00
我们的抗战|军民情深:一碗饺子的牵挂与八十年的守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郭辰昊 徐宁 于洋 王琳“我村人民年年莫忘,今天来送饺子给你们拜年。”在山东临沂朱村,每逢大年初一
2025-08-21 10:21:00
宋韵留香 四时风雅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 一缕青烟自香炉袅袅升起,茶汤在盏中泛起云纹……在历史的长河中,宋代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文化之昌盛
2025-08-21 10:47:00
丰乐剧场墙缝里藏了六把刀
如果你来到吉林省近现代史展,一定会被一楼一个展柜里保存非常完整的沙俄哥萨克军刀吸引,展柜里的军刀闪着寒光,刀上的花纹清晰可见
2025-08-21 10:55:00
【灵山夜话】张恨水笔下的上饶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小说大家。他一生创作超千万字,既有《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风靡一时的言情小说
2025-08-21 11:50:00
大皖新闻讯 大皖新闻记者近日获悉,庐江县将上马冶父山区域登山步道改造提升项目,总投资约3000万元,为这座蕴藏千年剑魂的文化名山织就一道防火安全网
2025-08-21 13:56:00
福州铁骑开辟4分钟生命通道。被救者:给他写了封感谢信,但还不知道姓名。
2025-08-21 18:20:00
抗战中的太原:一场诱敌深入的伏击战
东蒲村伏击日寇战斗遗址(资料图片)。 阳光炽白地铺在东蒲村的田野上,微风吹过,卷起细碎的尘烟,与田垄间零星绽放的五颜六色的小花形成鲜明对比
2025-08-20 08:09:00
36幅墙绘讲述婚俗故事,聊城这个小村庄让传统古礼“活”了起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婚俗文化,恰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其中熠熠生辉。“终身大事”这一称谓,真切传递出国人对待婚姻的庄重与敬畏
2025-08-20 11:39: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
2025-08-20 12:50:00
百年铜柱 千里边陲:吴大澂晚清勘界固防的爱国史诗
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馆一楼《吴大澂固防》展区内,一件特殊的展品静静诉说着100多年前的边疆风云。这座高大的铜柱复制品,虽不及原物历史悠久
2025-08-20 15:01:00
千年一滴青州醉,此酒曾入东坡杯
大众网记者 杨晓玲 潍坊报道这场时间与匠心的千年对酌,是历史与风土的无声契约。青州大地,仰天山下,狮子峪内,一滴酒藏着半部华夏酿酒史
2025-08-20 16:02:00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王尽美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潍坊籍军旅作家丁一鹤撰写的《尽美中国--王尽美传》一书正式出版发行,并赠送给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作为教材。视频是作者讲述了撰写王
2025-08-20 16:03:00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人民军工摇篮”——黄崖洞兵工厂背后的故事
黄崖洞文化旅游区坐落于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作为“人民军工摇篮”,拥有不可复制的红色资源禀赋:1939年八路军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兵工厂在这里诞生
2025-08-20 17: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