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涂国文:江南可采莼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08 12:09:00 来源:杭州网

涂国文:江南可采莼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一首多么欢快优美的汉乐府民歌!若将歌中的莲叶往小里缩,缩至一枚银圆或铜钱般大小,与此同时,将它们高擎的伞盖朝下降,让它们漂浮于水面,这时的“莲”,就完全可以替换成“莼”了——江南可采莼,莼叶何田田……

涂国文:江南可采莼

莼是迷你版的莲,莲是巨人版的莼;莲是湖塘的大女儿,莼是莲的小妹妹。古往今来,莼这个水灵灵的江南小女子,令多少骚人墨客、帝王将相竞折腰!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早在先秦时期,《诗经》便录下了采莼欢乐的劳动场面。莼菜的食用,亦见之于同时代的《周礼》。自晋代始,莼菜与菰菜、鲈鱼一起,并列为“江南三大名菜”,入馔历史悠久。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上,没有一种蔬菜的名气能与莼菜匹敌,也没有一种蔬菜能像莼菜那样获得那么多古今骚人墨客、帝王将相的交口赞赏——

羹煮秋莼滑,杯迎露菊新。——〔唐〕杜甫

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唐〕白居易

鈒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唐〕贺知章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唐〕张志和

此外,唐代陆龟蒙、顾况、皮日休、严维、李建勋、唐彦谦,宋代苏轼、梅尧臣、司马光、陆游、杨万里、辛弃疾、张孝祥、徐似道、董嗣杲、李彭老、东城,元代黄复生,明代高濂、袁宏道、李流芳,清代王士祯、宋革、李长蘅、李渔、俞曲园,现代叶圣陶等一大批文豪诗杰,都留下过与莼菜相关的诗词文赋。

“若话三吴胜事,不惟千里莼羹。”东坡居士口中虽言“不惟”,其实那千里莼田,早已漫卷他的心胸。在杏花春雨的旧江南时代,千里莼田与千里荷塘一起,氤氲出了锦绣江南一片诗风雅韵。

涂国文:江南可采莼

莼菜,别名马蹄草、水葵、湖菜、茆等,睡莲科多年水生草本植物,素有“水中碧螺春”之美称。“叶春如碧莲,梗紫如紫绶,味滑若奶酥,气清胜兰芳”,说的就是它的色、香、味、形。莼菜不仅营养价值高,富含碳水化合物、铁、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人体需要的多种氨基酸,且可入药,具有降压、补血、润肺、健脾、开胃、止泻、助消化、补虚弱、加速新陈代谢、抗衰老,以及清热、利水、消肿、解毒之功效,治热痢、黄疸、痈肿、疔疮。对莼菜的这种药用价值,《医林纂要》《本草纲目》《齐民要术》《日华子本草》《本草汇言》等古代医典均有记载。

我国莼菜产地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省,主产区为江苏太湖,浙江杭州的西湖、湘湖和铜鉴湖流域,而以铜鉴湖为最盛。铜鉴湖是杭州西南部一个古老的湖泊,郦道元《水经注》中有记载。湖面数平方公里,青山环抱,绿水盈盈,种植莼菜得天独厚。清代《钱塘志》说:“杭州盛行莼菜,西湖所产无多,皆由周边乡镇贩往。”这“周边乡镇”,指的就是湘湖和铜鉴湖地区,特别是铜鉴湖地区。

莼菜成为名扬天下的江南文化名蔬始于晋代。西晋时期,才高八斗、纵任不拘的江东才子张季鹰(张翰)在洛阳做官,自觉很不适应,时值“八王之乱”初起,他预感到齐王必败,洛阳不可久留。一日,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回到故乡,整日采莼垂钓,直至终老。自此以后,莼菜、鲈鱼和菰菜三者便成了游子思乡的象征。辛弃疾词句“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提及的便是这一著名的历史典故。

涂国文:江南可采莼

↑明 《四时幽赏·湖心亭采莼》

关于莼菜,史传趣闻多矣。《晋书》录,陆机入洛见王济,王济指着羊酪问陆机曰:“吴中何以敌此?”陆机说:“千里莼羹,未下盐豉。”《齐书》记,齐高帝的两个文臣,竞夸家乡名产,一人说:“炰鳖脍鲤,似非句吴。”另一人则说:“千里羹莼,岂关鲁卫。”两人唇枪舌剑,各不相让。《梁书》载,沈顗“逢齐末兵荒,与家人并日而食。或有馈其粱肉者,闭门不受,唯采莼荇根供食,以樵采自资,怡怡然恒不改其乐”。《宋史》称,梅尧臣善做鲈脍莼羹,烹饪时配以橘、橙与熟粟黄,取其金黄之色,谓之“金齑”——这道菜成了他招待文友的看家菜。

莼菜到了清朝,声誉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据《太湖备考》记载,1699年康熙下江南,巡视到洞庭东山,时有乡民邹弘志将太湖莼菜进献,康熙吃后,龙颜大悦。邹弘志见皇上高兴,又进献祖传精绘《采莼图》和自己所作的《贡莼诗》二十首,外加莼菜十缸。康熙见了十分高兴,命太监把礼品收下,传旨将莼菜运送北京御花园种养,并把莼菜定为“贡莼”,年年岁岁,进贡京城。邹弘志也因献莼有功,赐岳阳县知事。邹弘志因莼得官,人称“莼官”。

乾隆六下江南,每到杭州,必以莼羹为食,并留下了“花满苏堤柳满烟,采莼时值艳阳天”的题咏。曾国藩于1862年5月巡视太湖形势,途经木渎,厨人进莼羹,喜曰:“此江东第一类品,不可不一尝风味。”俞曲园晚年居西湖,亦嗜莼羹,唯残牙零落,莼入口不可捉摸,更难咀嚼,遂口占七绝云:“尚堪大嚼猫头笋,无可如何雉尾莼。吾齿居然仲山甫,刚柔茹吐不同人。”不胜感喟。

由于张季鹰故事的广泛流传,一般人都误以为莼菜只为秋天食用。其实莼菜春食最嫩,口感最好。或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有一位叫韩奕的诗人曾写诗嘲笑张季鹰:“采莼春浦作羹尝,玉滑丝柔带露香。却笑张翰未知味,秋风起后却思乡。”指责季鹰根本不知莼菜真谛。另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清初有个大臣,听闻松江鲈鱼风味绝佳,有次他到苏州,便命随身厨师去购鱼来做,这个厨师非本地人,做成了糖醋鱼。大臣吃后大惑不解:张季鹰为食此等凡物,竟至弃官归乡,荒唐,荒唐!

涂国文:江南可采莼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张季鹰、菰菜、莼羹、鲈脍和秋风,慢慢发酵成为一坛融风物之美、怀乡之思与隐逸之情为一体的文化美酒与情感美酒,具有了别样的文化意义与情感意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批又一批从外地或国外归来的游子,回到杭州,总要点食莼羹这道被称为“杭州第一汤”的名菜,一慰自己的乡思、乡愁。

铜鉴湖也经历着人间的沧海桑田。“我妈妈说抗战时期铜鉴湖到处野生着这个东西。”曾于1985—1994年担任铜鉴湖村村长、卸任后一直从事莼菜种植和经营的杨志来老人告诉笔者,“铜鉴湖在20世纪50年代末大搞农业时被放干,改作农田,当时我在当生产队长。那时我们村住着一个名叫吴金汉的杭州人,每天都要到湖里采摘新鲜莼菜,给西湖边的‘楼外楼’供货。”

杨志来接着说,铜鉴湖恢复莼菜生产是在1979年。那年有个日本客商到杭州市粮油进出口公司找莼菜,找到了铜鉴湖,据说这人抗战时期到过铜鉴湖。市、区政府抓住这个商机,当年就将莼菜开发纳入“星火计划”,为莼农们提供无息贷款、架设出口桥梁,引导村民们大力发展莼菜生产。

“当时的莼菜开发我也参与了,我们几乎是与‘娃哈哈’同时起步的!”杨志来自豪地说,“开始是集体搞,分田到户后,各家自己搞。我们的莼菜,内销到了上海、苏州、南京、北京、河北等地,外销到了日本、韩国、美国和中国台湾。韩国人把莼菜叫作‘盾菜’,因为它的叶子很像盾牌。”

涂国文:江南可采莼

一片椭圆形的玉池碧叶,成了香飘历史、驰誉世界的中华文化名蔬,这是西湖莼菜的传奇,这是铜鉴湖的荣光!随着时代的变迁,根据杭州城市总体规划,未来两年内,西湖莼菜的重要主产地——杭州市西湖区双浦镇铜鉴湖村将面临整体搬迁,这一区域将恢复古铜鉴湖水域。铜鉴湖即将迎来新生!两年之后,这块被放干了近六十年的土地上,将重现一片碧波荡漾、百舸争流的景象。

涂国文:江南可采莼

西湖莼菜不仅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具有独特的现代旅游开发价值。笔者由衷地期盼,在未来重生的铜鉴湖水域,规划者能为西湖莼菜——这一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名蔬继续书写文化传奇,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

保护西湖莼菜,留住文化乡愁!

江南可采莼,莼叶何田田!

涂国文:江南可采莼

作者:涂国文,国家二级作家,资深教育媒体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写作学会副会长、浙江少儿阅读联盟副秘书长、浙江青少年作家导师团导师、杭州市西湖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供职于浙江教学月刊社。

涂国文:江南可采莼

文章来源:杭州文史《如花在野的光阴——西湖乡土见闻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8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西湖莼菜羹 吃出江南春季风情
...季少不了用莼菜做一道味美的汤,来品尝富有浓浓春意的江南春情,从舌尖到大脑都彻底沉醉。主题:西湖莼菜羹食材:莼菜100克,火腿片3片,鸡胸肉100克,淀粉、食盐、芝麻油、葱适量
2023-09-02 18:56:00
你品,你细品……杭帮菜独特的“魂灵儿”
...杭帮菜 一条鱼能有蟹味?西湖醋鱼才是高手(潮新闻)江南一带,鱼米之乡,物阜民丰。《隋书·地理志》曾对隋代之前的杭州等地有这样一句描写:“然数郡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
2025-05-15 17:08:00
寻味亚运丨舌尖上的杭州 你的味蕾是否已经“蠢蠢欲动”
...是杭州的一道特色名肴笋干老鸭煲制作颇为讲究主料取自江南隔年老鸭即中华绿头鸭佐以天目山笋干 陈年火腿 野山粽叶 煲鸭药料 高汤等用文火炖4至5小时该菜品汤醇味浓油而不腻酥而不烂
2023-09-15 08:52:00
特色莼菜工坊促共富
...用,在乌龙村投资600余万元新建了占地1900平方米的西湖莼菜产业园,引导新乡贤争当农业致富带头人,打造西湖莼菜共富工坊。莼菜共富工坊目前已种植了120多亩莼菜,种植、采摘、
2023-09-08 02:15:00
第二届杭州铜鉴湖风筝嘉年华启幕:以“风筝+”赋能健康生活,打造青春文旅新IP
...递健康生活理念,杭州铜鉴湖正以风筝为笔,绘就“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春日长卷。
2025-05-02 19:27:00
...讯 这个周末,2023年杭州市射箭联赛暨“铜鉴湖杯”弓韵江南射箭邀请赛,在杭州铜鉴湖景区举行。这是该赛事自2016年创办至今,首次走出场馆,来到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也让运
2023-12-04 07:01:00
舌尖上的杭州气质
...体里的密码,打开我们的愉悦和乡愁。杭州是水乡,地处江南,西湖、钱塘江、京杭大运河、湘湖等不必说,在杭州城里,湿地、河流星罗棋布,水产资源极为丰富,“饭稻羹鱼”的饮食传统一步步
2025-08-08 17:18:00
...、景观休憩区,搭配绿植与景灯,营造出“一步一景”的江南庭院风貌;在保留江南民居风貌的同时,还植入智慧安防、雨水花园等现代设施,以打造出“推窗见绿、下楼入园”的未来乡村样板。“
2025-07-17 07:39:00
九百多年前的春天,苏轼来到铜鉴湖畔
...前去工作巡查,一路沿着钱塘江边的道路前进,专程到铜鉴湖畔的风水洞游玩,由杭州知府衙门的推官李佖(秘书,六至七品官)提早三天打前站。苏东坡一路感慨颇多,由此写下这首诗,诗里描写
2024-03-11 12: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