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创新之力推动陶瓷文化薪火相传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6-21 11:01:00 来源:消费日报

创新之力推动陶瓷文化薪火相传

五大名窑代表性作品展示

创新之力推动陶瓷文化薪火相传

展出现场观众近距离欣赏大师精品陶瓷艺术作品

本报讯 (记者 贾淘文) 6月12日,五色时光·第三届中国五大名窑大师精品展暨五大名窑艺术传承创新论坛在河北曲阳举行,此次活动为陈文增定瓷艺术馆开馆七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包含中国五大名窑大师精品展,《定窑的历程》首发式,定窑刻花小口瓶捐赠仪式,五大名窑专委会年会、艺术创新交流会等多个环节。

中国五大名窑大师精品展邀请来自河南禹州、神垕、汝州、宝丰、开封,浙江龙泉、杭州的三十多位五大名窑大师参与,汇聚三省八地近二百件定窑、汝窑、官窑、哥窑和钧窑的当代精品力作,充分展现出五大名窑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展览向公众呈现五大名窑独特文化魅力及艺术特色,以现代的审美视角与艺术呈现方式,探索千年文化基因的当代表达方式,引领大众从传统工艺中看到陶瓷文化的繁荣发展及融合创新,吸引更多人才投身陶瓷艺术创作领域,推动陶瓷文化的薪火相传。此次展览将在陈文增定瓷艺术馆持续展出一个月,对社会大众免费开放。

在五大名窑专委会年会、艺术创新交流会上,专委会成员分别发言,就筹建五大名窑艺术馆、五大名窑文创产品的市场对接等情况与参会人员进行交流,与会代表围绕“创新”进行深度解读及分享,畅谈了自己的艺术感悟,并为五大名窑未来发展做出规划。

河北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河北省一级陶瓷艺术大师、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庞永辉在《定窑传统文化研究与复兴》主题分享中介绍,定州窑陶瓷以生产白瓷为主,有“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之称,与当时的官、汝、哥、钧窑并称为五大名窑。定瓷继承唐代邢窑风格,经五代时期发展至北宋,定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釉色湿润灵动,形制俊朗娟秀,奔逸潇洒的刻花更是为定白瓷增添了无限的魅力,有“色如玉、薄如纸,声如磬”之美誉,成为中国白瓷历史的一个高峰。

庞永辉大师指出,当代定窑的创新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地球村”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全新的科学技术,全新的生活环境,全新的审美需求,只有将定窑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到这个时代里,才能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经典文化产品。

“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这是中国近代陶瓷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陈万里对龙泉青瓷作出的评价,体现出龙泉青瓷在中国陶瓷史中的重要地位。2009年9月,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首个入选的陶瓷类项目。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丽水市非遗传承人蒋同磊大师在《浅谈哥窑瓷的传统工艺特色和创新实践》的发言中指出,陶瓷的发展历史记录了人类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历史。在宋代,龙泉青瓷创制出“哥窑”“弟窑”两类代表性产品,烧制出了如玉一般的“粉青”“梅子青”的精美釉色,把青瓷烧制技艺推上巅峰。

“哥窑瓷的瓷胎特征为‘紫口铁足’。‘紫口’是因器物胎土含铁量较高,口沿釉水较薄,而显露出的胎色;‘铁足’是指器物圈足底端无釉,故形成黑褐色‘铁足’。根据现代科学实验和研究,溪口哥窑瓷利用胎体配方中添加较粗颗粒粘土以及降低石英含量的方式,使出产的器物片纹自然,并烧制出‘蚯蚓纹’‘冰裂纹’‘蟹爪纹’‘鳝血纹’等独具特色的开片装饰,彰显独特魅力。哥窑瓷胎釉特征为‘胎薄釉厚’,研究溪口窑等地出土的黑胎瓷发现,其胎主要为‘铁胎’,胎骨细密,厚度一般仅在1—2毫米之间,而釉厚却达到了3毫米。极薄的胎骨和以其似玉的厚釉可谓天工之作。”谈及哥窑瓷的工艺特色,蒋同磊大师如数家珍。

据了解,蒋同磊大师在哥窑瓷的创新实践中,历经三十多年潜心研究,研发出特有的纯正梅子青釉、似美玉赛俏美人的月白釉,充分再现龙泉青瓷“质如玉,亮如镜,声如磬”的艺术特点。其创作的六件作品入选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第四届亚残会指定国礼。

“弘扬光大哥窑瓷技艺是我们这一代匠人的责任。哥窑瓷虽然不是玉器,但却将玉器淡泊润雅的君子气质体现得淋漓尽致。其色彩之美是‘玉德’思想的体现,反映出宋人对玉文化的推崇和追求,说明中国人推崇自然、疏淡和静谧的审美境界。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哥瓷匠人,我要站在古代青瓷匠人的‘肩膀’上,不断汲取和学习前人的经验和技术,将哥瓷技艺和文化传承弘扬光大。”蒋同磊大师说道。

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禹州市钧瓷窑炉博物馆副馆长,星航钧窑设计总监刘红生大师在《钧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途径》的分享中指出,钧窑千年发展的本身,就是在传承与创新中完成自我生存和发展。钧瓷源于自然的材料、自然的工艺、质朴的心境,是钧瓷产生美的本质所在。钧瓷的创作理应在自然和生活中获得灵感,因为相对人来说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而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与保障。

刘红生大师表示,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是生活的提炼、加工和再创造。在创作过程中会有很多有趣的灵感频频出现。多年来,我始终坚信只有付出真诚情感和辛劳汗水才能够收获器物温馨的拥抱。钧瓷作品的艺术气质来自美学修养,因此从事钧瓷工作学习到的不仅是制作技艺,更是日常中的人生态度。将自然、技艺、器物与自我融为一体,用自然之物表达心灵之爰,更是生命中享受美学修行的重要方式。艺术需要用时间和生命去打磨,与此同时不可缺少的是兴趣、执着、坚持以及人格的淬炼。享受生命里有态度的哲学生活是幸福的,致敬生命里的自然与生活。

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汝瓷)代表性传承人韩琴大师在题为《瓷韵话汝瓷》的分享中介绍了汝瓷的创新发展理念。她表示,近千年前汝瓷烧制技艺在早期青瓷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成就天工之美的汝瓷,被誉为宋代五大名瓷之首。汝瓷以其“雨过天晴云破处”的天青色,让宋代“艺术皇帝”宋徽宗赵佶为之倾倒,更有汝瓷其艺术性和古代祖先烧造技艺的科技创新,使汝瓷达到了中国古代瓷器烧制的新高度,而汝瓷的绿色健康功效更是千年美传。

韩琴大师介绍,“近年来,我们在传承的基础上突破宋代历史汝瓷的烧制工艺支钉制烧工艺,在支钉制烧的工艺基础上,韩琴汝瓷公司的研发人员经过数百次的试验,发明了满釉无支钉的创新工艺并申报发明专利,让汝瓷小器型满釉无支钉工艺成为高端把玩和收藏的‘新奢品’。公司在不断传承和创新发展中,结合新智生产力的新科技、新研发,立足‘健康汝瓷’的品质化升级,让汝瓷为国民的健康生活添加一抹天青色。在未来的发展中,韩琴汝瓷研发团队将更加努力,做出有利于全民健康的产品,让汝瓷的健康神奇伴随亿万国民美好的生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1 15: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介绍北宋汝窑天青釉鼓腹四方尊
...省汝州市张公巷和宝丰县清凉寺均发现汝窑烧造。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瓷是世界瓷器之王,是世界上价位最高的瓷器。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观其釉
2024-04-21 13:19:00
“匠心传承·中国瓷话”汉酱·非遗探中华活动第二站走进平顶山
...融,继续开启一段新的奇缘佳话。平顶山历史文化厚重,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是唐宋时期重要的陶瓷产区,是汝瓷、花瓷、唐钧发源地,汝官窑遗址位居宋代“五大名窑”之首。从传世汝窑到现代汝
2024-05-13 11:25:00
「王芝文陶瓷微书鉴赏会」周泽堂汝瓷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皇家艺术家
2023年7月3日,由中国汕头市王芝文陶瓷微书艺术馆主办、西班牙皇家艺术家协会(ReialCercleArtístic)承办
2024-02-16 00:35:00
廷怀汝瓷艺术馆在京开馆
...型达2000余种。多年来,李廷怀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推动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壮大陶瓷产业,为中国陶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责任编辑:胡俊】
2024-04-22 17:36:00
河南宝丰清凉寺:“矿长村”变身“大师村 ”
...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师村”。而在宝丰县,拥有四级汝窑陶瓷烧制技艺传承人百余人,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陶瓷大师、技能大师38人,生产研发机构近200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陶瓷
2023-12-29 12:01:00
...对人类的完美馈赠——瓷器。在林林总总的文化遗产中,陶瓷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是中华文明最具代表性的器物符号之一,对世界文明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中国的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
2023-05-26 14:48:00
...的来宾,3400余家参展商参加。作为河南唯一受邀参展的陶瓷企业,“河南老字号”弘宝汝瓷满载而归。此次弘宝汝瓷展示馆共展出两大类200多件经典汝瓷作品,一类是可以和宋代汝瓷相媲
2023-11-22 02:48:00
180件陶瓷作品亮相 展期两个月每日商报讯 对陶瓷艺术感兴趣的市民,这段时间可以去富阳转转。2024年“公望富春”两岸文化交流周暨“公望哲匠 心薪相印”两岸陶瓷艺术展正在东洲街道
2024-06-05 07:16:00
...3万多名来自各地的“景漂”在这里聚集……在建设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进程中,这座手工艺之都越来越体现出多元的气息。有传承,也有创新;是开放,也是包容。秉持对瓷的匠心、延
2023-10-16 07:1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