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长治日报
用心陪伴 用爱护航
——谈家长如何守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程永乾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在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家长的作用更不可忽视。生活节奏的变化,可能会让部分孩子在情绪、生理、思维和行为上出现变化,青少年正处于认知能力发展过程,情绪有较多体验但控制能力不足的阶段,难免在认知、情绪、行为、人际交往和身体方面产生一些起伏变化,因此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生活起居,多关心孩子的心理状况,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准确把握孩子的心路历程。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守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区分心理学概念
什么是心理压力与心理危机?压力是人们认识到某事件无力抗拒而作出不适反应的心理过程。简单说,就是个人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感觉难以完成任务时产生不适的心理现象。如果长期处于高压下,则会导致过强或持续的应激反应,从而影响神经体液和免疫系统功能,引起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疾病。当个体凭借自然发展和以往经验无法应对危机事件时产生了心理失衡状态,或者面对突发事件感到自己的能力或拥有的资源无法应对压力,导致在情感、认知和行为功能方面产生严重失调状态,就意味着出现心理危机了。
储备两种识别方法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也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动态。家长们不妨每天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聊天,聊天过程中要注意耐心倾听和接纳。当孩子有了孤独无助、悲伤绝望等负面情绪,对生活失去兴趣、不愿与人接触,有了冷漠的表现,或遇事习惯性退缩、遇到矛盾情绪剧烈波动,认知、身体和行为等方面发生较大改变时,就意味着孩子有心理危机倾向了,这时,家长应该给予更多问候、关心、体贴,甚至心理疏导。
家长要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学会初步诊断:像学习压力大、学习困难多者,有身体或心理慢性疾病、经历家庭重大变故等不能恢复情绪、人际关系失调导致心理和行为异常者都是易发人群。通常,身体或生理征兆上,表现为肌肉紧张、周身不适、心慌头痛,在心理上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反应能力减弱,注意力不集中;在行为上表现为情绪低落、逃避现实、兴趣减少、悲观失望,或将自己的东西送人等反常行为。
掌握三种应对策略
预防孩子心理危机关键是要有“意识”。从依法育儿意识,到危机干预意识,再到联合处置意识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心理抚养是根本,干预策略是手段,社会支持是保证。
更新观念,树立依法育儿意识强化家庭心理抚养
首先,学习家庭教育相关的法律文件。家长需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育儿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我国针对家庭教育的首部专门法律,提出要合理运用亲自养育、共同参与、相机而教、潜移默化、严慈相济、尊重差异、平等交流、相互促进和其他有益于未成年人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方式方法,值得家长学习借鉴。其次,强化家庭心理抚养。中国传统的复式家庭结构包含老、中、幼三代人和亲子、夫妇、长幼三对关系。所以,在享受老一辈帮助带孩子的福利时,家长不要忘记建立“以德为主”的亲子观,树立“德本才末”教养观,确立“德才兼备”是非观,让孩子先成人再成才,从德行、心理上赢得孩子。最后,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尝试通过陪伴抗压、观念一致、亲密有别、温和沟通等原则,采取顺其自然的方式,真正让家庭心理抚养落实落地。
注重方法,运用心理学与教育学策略建立家庭干预机制
要确立家庭心理危机干预意识,用家庭成员集体的能量帮助孩子重建新的心理平衡,使出现心理危机的孩子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要帮助孩子做好情绪管理,与学校老师密切配合,采取温和的方式,建立家庭心理危机预案干预系统。要提高应对孩子心理危机的技巧:关注时间节点,提高对预警信号敏感性,特别是在特殊时间节点(开学前、考前、考后)提高警惕,及时捕捉孩子发出的心理危机信号。当孩子遭受心灵打击或创伤时,要设法让孩子找到自我接纳的理由,不再纠结,从而获得心理平衡。注重情绪放松与宣泄,引导孩子调适不良情绪。这里介绍一种“SODAS苏打”疗法:“SODAS”为复数形式,由英文stop(停)、operation(选择)、decision(决定)、action(行动)和self-praise(自我表扬)五个词的首字母组成,意思是当我们面临情绪困扰或心理危机时首先要冷静(停)下来确定主题,然后用“头脑风暴法”列出所有问题解决的选项(选择),从中选定(决定)一个最好的,并进行细化、分解,在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行动)中通过不断激励(自我表扬)来促进任务达成。因为人们只有在情绪状态佳的时候才能把事情做得好,所以当孩子与家长发生冲突时,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冷静”下来(比如卫生间),运用上述方法,一步步分析解决问题。
协同发力,引入学校、社区、医院等力量发挥社会支持系统作用
作为家长,平时一定要关注并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个体差异、交友情况和在校表现,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心理卫生健康知识和应对技能,树立求助意识,以缓释内在的紧张和焦虑。总之,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是一个系统工程,有赖于全要素全过程全社会共同努力,而家庭作为影响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原生土壤,在这方面应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长治市教育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5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