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
红苋菜也是夏日里一道常见菜。(IC photo供图)
○张筠
在超市货架上那些肥嫩翠绿的菜蔬间,我一眼便看到了几把与众不同的叶菜。叶片内里为紫红色,外围镶一圈绿裙边儿,透着说不出的妖娆和妩媚。它,就是苋菜。
与苋菜的初遇,是小时候在母亲的菜畦里。那时生活物资匮乏,母亲就在家门前的空地上开辟了一块菜畦,种些时令蔬菜。忽一日,我在碧绿的小青菜间发现了几片新奇的叶子,饱满的心形叶片上,沿着叶脉渗透出紫红的色泽,且越长蔓延面积越大,最后除过叶子边缘一圈绿色,整个叶心都被浸染成了紫红。我惊讶极了!难道这是植物的血液在奔涌吗?急忙去问母亲菜名,却听到了一个和叶片同样令人惊艳的名称:人罕菜。是人人都稀罕的菜吗?母亲尚未回答,已被我的解释逗笑了。
长大后才知,“人罕菜”是俗名,有的地方也叫“汗菜”,它的学名称作“苋菜”,依叶片颜色分为红苋、绿苋和彩色苋等。母亲喜种红苋菜,家里的餐桌上时不时会看到一盘凉拌苋菜,或者一碗旗花面里因为苋菜的加入而呈现出淡红的汤色。我觉得,那是一株植物在向人类输送自己的养分,表达自己的爱意呀!因此,那碗饭就会显得格外鲜香味浓。
中国是苋菜原产地之一,其种植和食用历史堪称悠久,在甲骨文中即可找到“苋”字。辞书之祖《尔雅》中,有“蒉,赤苋”的记载。宋代苏颂的《本草图经》也有记录:“赤苋亦谓之花苋,茎叶深赤,根茎亦可糟藏,食之甚美,味辛。”古人对苋菜的分类极详细,有白苋、赤苋、紫苋、五色苋等数种。此外,还有人苋和马齿苋,统称六苋。
在古代众多食疗类书籍里,都有关于苋菜的记载。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中,有做苋菜羹的方法:“苋须细摘嫩尖,干炒,加虾米或虾仁,更佳。”清代王士雄的食疗养生著作《随息居饮食谱》中还记载了一个病例:“尝见一人头风痛甚,两目皆盲,遍求良医不效,有乡人教用十字路口及人家屋脚边野苋菜煎汤,注壶内塞住壶嘴,以双目就壶熏之,日渐见光,竟得复明。”这是古人记录的一个苋菜药用奇效的故事。
苋菜入诗也极耐品味。有写白苋的,如唐代孙元晏的“紫茄白苋以为珍,守任清真转更贫”。有写红苋、紫苋的,似乎宋代诗人更青睐于它们,如陆游的“红苋如丹照眼明,卧开石竹乱纵横”,王安石的“竹窗红苋两三根,山色遥供水际门”“紫苋凌风怯,青苔挟雨骄”,仇远的“窗户莫嫌秋色淡,紫苏红苋老生花”,贺铸的“黄葵紫苋雨张王,花蚊白蚁风驱除”……在古诗文中,“苋”还常与“藜”搭配在一起,“藜苋”指贫者所食的粗陋菜蔬,后被引申为一段艰苦岁月。如韩愈有“三年国子师,肠肚习藜苋”,苏轼也有“平生锦绣肠,早岁藜苋腹”等诗句。
不过,为苋菜写诗最多的可能是陆游。春天时吟一首《久雨排闷》:“一春略无十日晴,雨脚才断云已生。奇葩摧败等青苋,嘉榖漂荡随浮萍。”秋天时写一首《秋近》:中有“石榴萱草并成空,又见墙阴苋叶红。茶酽颇妨千里梦,簟凉初怯五更风。”做菜时,兴之所至来两首,如《弊庐》:“瓦盎设大杓,葅苋羹园葵。一饱荷锄出,作劳非所辞。”《园蔬荐村酒戏作》:“菹有秋菰白,羹惟野苋红。何人万钱筋,一笑对西风。”品读诗中的苋菜,可以想象诗人在当时的生活环境中看见芥菜时有感而发的种种心情,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苋菜里含有一种天然色素,称作“苋菜红”,是旧时糕点铺常用的颜料,用以点缀馒头、点心,那一点红,像美人额前的朱砂痣,有些勾魂摄魄,是孩子们心心念念的小美好,也为平淡庸常的岁月带来一丝慰藉。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苋菜:“苋主治补气除热,通九窍。”苋菜性子如水,易种植易生长,耐旱耐湿又喜热,长江流域普遍栽培。更可贵的是它容易获得,也是夏季主要的蔬菜之一……民间俗语云:“六月苋,当鸡蛋;七月苋,金不换。”如今,苋菜已成为居家饮食不可或缺的一道美味菜肴,男女老幼皆喜食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2 0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