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前几天,上小学的女儿问我一个问题:爸爸,你说荆轲那武功有多差啊?离那么近都刺不到秦始皇。听到问题我不由得一愣,荆轲刺秦是一个从小听到大的历史故事,但每次听总隐隐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今天听女儿这么一问,让我豁然开朗,对啊,为什么十拿九稳的刺杀,就失败了呢?
从史书记载来看,荆轲是面对面进献地图,图穷则匕现,双方的距离触手可及。
战国时期,人都是跪坐在地,而且秦王穿的还是宽袍大褂,袖子老宽那种,根据荆轲的设计,一只手抓住秦王袖子,一只手拿着匕首当胸就刺。
刺不到要害不打紧,这匕首是淬过毒的,而且是见血封喉的剧毒,只要随随便便划个伤口,中国历史上就没有秦始皇了。
诡异就诡异在,怎么看都不可能失败的刺杀行动,偏偏就失败了,荆轲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刺客,办砸了一件在小学生看来都不会办砸的事情。
按理说,刺杀秦王这种事,是灭国大事,容不得半点差池,燕太子丹怎么看也不像个傻子,没理由找一个功夫和智商差到极点的人去办这等事。
可是荆轲为什么会失败呢?
今天再看《资治通鉴》秦纪二时,一句话豁然点醒了我。
荆轲被捉后,骂道:“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生劫!这才是荆轲的目的所在,想要劫持秦王作为人质,从而逼他吐出割让燕国的土地,以此报答燕太子丹的礼遇之恩。
荆轲敢于孤身刺秦王,怎么看也不会是沽名钓誉,贪生怕死之徒。临死前说的这句话也不太可能是为了自己的失败找借口,甩锅,这应当就是他的真实目的。
生劫和刺杀,这其中的难度差别就大多了,荆轲应当是数次尝试生擒秦王失败,这才绝望,从而将手中匕首掷向秦王,想要刺伤他同归于尽,不过很可惜,他毕竟是没有小李飞刀的功夫。
荆轲为何一定要生擒秦王呢?除了逼他吐出割让燕国的土地,还有没有别的原因?我想一定是有的。
荆轲也是人,而且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他想要建功立业,如果杀掉秦王,那么自己的结局只能是陪葬,还谈何建功立业。
唯有劫持秦王,才有可能安然返回燕国,从而创造一段传奇。毕竟没有人想死,荆轲的本意一定不是要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是要顺利返回,立不世功业。
既然是生擒,那为什么还要带一把见血封喉的匕首呢?万一不小心弄伤了秦王,不就成了撕票了?
因为匕首是太子丹给的,太子丹和嬴政两个人其实是老相识,都曾经在赵国当人质。当时两人的关系还很不错,同病相怜。
后来分别回国,嬴政顺利即位,秦国也是越来越强大,隐隐有灭六国统一天下之势,而燕国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太子丹也找过嬴政叙旧,可惜嬴政根本就不搭理他,这让太子丹自尊遭受很大打击。
这就好比多年后同学聚会,当年的同桌高高在上,还对自己爱答不理,一脸不屑。所以太子丹策划刺杀嬴政,有多少是国仇,有多少是私愤,这就很难说清楚了。
不过从他给荆轲见血封喉的毒匕首来看,太子丹的目的更倾向于让嬴政死,而不是要回燕国割让的土地。
那么我们继续想一想,假如荆轲成功了,真的生擒了秦王,要回了土地,历史会有什么改变么?我想是不会的,其实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夫为国家者,任官以才,立政以礼,怀民以仁,交邻以信。夫如是,则国家安如磐石,虽有强暴之国,尚何足畏哉!丹释此不为,顾以万乘之国,决匹夫之怒,逞盗贼之谋,功隳身戮,社稷为墟,不亦悲哉!
什么意思呢?经营国家应当任用贤能,仁爱对民,诚信外交,这样的话,再强大的外敌也不用畏惧。太子丹放弃正道不走,反而为了泄私愤,用阴谋诡计,最终落得身死国灭。
秦国日益壮大时燕国在做什么呢?联合其他国家入侵了齐国,瓜分土地人民,猜忌战神乐毅,将其赶跑。秦国攻打赵国时不但不救,还背后捅刀子,趁势入侵。
外交内政均一塌糊涂,政治低能堪称六国之最,这样的王族,这样的国家,就算给他割让的土地又如何?迟早还是要还给秦国。
所以说,荆轲踏上刺秦这条路,就是个必死之局,刺杀成功或者失败自己都要死。就算侥幸按照自己愿望,顺利生擒秦王,逼得秦国割地,若干年后,燕国一样要灭,荆轲一样会死。
这就是历史,虽然无奈,但很真实。
关于荆轲刺秦的真相,有不同意见的,欢迎留言讨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6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