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说荆轲刺秦——燕国灭亡的导火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03 20:2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是公元前227年的秋天,天气异常的寒冷,荆轲的背影孤独而悲壮,他的身旁站着一个表情轻狂的少年武士,他的身后站着身穿白衣的燕国君臣。

这是一场送行,也是一场葬礼,整个世界都染了一种苍凉的白色的寂静色彩,此去失败或者成功他都会死,苏洵在《六国论》冰冷而又残忍的指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为何说荆轲刺秦——燕国灭亡的导火索

这篇名垂千古的散文为这件事定下了一个反思的基调,很多人都觉得荆轲刺秦是燕国灭亡的根本原因,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荆轲刺秦——燕国灭亡的导火索

公元前227年,秦王嬴政的军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他的先祖们已经为他打好了一统六国的基础,赵国灭国后,秦国的军队已经摆在燕国边境上的时候,辉煌巍峨的秦国宫殿之中迎来了一个客人。

太子丹知道以燕国弱小的国力根本没有办法与秦国对抗,于是他想到了最后一个办法,那就是派出刺客暗杀嬴政,只要嬴政一死,秦国一定会大乱,到时候燕国的危机就能迎刃而解,为此他找到了一个武功高强的刺客——荆轲。

荆轲从容不迫地向秦王政奉上了燕国的地图和樊於期的头,图穷而匕首见,荆轲恍惚之间想到了那个迟迟未到的朋友和太子丹的不信任,就是那一个恍惚,荆轲错过了良机,他只抓住了秦王政的袖子,“天机”已失,不靠谱的秦舞阳已经被秦王吓得迈不动脚了,刺杀以失败告终。

为何说荆轲刺秦——燕国灭亡的导火索

荆轲突然笑了,他瘫坐在秦王的大殿之中,他看见了太子丹俊美的脸,看见了易水旁的白霜,他甚至听到了高渐离缶声悲凉而又绝望的想起,他缓缓闭上了眼睛,手里还捏着政奢华的朝服一角。

王彻底的愤怒了,总要有人因为王的愤怒付出代价,荆轲被肢解了,王冷漠的看着荆轲破碎的尸体,什么都没有说,拂袖离开了大殿,大殿里的血迹被人飞快的擦拭干净,天下,又有更多人要流血了,帝王之怒,血流漂橹。

没过多久,秦王嬴政派王翦与辛胜率军大举攻燕,在易水之西大败燕、代联军。公元前226年,秦王又加派兵力,大军直接攻到了燕国的都城蓟城,燕王喜和太子丹跑了,然而秦将李信穷追不舍。

太子丹为了这场震惊千古的行刺煞费苦心,最后却还是以失败告终,“天亡姬姓而兴赢姓”太子丹知道没有人可以阻挡秦王的铁骑,他死了,带着不甘死在了燕王的剑下。燕王喜想用儿子的死来平息秦王的怒火。

为何说荆轲刺秦——燕国灭亡的导火索

这似乎奏效了,嬴政放弃了攻打。但只是因为他还有更为强大的敌人要去对付,燕国已经不值一提了,公元前222年,秦灭楚、魏之后,秦王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燕王喜,燕亡。

一切都结束了,燕国最后的挣扎却加快了燕国破灭的进程,荆轲死了,秦舞阳死了,太子丹也死了,燕赵之地还响着慷慨悲凉的乐曲,但一切都不重要了。

故事到这儿似乎就结束了,但其实并不是,荆轲刺秦不过是给了秦王一个消灭燕国的借口,燕国灭亡的真正原因,还有待探讨。

燕国灭亡的真正原因

荆轲刺秦失败之后,秦王嬴政直接出兵灭掉燕国,荆轲刺秦虽然的确加速了燕国灭亡,但这并不是燕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因为就算没有荆轲,燕国灭亡也会是迟早的事情。

为何说荆轲刺秦——燕国灭亡的导火索

燕国灭亡的真正原因,我们可以从燕国自身的三个方面分析,这样或许可以得到一个较为客观公正的答案。

首先第一个原因就是那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禅让闹剧。公元前316年,燕王哙接受禅让的蛊惑,效法尧舜把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自己成为了臣子。好好的国王不当,偏偏要效仿什么古代的尧舜之帝王,这是一场带着黑色幽默的闹剧。

禅让是让贤者居之,然而燕国的相国子之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人,从他忽悠国君这点就可以看出来,他就是个阴险狡诈的小人,当时的太子平之,自然是忍受不了将来要属于自己的皇位莫名其妙的落到别人手上。

公元前315年,燕国太子平与子之在燕国爆发了在内战。齐宣王乘机加派兵力攻打燕国,燕国几乎全被齐国给占领了,差一点就被齐国给灭了国。

为何说荆轲刺秦——燕国灭亡的导火索

后来燕赵王求士,吸引了一大批有谋略的政客。燕国才得以复国,渐渐稳定了下来。在此刻,燕国内部原本坚不可摧的核心早已经分崩离析了,无论如何也救不回来了。

第二个的原因就是燕国攻占齐国,这是燕国的作死之旅的继续,虽然这件事情的起因确实是齐国做的不厚道,齐国攻打周边小国,敛聚的大部分财富,引起了其他国家的不满,几个国家准备联合攻打齐国,燕国国君此刻找到了一个恰当的报仇机会自然是积极响应,并且是穷追不舍地打到了齐国的国都。

燕国的国君只看到了表面的利益和仇恨,却没有看到更深层次的原因,攻打成功之后,燕国的确获得了一部分的利益,但最大的收益国却是秦国,燕国将齐国打的差点灭国后,给秦王嬴政一统六国扫除了一个很强的对手。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燕国为了一时的利益偷袭赵国。当燕国在沾沾自喜的为刚刚得到的眼前利益开心的时候,秦国的军队已经张开了他血腥的獠牙。

为何说荆轲刺秦——燕国灭亡的导火索

秦国统一六国遇到的最大的绊脚石就是赵国,国力强盛的赵国,一直在顶着秦国的猛烈攻击,其他的五个国家看到赵国之后不是帮助而是在一旁落井下石,甚至想着也要在这场战争之中分一杯羹。

昏庸的燕国国君没有看到今日赵国的命运就是明日他的命运,只看到了此刻虚弱的赵国正是他们攻打的最好时刻。毫不思考的派兵攻打赵国,用自己的力量硬生生的撕开了自己的保护膜。

就这样,混乱不堪的朝廷内部,加上自己作死的撕碎的外部屏障,燕国终于成功将自己推向了自我毁灭的深渊。

历史的真相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荆轲刺秦王表面看上去是太子丹的作死行为,但其实是太子丹早已看清楚了这天下的大势,做出的最后的奋力一搏。燕国的国运早已在本国内耗以及政治失误中变的摇摇欲坠。

为何说荆轲刺秦——燕国灭亡的导火索

还有一点人们容易忽略原因,拥有八百年历史的古老燕国坚持的还是周天子的那一套,这显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

一个王朝的灭亡与另一个王朝的建立,本质上不过是旧的统治制度被新的统治制度所淘汰,这是千年不变的规律,谁都没有办法改变。

从燕召公姬奭被纷纷在燕地建立燕国,到公元前222年,燕国被秦国灭国,祖宗的仁德已经被后辈子孙抛掷脑后,存在近千年奴隶制制度宣告了彻底的消亡,封建制度正式开启了下一个千年。

秦国灭六国已成定局,然后六国内部却还在自相残杀,秦国的“远交近攻”战略成功分解了六国原本就不怎么坚固的联盟,从六国联盟瓦解的那一刻,从六国帝王各怀鬼胎的那一刻,燕国的破亡早已埋下了伏笔。

为何说荆轲刺秦——燕国灭亡的导火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3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荆轲刺秦:战国末期的英勇壮举与燕国的命运
...大起来,经常出兵攻打别的诸侯国,就连远在河北北部的燕国,也受到它的威胁。燕国的太子丹曾被当作人质扣留在秦国,秦王待他很不好,于是他找了个机会设法逃回燕国。回国后他立志要报仇雪
2024-01-31 21:53:00
燕国为什么一定要派遣荆轲刺秦
公元前227年,燕国使臣荆轲带着燕国的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去觐见秦王嬴政来表达燕国的臣服之意。当然此行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趁着秦王毫无防备之时刺杀秦王嬴政为燕国
2024-10-15 12:59:00
揭秘荆轲刺杀秦王失败的四点原因
...最终被秦军彻底击溃。赵亡之后,秦军的下一个目标便是燕国。燕国自古就是一个富庶之邦,其都督亢之地更是物产丰饶,人杰地灵。可就在这个时候,燕国却陷入了空前的危机。秦军的虎狼之师已
2024-04-13 06:30:00
荆轲刺杀秦王事件的连锁反应
...默无声息地走了,不再见面。与高渐离燕市高歌荆轲到达燕国以后,和当地的狗屠夫及擅长击筑的高渐离结交,成为知己。荆轲好饮酒,天天和狗屠夫及高渐离在燕市上喝酒,喝得似醉非醉后,高渐
2024-01-13 06:21:00
荆轲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而丹却是个昏庸太子,为成全自己与秦国逃将樊於期几日的兄弟情义,逼迫荆轲刺杀秦王。可当荆轲以接近秦王为由,逼死
2024-06-04 06:38:00
跟荆轲一起去刺杀秦始皇的秦舞阳最后怎么样了
...阳(公元前239年或之前-公元前227年或之后),亦作秦武阳,燕国贤将秦开之孙。年少时就犯下杀人案,后被燕太子丹找到。后于公元前227年(此时岁数不详)随荆轲赴咸阳刺秦王,“
2023-04-30 16:27:00
太子丹对荆轲说的一段话,对他造成了什么影响
...的荆轲。俗话说,弱国无外交,在那个敌强我弱的时代。燕国作为一个弱小的国家,面对强大的秦朝,则显得非常的无助。而燕国的太子丹竟想出了如此愚蠢的计策,那就是:派人去刺杀秦王嬴政。
2023-05-11 21:56:00
荆轲是战国著名剑术家,与秦王一对一交手却挨八剑,到底是为什么
...期的天下大势下,荆轲刺秦一事拉开帷幕。战国七雄中,燕国因受地势所困,一直较为弱小,常被别国欺负。到了战国后期诸侯战乱,燕国想偏安一隅也无法实现,且燕国与秦国土地接壤。秦国自商
2024-12-09 09:38:00
...郸,俘虏赵王迁,赵国灭亡。之后,秦国兵临易水,威胁燕国。燕国在七国当中,较为弱小,但也有其辉煌的时期,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名将乐毅为上将军,统率燕、秦、楚、韩、赵、魏六
2024-05-01 20:5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